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62.12
进院时间:1988年
民 族:汉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学 历:博士研究生
职 称:研究员
职 务:院长
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学;中国对外关系
电子邮件:lixiangyang@cass.org.cn
学术兼职:
中国亚太学会会长
中国南亚学会会长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
中国美国经济学会副会长
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会长
教育背景:
1979-1983年: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5-198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5-199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6年:荷兰蒂尔堡大学进修
工作经历:
1983-1985年:河南银行学校任教
1988-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2009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
2012-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学术活动:
2008年 为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讲课。
奖励情况:
1992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青年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二等奖
1993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青年称号
1994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1977-1992年期间)优秀科研成果论文奖
1996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2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优秀科研成果奖论文三等奖
2003年入选中宣部“四个一批”工程
2007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六届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二等奖
2013年获“万人计划”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2014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八届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三等奖
学术著作:
1. 《市场缺陷与政府干预:对新凯恩斯经济学的一项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年。
2. 《企业信誉、企业行为与市场机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3. 《“一带一路”:定位、内涵与需要优先处理的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4. (合著)《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方向与中国的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5. (主编)《未来5-10年中国周边环境评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6. (主编)《世界经济黄皮书》(2004-2009年共5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7. (主编)《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8. (主编)《世界经济研究前沿问题》(上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9. (主编)《亚太蓝皮书》(2009-2018年共9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0. (主编)《中日韩自贸区面临的挑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学术论文:
1. (2019)特朗普政府需要什么样的全球化。《世界经济与政治》,第3期。
2. (2018)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缺位”与“一带一路”的发展导向。《中国社会科学》,第8期。
3. (2018)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求是》,第21期。
4. (2018)大国的区域合作倡议与“一带一路”的发展方向。《财经问题研究》,第10期。
5. (2018年)“一带一路”:区域主义还是多边主义。《世界经济与政治》,第3期。
6. (2017年)“一带一路”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出路。《国际贸易》,第4期。
7. (2017年)“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义利观。《世界经济与政治》,第9期。
8. (2017年)“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引领经济全球化的成本与收益。《中国工业经济》,第6期。
9. (2017年)特朗普经济政策评估。《国际经济评论》,第7期。
10. (2017年)特朗普时期的亚洲经济:挑战与变数。《学术前沿》,第4期。
11. (2016年)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与“一带一路”之比较。《世界经济与政治》,第9期。
12. (2016年)提高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求是》,第4期。
13. (2015年)构建“一带一路”需要优先处理的关系。《国际经济评论》,第1期。
14. (2015年)中国周边环境的发展趋势。《现代国际关系》,第1期。
15. (2014年)东北亚的大国关系与合作前景。《美国研究》,第6期。
16. (2014年)论海上丝绸之路的多元化合作机制。《世界经济与政治》,第11期。
17. (2013年)新兴经济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求是》,第7期。
18. (2013年)如何认识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国际经济体系约束。《现代国际关系》,第4期。
19. (2013年)中国周边战略的目标与面临的挑战。《现代国际关系》,第10期。
20. (2012年)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中国崛起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国际经济评论》,第2期。
21. (2012年)中国崛起过程中边海问题的出路。《现代国际关系》,第4期。
22. (2012年)新兴市场国家与主权债务危机的出路。《求是》,第4期。
23. (2011年)全球经济重心东移的前景。《国际经济评论》,第1期。
24. (2010年)全球气候变化规则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国际经济评论》,第1期。
25. (2010年)全球再平衡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景。《立命馆国际地域研究》(日文)第32卷。
26. (2010年)全球气候变化规则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求是》,第4期。
27. (2009年)(合著)国际金融危机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秩序的发展方向。《经济研究》,第11期。
28.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的前景。《财贸经济》,第1期。
29.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与全球经济展望。《求是》,第2期。
30. (2008年)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小国战略。《当代亚太》,第3期。
31. (2008年)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及其影响。《经济管理》,第5期。
32. (2008年)2008年全球经济展望。《求是》,第2期。
33. (2007年)国际经济规则的实施机制。《世界经济》,第2期。
34. (2007年)2007年全球经济展望。《求是》,第2期。
35. (2006年)国际经济规则的形成机制。《世界经济与政治》,第9期。
36. (2006年)2005年世界经济:回顾与展望。《求是》,第2期。
37. (2006年)全球经济失衡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国际经济评论》,第2期。
38. (200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演变与美元霸权。《世界经济与政治》,第10期。
39. (2005年)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非经济收益。《国际经济评论》,第5期。
40. (2005年)2004-2005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新华文摘》第4期。
41. (2005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求是》,第2期。
42. (2005年)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与中国的战略选择。《拉丁美洲研究》,第2期。
43. (2004年)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与对策。《求是》,第7期
44. (2003年)新区域主义与大国战略。《国际经济评论》,第4期。
45. (2003年)美国经济的前景:复苏一波三折。《世界经济》,第3期。
46. (2003年)世界经济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求是》,第20期
47. (2002年)全球化时代的区域经济合作。《世界经济》,第5期。
48. (2001年)不对称信息与市场缺陷。《国际经济评论》第6期
49. (2001年)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世界经济与中国》(英文)第1期;
50. (2001年)入世与中国企业信誉。《经济管理》第7期。
51. (2000年)国际经济规则与企业竞争方式的变化。《国际经济评论》,第6期。
52. (1999年)美国的企业并购与泡沫经济。《国际经济评论》,第3期。
53. (1998年)上市公司需要付出什么?《国际经济评论》,第4期。
54. (1997年)美国公司内部控制机制面临的难题。《国际经济评论》,第5期。
55. (1997年)欧洲高失业的持久化。《世界经济与政治》第3期。
56. (1996年)1996年世界经济热点评析。《国际经济评论》第1期
57. (1995年)美日德资本结构比较。《世界经济》,第10期。
59. (1995年)198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兼并与收购特征。《国际问题研究》,第7期。
59. (1994年)储蓄理论的困惑。《世界经济与政治》,第7期
60. (1994年)人类心理法则与经济行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第3期。
61. (1993年)及时体系:企业管理方式的一场革命。第7期。
62. (1993年)经济学中的公正分析。《经济学动态》,第8期。
63. (1992年)新凯恩斯经济学论产品价格刚性,《经济文献信息》,第4期。
64. (1992年)产品市场上价格刚性的微观基础。《经济评论》,第4期。
65. (1992年)跨国公司出口基地型投资的发展趋势。《国际贸易问题》,第1期。
66. (1992年)马来西亚的外国直接投资与技术引进。《亚太经济》,第3期。
67. (1992年)理性假说的放松及其意义。《世界经济》,第10期。
68. (1991年)资本市场上的信息不完善理论及其意义。《经济学动态》,第11期。
69. (1991年)微电子产业的技术创新与技术的国际转移。《世界经济研究》,第6期。
70. (1990年)我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部门选择。《国际贸易研究》,第8期。
71. (1990年)跨国公司的海外研究与开发。《世界经济文汇》,第4期。
72. (1990年)巴西的技术引进与经济发展。《管理世界》,第6期。
73. (1990年)西方内部者-外部者理论述评。《经济学动态》,第10期。
74. (1990年)日美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移比较。《世界经济研究》,第12期
75. (1990年)经济学理性假说面临的挑战,《经济文献信息》,第2-3期。
76. (1989年)论技术对价值创造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研究》,第4期。
77. (1989年)八十年代以来新凯恩斯经济学的发展。《世界经济》,第11期。
78. (1987年)马克思再生产劳动理论与当代资本主义现实。《马克思主义研究》。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