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周亚敏
性 别:女
出生年月:1984.04
进院时间:2013年
民 族:汉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学历:博士研究生
职 称:研究员(破格晋升)
职务:区域合作室主任
研究方向:世界经济、区域合作、“一带一路”
电子邮件:zhouym@cass.org.cn
教育背景:
2011-2013: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博士后。
2009-2010:德国波恩大学经济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国家留学基金委)。
2006-201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硕博连读,经济学博士。
2002-2006: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学士。
获奖情况:
1.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拔尖人才”称号(2024年)。
2.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和成果对策研究类三等奖(2024年)。
3.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英才”称号(2023年)。
4.获第十一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023年)。
学术著作:
1.《全球绿色治理:直面经济增长与环境升级》(独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
2.《以绿色区域治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独著),社科文献出版社,2016年。
3.《“一带一路”面临的国际风险与合作空间拓展》(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学术论文:
1.《国家间绿色竞争、数字竞争与美国对华选择性“脱钩”》(独著),《世界经济与政治》2024年第1期,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世界经济导刊》2024年第5期全文转载。
2.《单边气候规制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以美欧为例论绿色霸权的构建》(独著),《世界经济与政治》2022年第12期。
3.《全球碳中和趋势下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的机制与路径》(独著),《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3 年第5期。
4.《全球气候善治与“绿色丝绸之路”——基于治理实验的视角》(独著),《当代亚太》2021年第5期。
5.《<巴黎协定>下第一次全球盘点的进程与成果解析》(一作),《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5年第1期。
6.《基于气候变化脆弱性的适应规划:一个福利经济学分析》(四作),《经济研究》2016年第5期。
7.《绿色就业:理论含义与政策效应》(一作),《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1期。
8.《ICT基础设施:投资方式与最优政策工具》(四作),《经济研究》2013年第5期。
9.《大国博弈下的亚太绿色产业竞合:主要特征、演化原因与未来趋势》(独著),《东北亚论坛》2025年第1期。
10.《全球氢能竞赛的驱动因素、当前格局及经济地理效应》(独著),《全球化》2024年第3期。
11.《以绿色发展提升低碳时代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政策研究》(独著),《中国物价》2024年第4期。
12.《绿色丝绸之路何以助力全球南方脱碳进程》(独著),《阅江学刊》2024年第2期。
13.《全球能源转型中的关键矿物供应链:格局、趋势与展望》(独著),《财经智库》2023年第4期。
14.《全球发展倡议下的中非绿色发展合作》(独著),《中国非洲学刊》2023年第1期。
15.《借助全球环境基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独著),《全球化》2023年第1期。
16.《全球发展倡议下的中拉气候合作:基础、机遇与挑战》(独著),《拉丁美洲研究》2022年第6期。
17.《以数字化助推实现“双碳”目标》(独著),《城市》2022年第10期。
18.《“双碳”目标下的国内行动与国际战略》(独著),《旗帜》2022年第7期。
19.《“双碳”目标下的碳市场与电力市场建设》(二作),《财经智库》2021年第4期。
20.《环境规制与产业链转移的关系辨析——基于产业链完整性和安全性视角》(独著),《城市》2021年第5期。
21.《以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促我国产业链转型升级》(独著),《中国发展观察》2021年第Z1期。
22.《气候雄心峰会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独著),《旗帜》2021年第1期。
23.《全球绿色治理中的美国行为与中国的战略选择》(独著),《财经智库》2020年第3期。
24.《推进工业园区的低碳转型,共建绿色丝绸之路》(二作),《中国发展观察》2019年第5期。
25.《全球绿色治理中的美国行为与中国选择》(独著),《中国发展观察》2019年第20期。
26.《全球价值链中的绿色治理——南北国家的地位调整与关系重塑》(独著),《外交评论》2019年第1期。
27.《“一带一路”:中国的全球价值链治理方案》(独著),《中国发展观察》2018年第5期。
28.《循环经济模式引领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独著),《城市》2018年第2期。
29.《美国重启《巴黎协定》谈判对全球气候治理的影响分析》(一作),《当代世界》2018年第1期。
30.《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的电价改革》(一作),《城市与环境研究》2017年第1期。
31.《欧盟在全球治理中的环境战略》(独著),《国际论坛》2016年第6期。
32.《美国强化自由贸易协定中的环境条款及其影响》(独著),《现代国际关系》,2015年第4期。
33.《我国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控制面临的形势与对策》(四作),《环境保护》2013年第12期。
34.《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控制的战略与技术选择》(独著),《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3年第7期。
35.《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一作),《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第1期。
36.《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服务贸易的开放》(一作),《国际贸易》2009年第9期。
37.《墨西哥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一作),《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12期。
38.《云南小额信贷贷款额度与利率抽样调查研究》(独著),《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第10期。
39.Zhou Yamin, “The Strategy and Technology Selection for Non-CO2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Control”,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Vol.5, No.1, 2014.
报刊文章:
1.《以扎实学术研究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国社会科学报》2025年6月6日第4版。
2.《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9月24日第4版。
3.《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经济日报》2023年1月30日理论版。
4.《从安全议题转向共同发展议题--我国周边经济外交开创新格局》,《北京日报》2023年5月8日理论版。
5.《以系统观念科学推进“双碳”工作》,《经济日报》2022年4月14日理论版。
6.《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2019年5月8日《经济日报》理论版。
7.《积极参与全球绿色治理》,2018年4月9日《人民日报》理论版。
8.《共同打造绿色丝绸之路》,2017年5月15日《人民日报》理论版。
9.《长江经济带发展需凸显“绿意”》,2016年3月31日《人民日报》理论版。
10.《“一带一路”是绿色发展之路》,2015年8月25日《人民日报》理论版。
译作:
1.《星球经济学》(合译),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能源经济学》(合译),2013年经济管理出版社。
3.《人类风险与全球治理》(独译),2012年中央编译出版社。
编著、参著、参编&参译文章:
1.《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章节作者,2025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2024)》,章节作者,2024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2023)》,章节作者,2023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稳妥推进“一带一路”:理论与实践》,章节作者,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长三角城市密集区气候变化适应性及管理对策研究》,章节作者,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中国的绿色发展之路》,章节作者,2018年外文出版社。
7.“China’s Road of Green Development”, chapter author, 2018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8.《“一带一路”与企业行为:研究与实践》,章节作者,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9.《“一带一路”:多边范式与推进路径》,章节作者,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0.“The International Risk and Cooperative Space Expans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the Example of Sri Lanka”, chapter author, 2017 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
11.《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章节译者,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2.《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章节译者,2012年知识产权出版社。
研究课题:
1.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重大阐释项目“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
2.主持完成中国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借助一带一路构建中国的全球环境治理战略”。
3.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课题“中国能源间替代效率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4.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面向碳中和的中国经济转型模式构建研究”。
5.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19年重大科研规划项目“‘一带一路’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6.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长三角城市密集区气候变化适应性及管理对策研究”。
7.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国情调研项目“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产业链转移研究”。
8.参与亚专资课题“‘一带一路’建设与东北亚地区能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