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论坛| 人文社区| 客户端| 官方微博| 报刊投稿| 邮箱
用户名: 密码: 找回密码

学术会议

首页 > 会议综述 > 详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部第32届国际问题论坛探讨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变化

 

本报讯(记者夏萌)就中国周边安全而言,2010年是一个多事之秋。总结今年发生的各种对中国周边安全具有冲击力的事件,我们不难看出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和外交政策正在发生转变。1224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部第32届国际问题论坛上,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与对策成为讨论的焦点。有专家在会上提出:要想处理好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就要先解决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即中国主张世界多级,而美国却在亚洲搞多极化,以此来削弱中国的力量和影响。到底今年中国周边安全的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国应该如何面对当前的形势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专家们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我们应当勇于承担相应的责任,努力调整自身的政策来积极地应对当前国际格局变化带来的巨大挑战。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中国周边战略:新形势、新思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承办。学部委员、欧洲研究所原所长裘元伦与亚太研究所所长李向阳致辞,亚太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主持会议。来自院内外著名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变化与对策建议,周边国家和地区对华战略的调整与我国应采取的对策,美、俄、日等国对亚洲和中国的战略调整,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与周边战略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与交流。

周边安全新形势

2010年,“天安号”事件、“延坪岛”事件、钓鱼岛撞船事件、巴基斯坦洪灾、湄公河流域的水资源争端等事件、问题与争端,以及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都给我国的周边安全造成了冲击。因此,这些事件、问题与争端必然会引起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发生变化。

从宏观来讲,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门洪华认为,中国正在从一个地区性的大国向一个全球性的大国进而向一个世界性的强国迈进,这意味着我国的战略意义正在向全球性拓展。同时,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关注与渗透也在加深,加之,我国国内的全面转型,造成国内与国际的因素在互动,并且这种互动在持续地增强。所以,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趋复杂。然而,国家利益不断拓展而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却相对薄弱构成了我国国家安全的结构性矛盾。从而,我国国家安全的脆弱性与敏感性会进一步显现。

从微观来讲,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锋说,今年中国周边安全局势主要有四方面的变化。第一,地缘政治因素空前活跃,东亚地区安全的战略格局正在从拼图式的地区架构向板块式的地区架构加速转型。第二,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基本定形,其战略核心是对中国崛起有可能削弱其在亚洲的霸权存在,故而保持其在亚洲原有的战略资产不受损害。因此,导致中美关系已超越了传统的、结构性的安全议题。第三,中国崛起的地区安全因素呈现新的、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在地区安全中,新的“二元结构”已出现即,大多数周边国家在经济发展上依赖中国而在安全与战略上却转向美国。因此,中国在经济上对区域的贡献难以转化成安全、有效的手段,反而使得地区很多的中、小国家在中美两强的架构下尽可能的寻找他们的战略空间。第四,由于今年朝鲜半岛发生的冲突性事件,导致朝、韩之间脆弱的战略平衡被打破。如果朝鲜半岛出现新的军事冲突升级,有可能导致东北亚的地缘政治分裂。

美国因素

至于中国周边安全为何呈现出以上的新形势,可以说,原因是复杂而多面的。

从内因来看,主要是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认为,通过相关国际组织公布的一系列数据,表明美国、日本、欧洲都处在下降的趋势,然而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变化如此迅速,从而导致西方发达国家对华的态度发生变化,必然会带来一些对华政策的改变。美国已全方位地、不可逆转地走上了衰退之路,而中国则是全方位的发展。所以,中国与外部世界,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关系要进行调整。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说,中国实力的增强带来了行为上的变化,然而,我们解释自己的行为同别人感知我们的行为之间却存在很大的差距。

从外因来看,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研究员杨毅认为,今年中国周边安全因素的复杂性主要由三方面因素构成即,美国因素、周边复杂因素与热点问题因素。总体上,我国与大国关系稳定,与周边国家关系出现波动。我国处在传统新兴大国崛起的安全困境与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周边稳定的两难选择的双重压力之下。然而,影响我国整体安全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的主要因素还是美国因素。美国对我国的战略防范与周边国家对我国的恐惧与担忧相互借重、复合交汇,在设计到与我国国家利益问题形成冲突上两者一拍即合,对我国形成同步压力。主要周边国家如印度、日本、韩国、越南、印尼等国对我国的政策存在不确定性,既有战略投机性也有战略不确定性,既想搭便车又对我国发展与崛起存在恐惧。特别是那些与我国有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的国家对我国发展表示担忧,所以希望美国介入来平衡我国的发展。同时,这又与美国“重返亚洲”战略是不谋而合的。

针对美国对亚洲和中国战略调整的问题,清华大学国际战略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楚树龙认为,美国进行战略调整的原因主要是东亚的崛起;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逐渐上升而美国却在下降;美国在酝酿走出阿富汗、伊拉克战争时代等。美国今年在亚太地区进行的战略整合的主要特点是施行以安全为重心的战略,体现在南海问题、美日同盟、钓鱼岛事件,借用一些冲突事件与韩国加强关系等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黄平说,美国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亚太国家,21世纪又是一个亚太的世纪。所以,美国要调整其国家战略的重心,要保持、维护与提升在亚太地区乃至于在全世界的领导地位。

既要重视美国 又要重视亚洲

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当前的复杂局势,也是本次会议讨论的重点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认为,中国秉持和平发展的主战略,还要具备内在的、合理平衡的、全方位的稳定,那么,一方面要特别重视美国,另一方面要把战略、外交、操作重心转移到周边国家与亚洲。时殷弘说,中国要稳定中美关系,减少周边中、小国家的战略选择与投机机会。学部委员、欧亚所原所长李静杰认为,中国应该明确战略目标;必须走区域一体化的道路。楚树龙建议,我们要坚持对美战略方针,大力加强外交,尤其是在亚洲大力开展支持与援助;努力在亚洲培养友好的国家;破除简单思维,不能靠发展来解决所有问题。

综上所述,专家们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已发生深刻变化,作为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我们应当勇于承担相应的责任,努力调整自身的政策来积极地应对当前国际格局变化带来的巨大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1230


相关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网.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jpg 国家全球战略智库.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