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论坛| 人文社区| 客户端| 官方微博| 报刊投稿| 邮箱
用户名: 密码: 找回密码

学术会议

首页 > 会议综述 > 详情

“安全治理与能力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李志斐

 

    2010年9月18至19日,“安全治理与能力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美国乔治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等二十多位专家学家出席了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社科学院地区安全中心主任张蕴岭教授与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中心主任余潇枫教授主持。

    会议的主要议题包括:非传统安全政策与实施;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安全治理能力建设。会议旨在探讨在全球化时代,如何通过深入把握和应用安全治理概念,增强安全治理能力,寻求多元方法应对非传统安全到带来的日益多样化的挑战。专家们从东亚地区合作与非传统安全治理、人的安全与安全治理、贸易与安全、环境与安全等角度发表见解,展开探讨。

一,东亚合作与非传统安全

东亚地区的非传统安全合作主要是在“10+1、“10+3和“EAS”框架下发展,主要方式是联合行动、信息共享、互相支持和在培训与演练等方面的能力建设。东亚的安全合作属于多层面的框架合作,目前还没有实质性的地区机制,在很多情况下,非传统安全还被用于传统安全维护的目的,对于日益凸显的气候变化、能源供应、食物缺乏等问题,东亚地区国家需要更有效的开展地区合作与加强机制建设。

二,中国与非传统安全

近二十年,中国对安全问题的认识主要发生了三个变化,一是对安全定义的变化,从将安全局限于国家安全发展到安全是一个复合性的概念;二是安全范围的变化,从安全局限于国内安全,政策制定主要是出于国家内部需要,发展到安全是跨越国界的,政策制定需要兼顾地区与全球利益;三是对安全威胁的认识变化,从原来认为威胁主要来自外部,现在认识到一些内部事务也会构成威胁。中国对非传统安全的认识呈现逐步深化特点,冷战结束后,“人的安全”多被视为西方国家干涉中国内政的政治工具,但“9.11事件和SARS的发生逐步改变了中国政策制定者和公众对此的认识,非传统安全问题已被很多地方政府列入政策议程,中国已经认识到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家和社会的威胁影响,开始以开放与合作的姿态从地区和全球层面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

但从总体上看,非传统安全在中国的研究已经很薄弱,中国需要建立非传统安全研究的网络,在未来的研究中,中国需要重点把握三个问题:什么问题才属于安全问题;如何定义非传统安全的概念;如何治理非传统安全问题。

中国从1994年后开始关注对“人类安全”的研究,在学术层面,对人的安全的内涵认识并不一致,且多放在非传统安全的框架内进行研究,有些学者认为人的安全是终极目标,但有的学者认为人的安全只是一个认识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新视角和新概念。而对中国政府来说,人类安全还没有进入官方文件和讲话中,政府更倾向于使用非传统安全来表述所面临的恐怖主义、毒品走私、跨国犯罪等问题,另外,中国政府还使用“保护人权”、“保护人格”“保护工作者权利”等词汇形容非传统安全。虽然人类安全还没有进入官方政策中,但从2003年的SARS发生后,中国政府已经在投资、立法、机制建设方面加大保护人民安全的力度。但出于主权维护和防范干涉内政意识,“人类安全”这一概念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还面临现实挑战。

三,非传统安全研究

非传统安全面临两个挑战:被忽视和泛安全化。由于问题形式、形成原因和影响性的差异,很多非传统安全问题还没有被列入政策制定日程中,而且由于非传统安全覆盖面广,一些不是安全问题的问题也被扣上非传统安全的帽子。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治理不像传统安全问题,它需要更复合性的措施,如早期评估、预警、准备、应急、有效控制等,而且由于很多非传统安全问题以危机形式发生,危机管理能力建设至关重要。非传统安全问题治理需要前瞻性战略应对,但目前很多非传统安全问题处理多属于危机后管理。

非传统安全的概念厘清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对政策制定者还是学术研究目的。怎样区分一非传统安全问题属于内部事务还是外部事务,外部国家是否应介入发生在国家内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在这方面,国际社会应注重开放度和相互理解的提升。

四,贸易、技术转移与安全

全球经济时代,现代贸易和技术转移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更易于扩散。对于这种潜在威胁,很多国家和国际社会对此知之甚少,大学等科研机构应推动此问题的研究,使更多人认识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所带来的威胁,而这一过程也是推动安全治理与和平繁荣的过程。

    五,环境与安全

    环境安全问题会直接或间接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目前国际社会正逐步构建起环境安全治理体系。在国内层面,主权国家重新界定环境与人类的关系,调整生存与发展方式,制定与实施环境安全战略;在地区层面,地区环境合作机制不断发展;在全球层面,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正日益成型。

    中国是能源消耗大国,能源消耗年增长率已经达到11%,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中国气温年平均增长0.5-0.8摄氏度,降雨量每十年平均减少2.9毫米,海平面每年平均下降2.5毫米,到2005年,中国沙漠化土地达263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油量的27.4%,恶劣天气状况频出,中国已经面临着严峻的气候变暖挑战。因此,中国必须抛弃“高能源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发展“低能源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节能和环保低碳发展模式。

    总体来说,参会专家一致认为,本次学术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为促进国内外学术界关于非传统安全治理与能力建设的研究与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平台。


相关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网.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jpg 国家全球战略智库.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