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论坛| 人文社区| 客户端| 官方微博| 报刊投稿| 邮箱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用户名: 密码: 找回密码

学术活动

首页 > 学术活动

第三届亚太地区安全对话

作者: 来源: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网 时间:2004-03-03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和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亚太地区安全对话于3月3日至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美国、英国、荷兰、芬兰等国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旨在分析亚太地区的安全结构、影响地区安全环境的国家因素和非国家因素及其对亚太地区安全的影响。
  
  关于亚太地区的安全情况。学者们认为,传统安全因素和非传统安全因素均对亚太地区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传统安全方面影响亚太安全的因素主要有: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政策、亚太地区的安全结构和秩序的过渡以及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朝核危机、台海局势和印巴关系的未来走向等。在非传统安全方面影响亚太安全的因素主要有: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经济金融安全、人的安全以及亚太国家政治社会转型可能对地区安全造成的影响。与会学者还就中美关系、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以及欧盟与亚洲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于影响地区安全环境的国家因素。学者们就军备竞赛、边境纠纷、贸易投资等议题进行了讨论。学者们认为军事力量在本地区的重要性在上升,但并未形成军备竞赛;中国与缅甸和巴基斯坦分别成功地解决了边界问题,这为解决亚太地区其他边界问题提供了范例;区域合作在贸易、投资方面的作用使其成为建立信任和信心的有益途径,并将为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于影响地区安全环境的非国家因素。恐怖主义是影响地区安全的一个重要的非国家因素。学者们认为:恐怖主义的成因、表现形式及其目的不尽相同,因此并没有能够解决全球的恐怖主义问题的“以不变应万变”的单一方式,但战争决不是应对恐怖主义威胁的最佳方法;恐怖主义并不是总与伊斯兰教相联系,但理解、接触温和的穆斯林团体非常重要;小型、轻型武器在亚太地区的贸易和分布值得关注。此外,学者们还就影响地区安全的其他非国家因素进行了讨论,其中包括:水资源、能源问题、人口跨国流动、人类安全、环境问题等。
  
  经过两天的讨论,学者们一致认为:区域内各国的政治经济联系愈来愈紧密,战争是不可取的,亚太各国应增强互信、加强合作,建立并完善地区建设性对话机制,共同应对影响地区安全的各方因素,实现亚太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相关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网.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jpg 国家全球战略智库.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