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论坛| 人文社区| 客户端| 官方微博| 报刊投稿| 邮箱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用户名: 密码: 找回密码

学术活动

首页 > 学术活动

“东亚政治社会转型”第一届学术讨论会在京举行

作者: 来源: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网 时间:2004-08-20
  2004年8月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政治社会研究室和《当代亚太》编辑部共同主办的“东亚政治社会转型”第一届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举行。本届会议的主题是“东亚:宪政与民主”,来自全国各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余位学者与会并提交了专题论文。
  
  一、东亚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发展趋势
  学者们指出,东亚社会长期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以血缘宗法观念为纽带、以封建等级关系为架构,国家权威和家族权威享有极高的地位,因此东亚多数国家在独立后为了应对复杂的社会经济发展困难而相继确立了威权体制。威权体制在制度层面表现为权力的高度集中,在运作层面表现为强人政治,而在目标选择上则以国家经济的发展为导向。威权体制由于能有效调动和整合社会力量,因而在东亚各国的经济起步阶段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威权体制在民主化浪潮的冲击下崩溃,东亚各国开始向民主体制转型。但学者们同时指出,由于东亚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结构有别于西方,因此东亚的民主体制将不会是西方模式的简单翻版,而必将是具有东亚本土化特点的民主体制。
  
  二、东南亚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
  1998年苏哈托政权在金融危机中下台,标志着印尼民主转型的开始,而1999年和2004年大选的成功举行,则标志着印尼民主政治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学者们也指出,印尼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仍面临很多问题,其中包括:政治转型主要由政治精英推动,缺乏大众参与;多党林立的政治格局影响政府行政效率;政党政治发展水平低,党派忠诚仍主要表现为区分阶层、种族和宗教的“原始忠诚”;选民素质较低,民主的价值观仍未深入人心。对于2004年印尼第一轮总统大选中,军人势力再次抬头对印尼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影响,学者们并未取得共识。有学者认为这是“民主-动乱-专制-再民主-再动乱-再专制”的循环,是威权体制的复兴。有学者则指出,尽管金融危机后的民主实践引起了经济停滞、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并造成了部分民众对民主体制的失望,但印尼政治民主化进程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在不断推进,威权体制不会再次复兴。
  泰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入全面民主化时期,1997年第16部民主宪法的颁布更是泰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里程碑。但2001年众议院大选后,泰国政坛逐渐显现泰爱泰党一党独大的格局,政府行政权力不断扩张,三权分立的相互制约出现失衡。不过,有学者指出,尽管泰爱泰党党魁、现任总理他信•西那瓦具有明显的强人特点,但泰国不会再次走向威权体制。这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民选上台的他信政府无法逾越民主宪法的约束;社会民主力量特别是市民阶层的发展;他信所属的新家族资本集团产生于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是通过对等的联合形式结合的,独裁要求将会造成利益集团的内部分裂。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一党执政的地位仍然不可动摇,而吴作栋表示将总理职权移交给李光耀之子李显龙的“李氏王朝”的回归,则显示出新加坡仍在试图延续强人政治的模式,因此在近期不会出现民主化的可能性。但有学者提出,这一现象并不意味着新加坡的政治转型滞后,因为西方自由民主体制本身就不是政治民主化转型的唯一目标或必然结果,对于仍处于发展阶段的东亚国家而言,或许较少自由但却有较高效率的新加坡模式才是更能体现民主本土化的政治体制。
  近年来东南亚地区特别是印尼和马来西亚国内的伊斯兰政治势力迅速发展,并以建立伊斯兰教国作为政治诉求。对此,有学者指出,未来影响印尼和马来西亚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决定性因素仍是经济因素,但伊斯兰因素将会长期存在。对目前流行的伊斯兰教与源于基督教的民主观念相冲突的观点,有学者提出不同看法,认为已本土化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东南亚伊斯兰教本身与民主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容的,而且在印尼的民主改革过程中,伊斯兰教也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选举制度、反腐倡廉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不过,学者们也指出,近年来受国际恐怖主义的影响,东南亚穆斯林出现向中东原教旨主义回归的迹象,伊斯兰激进势力的抬头对民主进程可能产生相当的负面影响。
  
  三、东北亚民主化进程中的成就与问题
  韩国政治选举中长期存在地域主义现象,即选民在政治选举盲目地支持来自本地区的候选人、敌视来自其他地区的候选人,而不关心他们所持的政见或理念。地域主义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经济和政治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不过,自20世纪70年代朴正熙政权转向独裁后,地域主义开始带有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精神实质。有学者指出,近年来尽管地域主义现象仍然较为明显,但已摆脱了早期单纯的狭隘地缘色彩,而更多地反映出进步对抗保守的内涵,具有改革精神的卢武铉已经能够获得各区选民特别是年轻选民的支持。传统的地域主义的逐渐消融,表明韩国的政治竞争开始走向公开和透明,而民众的民主意识也在日渐成熟,
  蒙古国是东亚地区政治社会转型最为彻底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效仿西方建立了完整的自由民主体制,而且在经济上采用休克疗法全盘引进了市场经济体制。有学者指出,蒙古国转型的彻底性源于民族和文化传统的单一性,但这一转型不同于全盘西化,蒙古国并未失去传统的民族精神与文化,而是与西方体制进行了融合
  日本是东亚最早建成立宪制的国家,但至今日本仍停留在“选举的民主”阶段,而无法实现“自由的民主”。有学者指出,日本民主化进程的受阻,主要是因为民族国家的不成熟和市民社会发展的不充分。尽管日本具备一人一票、广泛大众参与的民主政治形式,但却缺乏自由民主精神的支撑和引导,甚至容忍与纵容与自由平等精神相背离的民族主义和右翼势力。日本的政治具有鲜明的两面性:一面宪法规定“主权在民”,一面却宣扬“天皇崇拜”和“皇国史观”;一面对西方国家时宣称日本是民主国家,一面却在国内宣扬“神的国家”;一面宪法规定政教分离,一面首相却带头参拜神道教的靖国神社;一面宣扬自由平等,一面煽动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歧视其他民族;凡此种种。学者指出,日本传统文化中坚持的“和”的观念使得日本民众缺乏绝对的是非观念,而过于强烈的民族性又使得日本民众缺乏个性,缺乏对自由民主内生性的要求,这就给日本右翼份子以可乘之机。有学者强调,如果日本不能及早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建立真正的自由民主体制,日本很可能再次转向军国主义。
  有学者专门就日本妇女参政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尽管受国际国内妇女运动的推动和政府的支持,近年来日本妇女在国会选举和统一地方选举中的参选率和胜选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差距,而日本社会残存的父权家长制意识和广泛存在于经济、政治领域的歧视妇女的制度,则是阻碍妇女参政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关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网.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jpg 国家全球战略智库.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