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论坛| 人文社区| 客户端| 官方微博| 报刊投稿| 邮箱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用户名: 密码: 找回密码

学术活动

首页 > 学术活动

人民币国际化应谨慎前行——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研究员在全球战略院做演讲

作者:富景筠 来源: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网 时间:2012-10-15
  2012年10月10日,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举办创新工程国际战略论坛第七讲。中国社科院国际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余永定研究员做题为“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自由化”的演讲。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研究员主持演讲。

  余永定研究员首先对国际化货币给出界定并对货币三个基本职能的层次进行了划分。他认为,以国家信用作担保的价值贮藏职能是货币最重要、也是最高级的职能。同时,他创造性地提出货币具有提供流动性的功能。

  在评价人民币国际化的成就上,余永定研究员认为,人民币在成为国际交易媒介和价值贮藏手段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香港人民币资产持有量增加;第二,人民币贸易结算量急剧增加;第三,央行间的货币互换;第四,人民币成为一些国家央行的储备资产;第五,中国在同贸易伙伴谈判时弃用美元作为载体货币的可能性增加。然而,在余永定研究员看来,考察人民币国际化成效的关键在于,人民币是否充当计价货币、而非仅仅是贸易结算货币,因为只有作为计价货币才能防范汇率风险。

  对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动机,余永定研究员认为具体动机主要有四个。一是使用人民币结算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二是降低汇率风险;三是减持美元外汇储备;四是提升中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力。然而,他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并未实现最初设定的目标;相反,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最主要结果却是,中国资产负债中美元资产和人民币负债的增加导致中国的福利损失增加。具体而言,首先,受现实中一系列不对称因素的影响,中国持有的外汇储备继续大幅增加。特别是以人民币贸易结算为突破口的国际化难免导致新增美元外汇储备增加。其次,开放贸易项下人民币结算使得香港离岸人民币(CNH)外汇市场与大陆在岸人民币(CNY)外汇市场并存。在两个人民币外汇市场和两个人民币汇率同时存在,而且资金可以相对自由跨境流动的情况下,跨国公司和企业进行了大量的套利和套汇活动。其结果是以中国外汇储备增加的额外利息与中国短期资本负债的额外利息支出之差衡量的中国国民福利遭受损失。

  余永定研究员强调,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在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路线图存在逻辑上的矛盾,即增加香港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数量与提升其用人民币支付的意愿之间没有逻辑必然性。他认为,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举措实际上意味着开放短期资本的跨境流动,也就是在未解决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的情况下推行资本项目自由化的过程。由于资本项目自由化是货币国际化的必然条件,而中国目前却不具备资本项目自由化的条件,余永定研究员认为,中国的当务之急是减少贸易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加速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

  最后,余永定研究员总结认为,逐步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是必要的,但同时需要对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进行深入、理性的思考。鉴于欧债危机与美元贬值趋势下的跨境资本流动风险,他强调,中国目前不能轻易放弃资本管制这道中国金融安全的最后屏障。由于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涉及到宏观政策问题、更是与企业组织结构密切相关的微观问题,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应在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人民币汇率调整等问题的通盘考虑下谨慎进行。

  演讲结束后,余永定研究员还回答了与会者的提问,其中包括汇率损失衡量、贸易结算中的货币互换、外汇储备资产保值、黄金储备在外汇储备中的比例、“托宾税”与企业融资等问题。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李文研究员在总结时对余永定研究员的精彩演讲给予了高度评价。(富景筠供稿)

  

  
相关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网.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jpg 国家全球战略智库.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