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论坛| 人文社区| 客户端| 官方微博| 报刊投稿| 邮箱
用户名: 密码: 找回密码

学术成果

首页 > 时事评论

释放旅游行业复苏新动能

作者:周方冶 来源:云南网 时间:2022-08-3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生态环境与旅游业休戚相关。旅游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们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的消费需求。旅游使人们在体力上和精神上得到休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相对其他产业,旅游业污染环境少、破坏生态少、能源消耗少,是一种绿色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值得深入挖掘、持续打造的产业。

  2022年7月在昆明举办的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方式,吸引了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及文旅机构参会。作为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专业旅游展会,昆明旅交会充分展现了国内旅游业直面世纪疫情所迸发的干劲与活力,并以“十四五”开局以来改革创新取得的提质增效丰硕成果,为当前受困于“倒春寒”的国内旅游业注入充满生机的复苏新动能。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国内旅游业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国内旅游从2019年的60.06亿人次,断崖式下跌到2020年的28.79亿人次。2021年虽有所复苏,但在疫情反复的不利情况下,国内旅游仅回升至32.46亿人次,同比增长不足13%。2022年以来,受奥密克戎毒株影响,旅游业再次承受重压,上半年国内旅游仅14.55亿人次,同比下降22.2%。尽管国内旅游业在“十四五”开局之际遭遇百年疫情冲击,但其改革创新脚步却并未停歇,而是“化危为机”,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生动力,进一步深化供给侧改革,注重需求侧管理,积极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国内旅游收入2.9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9%。从国内旅游收入的有所复苏,到昆明旅交会的成功举办,一些经验做法值得关注。

  稳中求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旅游业发展。面对世纪疫情,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第一要务,但也不能因噎废食,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明确要求。对高度依赖人员流动与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旅游业,疫情防控“贵在精准,成于精准”。得益于相关主管部门与各级地方政府的通力协作与磨合,国内旅游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联防联控机制,不仅很大程度上有效克服了前期基层防疫“层层加码”问题,并且借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提升了精细化管理手段,从而显著增强了行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旅游业的高质量复苏铺平道路。

  守正创新,全方位提升旅游业附加值。疫情期间的旅游业发展,从粗放式“增量”转变为精细化“提质”,并取得显著成效。这一方面是纵向深挖旅游业的差异化服务尤其是文化内涵,从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消费需求。2021年,西北游、冰雪游、露营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成为旅游业的消费新趋势,而在2022年的昆明旅交会上,更多差异化旅游消费形式崭露头角。另一方面是横向延伸旅游业的产业链条,积极发挥牵引作用。旅游业具有显著的跨行业关联性特征,不仅会直接拉动民航、铁路、公路、商业、食宿等传统产业,而且对国际金融、仓储物流、信息咨询、文化创意、影视娱乐、会展博览等各类新型和现代服务业,都有着重要促进作用。疫情冲击下,旅游业逆势而上,通过与农业、林业、工业、康养、教育等多产业融合发展,不仅带动了关联产业发展,而且为旅游业提供了新内容,充分释放了“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为社会经济持续复苏注入了新动力。

  去芜存菁,有效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过去一段时期,旅游业一度处于粗放式发展的状态,留下了“零负团费”、低端项目重复投资、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近年来,经过供给侧改革,旅游业相关顽疾明显好转,但依然未能根治。随着“十四五”规划稳步落实,旅游业在风清气正的氛围下,正日益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干、以创新项目为强枝、以特色服务为繁叶”的新发展格局,从而为旅游业的轻装上阵创造了有利条件。

  内外联动,落实“双循环”吸纳海外旅客。讲好“中国故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营造了良好氛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海外旅客为国际社会提供了理解和认知中国的“心灵”窗口。通过蕴含历史文脉的文化旅游,令其沉浸式体悟中国“和合文化”;通过绿色乡村旅游,令其亲眼见证“两山”理论绿色发展;通过多产融合的休闲旅游,令其贴近感受“以人为本”理念。依托旅游业的寓教于乐特性,将为“口口相传”提升国际社会的中国国家形象,提供润物细无声的持久功效。新时代旅游业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以“两山”理论为指导,全面推进优质旅游发展。


相关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网.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jpg 国家全球战略智库.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