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论坛| 人文社区| 客户端| 官方微博| 报刊投稿| 邮箱
用户名: 密码: 找回密码

学术成果

首页 > 学术论文

权力的角逐:解读泰国的政治风波

作者:周方冶 来源:《世界知识》2006年第12期 时间:2006-06-02

随着泰国国王拉玛九世的登基60周年庆典的临近,持续了近4个月的泰国政治风波目前已趋于和缓。2006523,泰国看守总理他信·西那瓦宣布结束近50天的休假,重返总理府执事。各派政治势力也纷纷偃旗息鼓,开始为将在庆典后举行的新一轮全国大选进行准备。

回顾年初以来的泰国政治风波,我们不难看到期间那些独特的政治现象——拥有众议院绝对多数席位的总理,却主动解散国会;推翻了现政府的反对党,却拒绝参与选举;赢得了全国大选的党魁,却承诺不会出任总理;投票率超过70%的大选,却因为技术原因而被宣布无效;不一而足。对此,就有必要在泰国的政治背景中,加以解读。

攘外必先安内:他信解散众议院的根本原因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2月间由“售股事件”[1]引发的曼谷地区“反他信”示威集会,虽然声势浩大,但实际并不足以动摇他信的政基。毕竟,他信领导的泰爱泰党是在20052月举行的全国大选中,赢得了1900万张选票,选民支持率高达67%,并在众议院全部500席中,占据了绝对多数的377席。他信也因此成为泰国首位在任期届满后连任的民选总理,并在第二任期实现了泰国的首次民选一党执政。可以说,如果仅仅是曼谷市民的10万人街头运动,原本难以掀起如此巨大的政治波澜。这也正是他信会在2月初信誓旦旦地表示绝不辞职的原因。

不过,随着泰国政坛尤其是执政党内“反他信”势力的趁势而起,这才引发了自1992年“五月流血事件”[2]以来最大规模的政治风波。

在泰国政坛上,希望他信下台的政治势力为数不少。反对党自不必待言,民主党从2001年以来就一直与他信针锋相对,至于曾是他信第一任期盟友的泰国党,也因为在第二任期未能入阁而与他信翻脸。但更为重要的是,即使在泰爱泰党内部,由于利益分配问题,敢于与他信唱对台戏甚至有意取而代之的,也不乏其人。

泰国的政治具有典型的政客政治特征,重要的政治资源尤其是选票资源,通常为政客所把持。因此,各政党普遍面临“人强党弱”的问题,缺乏对党内政客的有效监管。对于大多数政客而言,政党不过是参与竞选时所必需的“外壳”,故而政客“跳槽”的现象在泰国十分常见。泰国政客的独立性与流动性,一方面使得政党能在强势党魁的领导下迅速兴起,但另一方面,也致使政党容易因利益矛盾而分崩离析,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80年代以来,像新希望党[3]那样“勃兴忽亡”的政党,比比皆是。

泰爱泰党自1998年成立以来,党内就一直派系林立,近年来随着对各中小政党的吞并扩张,派系更是有增无减。根据2005年的资料显示,泰爱泰党内的派系已多达十余个,其中主要包括,党魁他信·西那瓦的嫡系“汪庄宋拉”派,他信的胞妹瑶华帕·翁沙瓦的“汪磨挽”派,党顾问沙努·天通的“汪南然”派,原“正义力量党”派,原“自由正义党”派(20012月并入),原“新希望党”派(20022月并入),原泰国党内“武里南”派和“万佛岁”派联合组成的“十七集团”派(20047月并入),原“国家发展党”派(20049月并入),等等。尽管他信一直在努力平衡各派的利益要求,甚至为此在第一任期内,进行了多达十次的内阁改组,但终究是僧多粥少,难免会厚此薄彼。于是,党内对他信的不满也就随之与日俱增,曾与他信共创泰爱泰党的元老沙努·天通,更是因他信偏袒嫡系和新加入的派系,而与他信反目。

随着泰国民间组织“人民民主联盟”宣布,将依据《1997年宪法》规定,通过5万选民联名奏请参议院,启动弹劾总理的不信任案,泰国政坛的“反他信”联合行动也开始进入高潮,一方面是民主党、泰国党、大众党等三大反对党联合施压,另一方面则是泰爱泰党内部的反对派趁机逼宫。“汪南然”派率先发难,文化部长乌莱旺·天通和信息和通信技术部长梭拉阿·金巴吞相继提出辞呈,要求他信交出党内领导权。其中,前者是沙努·天通的夫人,而后者则是他的亲信干将。虽然从表面上看,泰爱泰党在两院联席会议(众议院500席,参议院200席)中占据优势,再加上宪法法院也已裁定,认为他信在“售股事件”中并无过错,因此不信任案通过的可能性很小。但问题在于,以“汪南然”派为首的党内反对派态度明朗——如果他信不在党内领导权方面做出让步,将会在表决时阵前倒戈。

面对党内反对派的压力,他信在“妥协以安渡难关”还是“对抗以维护权威”之间,毅然选择了后者,决定进行党内“洗牌”。224,他信宣布解散众议院,提前举行全国大选。根据泰国《1997年宪法》新增的规定,“议员候选人必须隶属于政党至少90天”,这就使得任何试图“跳槽”的政客,都会在总理临时解散国会后的3个月内失去参选的资格,从而丧失政治议价能力。在过去五年的执政期内,他信正是凭借这一“尚方宝剑”,有效地维护了执政党的稳定。3月间,沙努·天通率领“汪南然”派成员,黯然退出泰爱泰党。[4]

修宪主导权之争:泰国大选陷入僵局的主要原因

泰国现行的《1997年宪法》,是自1932年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以来的第16部宪法。《1997年宪法》在制度设计方面,倾向于维护执政府的权威,有利于促进大型政党的发展,而对中小政党有着明显的制约作用。举例而言,较为典型的就是有关“弹劾总理的不信任案,需要至少40%200名)的议员联名发起”的规定。这使得反对党从2005年开始,实际上已丧失了弹劾他信的权力。因此,以民主党为首的反对党,一直强烈要求修订宪法。不过,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初极力促成《1997年宪法》通过的,却也正是民主党。

70年代以来,泰国政坛一直是中小政党林立。拥有众议院席位的政党,通常多达十几个。这就造成议席归属相当分散,即使是牵头组阁的政党,其拥有的议席比例,一般也就在20%30%左右,因而很难应对反对党的弹劾。90年代的泰国政局一直不稳,执政权在各党派之间不断轮换,通常是内阁的席位还未坐暖,就已经被弹劾下台了(见表1)。于是,1996年大选后最具实力的新希望党和民主党——前者所占议席比例为31.8%,后者为31.3%——都主张在修订宪法时,通过制度安排提高执政党的权威,鼓励大型政党的发展,进而建立更为稳定的政府。

190年代泰国历届政府执政情况

起止时间

总理

联合执政的党派

实际任期

1992.101995.5

川·立派

(民主党)

民主党、新希望党、正义力量党、社会行动党、团结党

2年半

1995.71996.9

班汉·西巴阿猜

(泰国党)

泰国党、新希望党、正义力量党、社会行动党、泰国市民党、纳泰党、民众党

1年多

1996.111997.11

差瓦立·永猜裕

(新希望党)

新希望党、国家发展党、社会行动党、泰国市民党、自由正义党、民众党

1

1997.112001.1

川·立派

(民主党)

民主党、泰国党、社会行动党、泰国市民党、自由正义党

3

但是,让两党始料未及的是,《1997年宪法》颁行后,得益的却是1998年才成立的泰爱泰党。2001年大选是泰国依据《1997年宪法》举行的首次大选,在选举制度方面明显有利于大型政党的产生。结果,泰爱泰党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深得中下层选民支持的“草根政策”,不仅包揽了49.6%的议席,而且还通过吞并自由正义党,成为泰国首个拥有众议院简单多数席位的民选大型政党。相比之下,民主党的议席比例降至25.6%,泰国党降至8.2%,新希望党更是于翌年为泰爱泰党所吞并。

随后的他信第一任期内,各党间的实力差距进一步扩大。一方是执政的泰爱泰党在《1997年宪法》的“护航”下,不断壮大;另一方的反对党却是日渐势衰,各中小政党或是分裂,或是并入泰爱泰党——即使是有着近50年历史的民主党,也在2003年川·立派卸任党魁后,出现了元老派和少壮派的冲突,进而引发了2004年以副党魁阿匿·琉探玛塔为首的部分资深政客的跳槽人民党(现大众党)的事件。于是,2005年大选在毫无悬念的情况下,形成了泰爱泰党一党独大的政治格局——泰爱泰党占75.4%,民主党占19.2%,泰国党占5%,大众党占0.4%

可以说,反对党目前已是山穷水尽,如果无法把握此次机会,摆脱《1997年宪法》对中小政党的制约,就很可能会被长期边缘化。这也促成了平日里相互对立的三大反对党,能够在此次“反他信”的行动中步调完全统一。

不过,反对党却也有自知之明,由于他信在第一任期政绩卓著,不仅在经济和外交领域颇有建树,而且在完善国内社会保障体系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方面成效明显,甚得中下层选民的支持,因此在现有的选举规则下,即使是三党联合,也很难与泰爱泰党对抗。对此,他信甚至敢于承诺,“如果大选中泰爱泰党得不到一半以上选票,他将不会出任总理”。于是,反对党提出了“先修宪后选举”的构想,要求他信首先辞职,解散看守内阁,并组建由各方共同参与的临时委员会,负责修订宪法,直到出台了有利于中小政党参选的制度后,再举行大选。而他信则提出,应当“先选举后修宪”,要求先通过选举产生新一届政府,而后再由新政府主持修宪。可以说,双方的争执焦点相当明确,那就是由谁主持修宪的问题:是由各方共同参与?还是由泰爱泰党主持?

由于这直接关系到今后的政治格局与利益分配,因此双方都是各展所长,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一方面,他信试图在选举委员会的支持下,通过举行大选,迫使反对党接受既成事实;另一方面,反对党则试图通过联合拒选,制造议席出缺的违宪困境,迫使选举无效化——根据《1997年宪法》的规定,众议院全部500个议席中,100席由政党名单制[5]产生,400席由单选区制产生,如果在单选区中候选人唯一,那就必须获得选区20%以上的有效选票方可当选,否则即为议席出缺,如果议席出缺,就不能召开国会;但《1997年宪法》同时规定,国会必须在选举后30天内召开。对此,反对派是信心十足,因为民主党在南部选区、泰国党在中部选区拥有长期经营的坚实票仓,泰爱泰党一直是雷池难越。42大选后,尽管泰爱泰党在全国赢得了1600万张选票,支持率高达54%,囊括了近九成的议席,但却在38个选区出现了议席空缺,使得选举陷入了违宪困境。

44,他信宣布将不会出任此次选举产生的内阁总理,并随后开始了长期休假。不过,对于反对党而言,这与其说是让步,不如说是以退为进。因为一旦补选成功,即使他信不出任总理,修宪工作仍会由泰爱泰党主持,并向着有利于泰爱泰党的方向发展,而且,由于新宪法颁行后将会举行新的全国大选,那么,届时身为泰爱泰党党魁的他信,通过选举再次出任总理的可能性,自是不言而喻。这显然是反对党所无法接受的,因此,对于他信的补选提议,反对党予以了联合抵制。423补选后,仍有14个南部选区的议席出缺,泰国政治陷入了僵局。

重新大选:政治和解的曙光

425,泰国国王拉玛九世普密蓬·阿杜德发表电视讲话,谕令宪法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设法解决政治僵局。这位曾于1973年和1992年两次化解泰国政治危机的最高领袖,在关键时刻再次发挥了政治稳定器的中坚作用。58,泰国宪法法院裁定,42大选由于技术原因——例如投票箱的摆放朝向违规——而无效,并宣布将举行新一轮大选。

虽然一切似乎又回到了起点,但对于各派政治势力而言,情况已与当初有所不同了。在经历了4个月的明争暗斗之后,无论是泰爱泰党还是反对党,都已看到了对方的政治实力和底线,这就为双方的相互妥协铺平了道路。5月初,三大反对党相继表示,将会参加新一轮的大选;而他信也收敛了往日独断专行的作风,开始寻求与反对党和党内各派的协调。

由于泰国正处于政治转型的关键时刻,有关修宪主导权的任何决策,都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将来的政治格局和各派的切身利益,因此在这一问题上做出让步将是艰难的。不过,尽管目前泰国的政局仍不明朗,而且火药味也相当重,但考虑到泰国政治文化的宽容性——这在过去的多次政治危机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们有理由相信,各派在新一轮的全国大选中达成妥协,进而在未来二至三个月内,平稳结束此次动荡的可能性,仍是很值得期待的。



[1]“售股事件”——20061月,他信家族根据新出台的放宽外资对泰国电信行业持股比例的法案,将旗下电信公司49.6%的股份以18.7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新加坡淡马锡公司,并利用股票交易收入免纳所得税的政策优惠,进行了巨额的避税。

[2]“五月流血事件”——19925月,陆军司令素金达以在职军人身份出任政府总理,结果引起曼谷市民的大规模游行示威,并与军方发生流血冲突,造成50多人死亡、600多人受伤、600多人失踪,最后,在泰国国王拉玛九世的调停下,素金达辞去总理职务,这才平息了事态。泰国也自此彻底摆脱了军人干政,开始了现代民主化进程。

[3]新希望党——199010月创立;1992年大选后,跻身中型政党之列;1996年大选后,成为泰国第一大党,党魁差瓦立·永猜裕出任总理;金融危机后,新希望党日渐势衰,政客纷纷跳槽;2001年大选后,沦为小型政党;20022月,并入泰爱泰党。

[4]沙努·天通——泰国资深政客,曾先后辅佐泰国党的班汉·西巴阿猜(1995年)、新希望党的差瓦立·永猜裕(1996年)、泰爱泰党的他信·西纳瓦(2001年)登上总理宝座,被誉为“三朝元老”,但三次他都因为党内领导权问题而与党魁反目,最后率部退党。

[5]政党名单制——《1997年宪法》增设的选举方式,选民在选举时投两张票,一张投给本选区的议员候选人,一张投给所有参选的政党,而后根据各政党在全国获得的有效选票的比例,分配100个议席,但得票数低于5%的政党将无权参与分配。这实际是限制中小政党的措施之一。


相关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网.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jpg 国家全球战略智库.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