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论坛| 人文社区| 客户端| 官方微博| 报刊投稿| 邮箱
用户名: 密码: 找回密码

学术成果

首页 > 学术论文

日本与东盟构筑新的伙伴关系——评东京峰会

作者:陆建人 来源:《亚太评论》2004年第1期 时间:2004-10-15
内容提要:
  2003年12月在东京召开的日本—东盟特别首脑会议标志着双方的关系进入到以平等合作为基础的新的伙伴关系时期。这是新的国际形势下双方发展政治、经济关系的客观需要。这种关系对于推动东亚区域合作具有积极意义,但对中国并不会造成损害。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员,长期研究亚太经济与国际关系,发表过《东盟的今天与明天》等专著。
  
  2003年12月11—12日,日本与东盟10国在东京举行了特别首脑会议,发表了推进双方合作的《东京宣言》和《东盟—日本行动计划》,提出要建立“东亚共同体”。这是继2003年10月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东亚10+3峰会之后东亚合作历史上又一次重要会议,反映出当前东亚经济合作方兴未艾的势头。
  
  日本为何要与东盟提升关系
  早在2002年1月小泉首相出访东盟时,就提议召开日本—东盟双边首脑会议。经过将近两年时间的准备,终于在2003年12月11至12日于东京举行了这次峰会。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东盟各国领导人首次以客人身份在东盟地区以外与一个东亚国家举行的双边峰会。
  自从1997年12月10+3机制建立以来,东盟一直以主人身份主办峰会,地点也圈定在东盟地域之内。东盟分别与中、日、韩举行的双边峰会,即10+1会议,都安排在10+3框架中进行,通常每次会晤仅短短一个小时。由此看来,这次持续两天的东京峰会,实属非同寻常。这反映出东盟对与日本关系的高度重视。而日本也希望通过这次峰会,提升与东盟的关系,改变其在与东盟关系上落后于中国的形象,并藉此主导东亚合作方向。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东盟与中国的关系不断升温。2000年11月,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10+3峰会中,中国首次表达了愿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意向,并得到东盟的积极回应,双方决定成立联合研究小组进行可行性研究。此举使日本大感意外。日本深感在与东盟的关系方面,已被中国抢占了先机。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10+3峰会上,中国又提出深化与东盟合作的四项具体建议,并确定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此举再度刺激了日本,并催生了2002年1月的小泉东盟之行。
  日本欲与东盟提升关系,除了受中国的激励之外,还有其深远的战略考虑。东南亚地区历来是日本的战略腹地,日本在该地区有重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1]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利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东南亚是日本的重要能源、工业原材料来源地。东盟主要产油国印尼、马来西亚和文莱为日本提供的天燃气占日本总进口的4/5,原油则占1/5以上,日本所需的天然橡胶、锡、钨、钽几乎全部来自东南亚,其它如铜、镍、铝钒土、木材则约有1/5从东南亚进口。[2]其次,东南亚是日本企业的主要海外生产基地。经过数十年的苦心经营,东南亚已成为日本生产汽车及零部件、半导体、空调机、照相机及家用电器的基地,这些产品返销日本或出口到美、欧等国家。第三,东盟是日本的主要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对日本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日本与东盟的贸易额,超过与中国的贸易额。2002年,日本与东盟的贸易额达到13.43万亿日元(约合1229亿美元),占日本对外贸易总额的14.3%。东盟成为日本仅次于美、欧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日本与东盟的贸易长期保持顺差,东盟现为日本的第三大出口市场,仅次于美、欧。2002年,日本向东盟出口了69687亿日元的货物,占日本总出口的13.49%。[3]第四,东南亚水域是日本运输能源和物资的海上生命线。日本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及其他地区进口的大量物资,绝大部分需取道马六甲海峡。
  长期来,日本也一直在东南亚地区谋求政治利益。冷战结束后,东南亚地区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美、苏从东南亚撤出军事力量后,日本欲填补该地区力量真空,开始积极发挥影响,并打算将东南亚作为实现其“政治大国”目标的重要舞台。为此,从20世纪90年代起至今的10余年中,历届日本首相都把出访东南亚视为十分重要的外交活动,把崛起中的东盟视为日本重要的战略伙伴。为了取得东盟各国的信任,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村山富市等人先后对东盟开展“反省外交”、“谢罪外交”,一再表示日本“不做军事大国”,愿意为东南亚和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发挥作用。与此同时,日本还利用向东盟国家提供巨额政府开发援助(ODA),积极开展“援助外交”,增强日本在该地区的影响。在最近10年中,对东盟的ODA占了日本双边ODA总额的30%左右。1997年,东南亚遭受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日本曾宣布向受危机打击的东盟国家提供800亿美元的援助,[4]尽管最终未能如数落实,但日本仍通过国际金融机构向这些国家提供了大量援助。
  1997年,当时的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出访东盟,首次提出与东盟发展全面的伙伴关系,即把过去偏重经济的关系变为包括政治与安全合作的全面关系,这标志着日本已把在东南亚的利益重心从经济转向政治、安全,其目的是更好地发挥日本在这一地区的“政治大国”作用,借助东盟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东盟是东亚地区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联合国拥有10张投票权,日本在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发挥其在亚太地区和全球事务中的作用,确立其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等方面,都离不开东盟的支持。这是日本在该地区最大的政治利益。
  进入21世纪,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中国在东南亚和东亚地区的影响迅速增强。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好时期。日本对此既羡慕又焦急。为了改变在与东盟发展关系上总是落在中国后头的不利局面,日本主动出击,提议与东盟召开双边首脑会议,建立新世纪的新伙伴关系。
  最后,日本与东盟提升关系,也反映出其对东亚区域合作态度的改变。长期来,日本对东亚区域合作并不热心,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美国的军事同盟,日本几乎没有独立的外交政策,担心排除美国的东亚区域合作会损害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和日美关系(1997年日本提出 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立即遭到美国反对就是一例)。此外,日本作为全球经济大国,其主要的经济利益不在东亚地区,而是在美、欧。再有,日本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民族优越感,对东亚的认同感很淡漠。这些原因促使日本对东亚多边合作提不起兴趣。所以,多年来在区域合作方面,日本一直把双边合作作为第一选择。
  但是,近几年,中国成了东亚区域合作的积极推动者,并赢得了东盟的支持。这使日本深受刺激。日本感觉到自己在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已落在中国之后。
  显然,如果中国联合东盟掌握了地区合作的主导权,那么日本就会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这促使日本也打起了“地区牌”。在这次东京峰会上,日本与东盟提出建立“东亚共同体”,其中融入了日本的想法,反映出日本在地区合作方面变被动为主动,欲掌握东亚合作主导权的积极姿态。
  东盟提升与日本关系的原因
  对于日本的提议,东盟欣然接受。其实,这也正是东盟所期待的。对东盟而言,日本是东亚地区的一个极其重要国家,其意义不低于中国。首先,在经济上,东盟离不开日本,必须依赖于日本的资本、技术、市场与援助。日本是东盟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20世纪90年代一直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后来,东盟内部的贸易逐渐超过日本。目前,从总量上看,日本是东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但从进口来看,居第二位,出口居第四位。2001年,东盟从日本的进口额达到533亿美元,占其总进口16.8%,出口额为483亿美元,占其总出口的13.0%。[5]东盟所需要的电子、机械、核反应堆、车辆船舶及塑料、钢铁等,大部分均来自日本。此外,许多重要的生产技术、工艺及其标准也来自日本。
  长期来,日本一直是东盟最大的外资来源地。据日本方面统计,自1951年以来,日本对东南亚地区的投资总额已达到11.2万亿日元,约1000亿美元。1995年至2001年,日本对东盟的投资占东盟外资总额的21.6%,而欧盟仅为16.8%。[6]但据东盟方面统计,1995年至2001年,日本对东盟的投资占额为221亿美元,占东盟外资总额的15.4%,次于美国的16.9%和欧盟的25.4%[7]。虽然数据在些出入,但日本确实是东盟最重要的外国投资者之一。金融危机后,部分日资撤离东盟,改投中国,所以日资比重有所下降。
  日本的政府开发援助(ODA)对东盟来说意义更加重要。东盟所接受的来自发达国家的ODA中,日本数额最大,2001年,日本占了60%,而来自美国的ODA只占8.2%。[8]东盟中一些经济落后的国家一直依赖于日元援助。其中印尼所得援助最多,其他如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也长期接受过日元援助。东盟中的四个新成员越、老、柬、缅目前是接受日元援助的重点国家。
  最后,日本还是东盟旅游市场的最大顾客来源地,日本游客超过中国与美国游客。2002年,日本去东盟观光的游客达到3700万人次,占总数15%,而同年中国和美国游客的比重分别为11%和8%。[9]
  东盟除了在经济上需要依赖日本以外,在处理地区关系和地区事务上,也需要借重于日本。作为中、小、弱国家的联盟,东盟在与大国、强国交往中一贯奉行平衡原则。在亚太地区,东盟一直努力与美、中、日、俄、印度保持“等距离外交”,当然,随着形势的变化也会有所侧重。而在大国外交中,日本对东盟来说,其地位十分特殊。一方面,鉴于历史原因,东盟大多数成员不愿意见到日本成为军事大国,威胁东亚的和平;另一方面,东盟又希望日本能在本地区发挥更大的政治作用,以抵消地区中其它大国的力量,保持本地区大国的均势,这对东盟最有利。
  再有,东盟在地区安全上,也需要得到日本的保障。 东盟期待日本能在东南亚地区的反恐、打击海盗和跨国犯罪、防扩散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推动东盟地区论坛的建设,使未来的地区安全机制更符合东盟的利益。
  此外,东盟也想借助日本的大国地位,提高自己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增强自身的凝聚力。为此,东盟一直劝说日本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尤其在中国、印度等大国加入该条约之后,日本的加入对于东盟国际地位的提高,意义就更为重要了。
  鉴于上述种种因素,对于日本提议召开双边首脑会议,东盟自然乐意接受。况且,会议的时间对东盟也有利。在2003年10月巴厘岛会议上,东盟势头正旺,宣告建立“东盟共同体”,地区大国中国、印度先后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与日本签署《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协议》。仅仅过了两个月,东盟再度成为耀眼的明星,与日本聚首东京,宣布建立“东亚共同体”,日本也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解读《东京宣言》
  《东京宣言》全名为“新千年富有动力和持久的日本—东盟伙伴关系东京宣言”,全文长约9页。[10]《宣言》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确立双方关系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二、共同行动战略;三、执行《宣言》的制度和资金渠道。
  《宣言》首先回顾了东盟成立36年以来与日本的双边关系,特别提到了日本对东盟的政府开发援助及最近两年中双方关系的进展,强调双方关系必须“向前看”,并要以“行动为向导”。同时,也指出丰富亚洲传统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接着,《宣言》阐述了日本—东盟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主要包括:联合国宪章、国际法、《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等,强调双方平等相待,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其次提到了尊重和保护人权,尊重各自的文化、文明,并强调了日本对东盟一体化,包括建立“东盟共同体”的支持。同时,《宣言》还表明了对地区合作的态度,即支持10+3框架及其他各种地区合作的机制,如东盟地区论坛(ARF)、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等等。
  《宣言》的第二部分列出了双方为建立“富有动力和持久的伙伴关系”而要实施的共同行动战略,包括下述七个方面:
  (1)加强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及货币和金融合作;(2)巩固经济发展和繁荣的基础;(3)加强政治、安全合作和伙伴关系;(4)促进人员交流和人力资源开发;(5)文化和公共关系合作;(6)为建立“东亚共同体”而深化东亚合作;(7)在回应全球问题上的合作。
  这是《宣言》中内容最多的一个部分。这了落实上述七个方面的内容,东京峰会另外发表了一份长达20页的《东盟—日本行动计划》,对“共同行动战略”作了细化。[11]
  《宣言》的第三部分较简单,指出日本与东盟双方将加强现有的各种资金渠道根据各自的能力提供必要的资源来实施《宣言》及《行动计划》中列出的各种合作项目。其执行情况将由双方的外交部门进行定期评审并向每年的东盟—日本双边峰会报告。
  综观《东京宣言》和《东盟—日本行动计划》,笔者认为,值得我们注意的有这样一些内容和精神:
  一、在构筑双方关系方面,强调“向前看”,以放眼新千年的宏大视角持久地发展伙伴关系。《宣言》强调这一点,其用意颇深,暗示随着20世纪的结束,不愉快的历史也已成为过去,双方不应在历史问题上纠缠不休,而是要面向新世纪、新千年构筑新的伙伴关系。东盟对日本的外交政策一向注重现实,对于二战时期日本侵略罪行的态度不如东北亚国家那样严厉。马哈蒂尔曾一再表示,东盟与日本的关系要向前看,甚至提出要“忘记过去”。日本则通过提供大量援助来笼络东盟,因此,双方关系一直比较平稳。在此基础上,双方实行“向前看”的政策将不会有大的障碍。
  二、经济是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项目众多,“亮点”不少。建立“伙伴关系”不能光说空话,东盟更多的是需要实惠。在“行动计划”中,共列出了100多项合作项目,主要集中在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领域。其中引人注目的有:
  1.日本将在今后3年内向东盟提供30亿美元援助,其中15亿美元用于资助东盟国家的人力资源开发,包括组织有4万人参与的大规模人员交流。另外15亿美元用于湄公河流域开发项目,使该流域周围的东盟落后国家得到实惠。[12]
  2.履行2003年10月签署的《东盟与日本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协议》包括在2012年建成“东盟—日本自由贸易区”,同时还要考虑到各国的经济水平和敏感行业,东盟新成员可推迟5年执行自贸区规定。
  3.日本要把支持“东盟一体化倡议”(IAI)作为优先课题,并提出6条措施,主要是帮助东盟落后国家(越、老、柬、缅)培养人才,缩小新老成员的差距。[13]
  4.加强对“东盟增长区(EAGA)”的开发。该区位于东盟东部,由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连接而成,经济发展潜力较大。双方表示要加强对该地区开发的力度。
  5.在金融和货币合作方面,除继续完善清迈协议下的“双边货币互换安排(BSA)”外,重点将发展“亚洲债权市场”。日本将通过其两大对外金融机构积极参与该市场的建设。[14]
  6.在经济各领域开展全面的合作,包括贸易、投资、交通、旅游、科技、信息通信技术、中小企业主要工业部门(如汽车)及食品安全、能源安全等各个方面。日本承诺向东盟各国提供更多的技术援助,重点加强东盟落后国家的能力建设。
  三、双方合作将从经济扩大到政治、安全领域,进入“全面伙伴关系”时代。双方在政治、安全领域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反恐、打击海盗和跨国犯罪等地区问题上,同时也要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到全球问题上进行合作。值得注意的是,《宣言》强调,双方的政治、安全合作是在10+3、“东盟地区论坛”等地区和国际论坛框架中进行的,其潜台词是这种合作不是“政治结盟”,也不针对第三者。
  四、谋求建立“东亚共同体”。《宣言》指出,东盟与日本在通过10+3机制建立“东亚共同体”上持有共识,未来的“东亚共同体”将是一个“外向的、生机勃勃的、富有创造性和活力,以及成员间能相互理解并且既保持亚洲传统和价值观,又尊重国际通行规则和原则的大家庭”。值得注意的是,《宣言》中使用的“共同体”(community)一词,开头的字母C没有大写,从而突出了“大家庭”的概念。
  五、强调东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宣言》中比较突出的一点是多处提到亚洲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并把“亚洲价值观”作为构筑日本与东盟伙伴关系的基础之一。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国际上曾出现批判和否定“亚洲价值观”的潮流,这种观点在日本学者中也不少见。但东盟始终没有放弃亚洲价值观。《宣言》强调,双方要在维护东亚文化传统、保护文化遗产、传播东亚文化和价值观方面加强合作,并且要向年轻一代灌输东亚认同感和自豪感[15]。笔者认为,这一点意义颇为深远,可能更多地反映出东盟方面的要求。
  综上所述,《东京宣言》和《东盟—日本行动计划》内容翔实、具体,着眼未来,是构筑双方新伙伴关系的根本性纲领。
  对东京峰会的几点看法
  总的来看,东京峰会及其成果对于日本与东盟双边关系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这次峰会对于东亚合作进程的推动作用也值得肯定。笔者的主要看法如下:
  第一、东京峰会将进一步密切日本与东盟的双边关系,但不能完全消除东盟对日本的疑虑。本文前两部分已经阐述了东盟与日本在经济、政治上的相互需求,双方都希望进一步发展关系。客观地看,东盟对日本的需要似乎更强烈一些。《宣言》的出台,基本上满足了东盟对日本在经济方面的需要,但在建立自由贸易区问题上,双方仍有分歧。
  如前所述,日本对区域合作并不感兴趣,迟迟不想与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区协定。只是在中国提出与东盟建立自贸区之后,日本才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但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日本只想与部分东盟国家,而非整个东盟搞自由贸易区。而东盟则要求日本与中国一样,与东盟整体签自贸区协议,因为这样对东盟开展谈判更为有利。2003年10月在巴厘岛签署的《框架协议》旨在建立“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日方作了妥协。但在这次东京峰会上,日本又分别与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就建立双边自贸协定达成一致。在此之前的2002年1月,日本与新加坡就已签署了自贸区协议。看来,这一次东盟作了妥协,但双方的分歧并未消除。显然,面对日本“各个击破”的策略,东盟其他国家是不会满意的。另一方面,由于农产品方面成了要害,日本要与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达成双边自贸协定也是非常困难的。其中变数还很大。
  日本与东盟建立新伙伴关系虽然是两厢情愿之事,但由于日本瞻前顾后,在是否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问题上迟疑不决,不但被中国、印度抢了先机,也引起东盟的不满。小泉在峰会结束的记者招待会上强调,日本“是应东盟的强烈要”才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此言招来东盟国家的批评。[16]东盟不由得怀疑起日本的诚意[17]
  第二、《东京宣言》的签署,标志着日本与东盟的关系在性质上出现了变化。长期以来,日本与东盟的关系是“捐赠国”与“受惠国”的关系,是一种经济依赖关系。随着东盟的崛起,日本已对其另眼相看,双方逐渐走向平等的合作关系。《宣言》强调了双方的共同点和共同追求和平繁荣的决心,旨在建立一种新的伙伴关系。
  第三、东京峰会对东亚区域合作起了促进作用。此次虽然是日本与东盟的双边会议,但并未超出10+3的整体框架,也没有凌驾于10+3框架之上。峰会呼吁建立“东亚共同体”,这也是东亚区域合作追求的最终目标,两者是相一致的。2002年1月小泉出访东盟时,也提出建立“东亚共同体”,但它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还突出美国的重要性,使东盟感到难以接受[18]而这次《东京宣言》中的“东亚共同体”概念与日本早期提出的不一样,显然是按东盟的意图修改了的。应当指出,在建立“东亚共同体”问题上,日本的态度举足轻重。日本能认同这一概念,并推动东亚区域合作,这究竟是其对外政策的主动的战略性的转变,还是被动的策略性“应变”,尚有待观察,但无论如何,对于日本而言,这无疑是一个进步,值得肯定。
  第四、东京峰会将使日本在地区安全保障方面的发言权得到增强,但日本—东盟关系的发展不会对我国造成损害。随着日本与东盟的关系从经济扩大到政治安全领域,日本在东亚地区安全保障方面将有更大的发言权上,事实上,东盟也期待日本能在地区安全上发挥作用,因为东盟目前对东南亚地区恐怖活动和海盗日益猖獗缺乏有效的对策,正需要日本在资金上和物质上的支持。
  日本与东盟接近,会对中国造成损害吗?笔者的回答是否定的。虽然有人认为“日本联合东盟与中国对抗”,[19]但东京峰会显然不是针对中国的。中国与东盟的关系目前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十分稳固。日本、中国竞相与东盟发展关系,对推动整个东亚地区的合作有利。出于“平衡外交“的考虑,东盟也会谨慎处理与中、日的关系,不会偏废一方。中国政府已对东京峰会表态支持,这是十分明智的。目前,东亚区域合作的主要症结还是在中日关系上。如果中、日两个大国能捐弃前嫌走在一起,那么,“东亚共同体”的建立将指日可待。
  
  

  [1]参见陆建人:《亚太大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利益》,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2期。
  [2]参见陆建人主编《东盟的今天与明天》第144页,经济管理出版,1999年。
  [3]数字来自日本外务省网站,http://www.mofa.jp, 2003年11月。
  [4]数字来自日本外务省网站,http://www.mofa.jp, 2003年11月。
  [5]数字引自《东盟统计年鉴2003》,第74-75页,东盟秘书处,雅加达,2003年8月出版。
  [6]数字引自日本外务省网站, http://www.mofa.jp, 2003年11月。
  [7]同⑸,第142页。
  [8]数字来源同⑹。
  [9]数字来源同上。
  [10]英文全文见东盟秘书处网站:http://www.aseansec.org
  [11]详见《东盟—日本行动计划》P.2T.7,东盟秘书处网站。
  [12]详见《东盟—日本行动计划》P.2和.7,东盟秘书处网站。
  [13]同上,P.7.
  [14]同上,P.3-4.
  [15]见《宣言》英文版第6页,东盟秘书处网站。
  [16]参见日本《读卖新闻》2003年12月13日文章《建立“东亚共同体的关键是什么?”》
  [17]日本《产经新闻》2003年12月13日文章《东盟怀疑日本的诚意》。
  [18]参见日本《朝日新闻》2003年12月7日文章《日本积极维持发言权》。
  [19]参见金羊网—新快报文章:“日本谋求联合东盟与中国对抗”,作者文艳,news.sohu.com,
  2003年12月12日。

相关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网.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jpg 国家全球战略智库.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