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论坛| 人文社区| 客户端| 官方微博| 报刊投稿| 邮箱
用户名: 密码: 找回密码

学术成果

首页 > 学术论文

小布什政府对台政策的特点及其原因

作者:吴献斌 来源:《当代亚太》2004年第3期 时间:2004-04-01
 此文探讨了小布什政府对台政策的主要内容,深入分析了小布什政府对台政策的特点及其原因,并对美国对台政策的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作用将呈基本稳定的态势

小布什于20011月正式入主白宫,迄今已三年有余。在这期间,小布什政府的对台政策几经调整,现已成形和稳定了下来,并呈现出自己的鲜明特色。回顾小布什政府对台政策的实施,剖析其内容和特点,对于把握其今后走向,以及认识中美关系和美台关系演变的某些规律无疑都大有稗益。

一、小布什政府对台政策的主要内容

三年多来,小布什政府将美国的对台政策进行了两次大的调整,虽然这些调整在方向上和程度上都不尽相同,但总的来看,是使美台关系有了相当的提升,其表现如下:

第一,大幅度提高了台领导人“过境”美国时的接待规格。以前,美国政府对台领导人“过境”,是在舒适、安全、方便的原则下,予以低调处理,对其在美国的言行则予以严格限制,比如不得进行公开活动,不得与美国官员和议员见面,不得公开接受媒体拍摄和采访,不得在纽约过夜等。小布什上台后,把这些限制大大放宽。20015月,陈水扁“过境”美国时,不仅参观了纽约证交所和大都会艺术馆,还会见了20多位美国议员和纽约市长。200311月,陈水扁再次“过境”美国时,除了会见美国政要等活动外,还接受了媒体的公开采访,并在接受一个组织给他所谓“人权奖”时,发表了35分钟的公开演讲,陈水扁甚至突破禁忌,在街上与路边的一些鼓噪“台独”的支持者握手致意,被一些传媒评论为“把在台湾的选举场面搬到了美国纽约”。[①]小布什政府对台领导人“过境”美国时的礼遇,在客观上助长了岛内分离主义的气焰,使陈水扁得以乘机大做文章,宣扬“台独”,并以“提高台湾在国际上的能见度”的方式,加剧了台湾问题的国际化。

第二,全面加强了美台的军事关系。这是三年多来美台关系最具实质意义的进展。美台“断交”后,美国对于发展与台湾的军事关系,总的来说较为谨慎,美国虽然一直没有停止售给台湾武器和军事装备,但数量和性能均有一定限度,即使是1992年老布什卖给台湾150F-16战斗机,也还找了一个为了竞选连任、争取选票的借口为自己辨解。但是,小布什当政后,这种局面有了很大的改变,美台军事关系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对台军售上,美国售台军事装备和技术的数量大幅增加,总价值超过了100亿美元;性能显著提高,功能由防御性向进攻性发展,其中包括“基德”级驱逐舰、柴油动力潜艇等进攻性武器。美国还加强了对台军售的售后服务,并力图把在东亚的战区导弹防御体系(TMD)扩展到台湾。

长期以来,台湾向美国买武器,往往是求之而不得,因此不得不经常挖空心思地对美国有关方面,特别是对国会进行游说。而近三年多来,美国则敞开了口子,列出了超过150亿美元的武器清单,催促台湾购买。由于台湾经济低迷,财政吃紧,军费不敷军购所需,没有满足美国意愿,致使美国多次抱怨台湾“胃口太小,吃得太慢”,甚至指责台湾在安全上只想依赖美国,不肯自己掏钱,是想做“免费乘客”。为了向台湾推销武器,美国军方和军火商代表甚至跑到了台湾“立法院”,公开对有关的“立法委员”进行游说。与3年前相比,现在买方与卖方的互动方向,出现了180度大转变。

美台在军事人员来往上,也出现了层次提高、规模扩大的趋势。近三年多来,台湾军方大批高级将领打破惯例,赴美进行交流和学习。20023月,美国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严正交涉,允许台“国防部长”汤曜明赴美访问,这是美台“断交”后的第一次。美国还派顾问赴台直接参予和指导军事演习,评估各项军事战略计划,美台军方设立了紧急热线,加强了军事情报合作等等。总之,三年多来,美台军事关系出现了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深和重点有突破的态势。

第三,在美国是否出兵介入可能的台海冲突这个问题上,将“战略模糊”变为“战略清晰”。美台“断交”后,美国一直认为,如果明确承担出兵义务,是给台湾“一张可以任意填写的空白支票”,会鼓励“台独”放胆冒进,进而引起中国大陆的激烈反应,导致海峡发生战争。如果表示不会出兵,则会增加中国大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倾向,甚至“主动攻台”。而“战略模糊”则可保持美国选择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也可使两岸都摸不清美国的底牌,谁也不敢走向极端,造成局面失控,从而减少美国卷入两岸战争的可能性,并保持美国握有“仲裁”的主动权,以最少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基于此,美国在是否出兵介入两岸冲突上一直刻意含糊。19964月,中国在台湾海峡举行导弹试射的演习,美国已派了两个航母舰队靠近了台湾海域,但美国行政当局依然强调这是一种“正常的游弋”,对其真实动机含糊其辞。这种持续了二十多年的“战略模糊”,在2001425日出现了改变,小布什这天早上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早安,美国”的采访时,声称如果中国大陆以武力攻台,美国将“全力协防台湾”(whatever it took to help Taiwan defend herself)。20023月中旬,在美国举行的“美台防卫高峰会议”上(台“国防部长”汤曜明参加了这次会议),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重申了“全力协防台湾”的说法。

当然,小布什政府的“战略清晰”,也不是无条件的,小布什于2001425日早上在ABC宣称美将“全力协防台湾”的几个小时后,他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CNN)的另一次采访时,又强调美国仍“支持一个中国的政策”,这说明,美国“协防台湾”仍是有前提的。

第四,在台湾加入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问题上,1972年以来,美国一直持不支持的态度,克林顿在其第二任期内,公开提出了“三不”,即美国不支持“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独”、不支持台湾加入主权国家才能加入的国际组织。但是,2001年和2002年,美国国会两次通过支持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提案(台湾一直把参加WHO作为其加入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的突破口),并得到了美国行政当局的支持。20024月,小布什正式签署了2739号法案,支持台湾加入WHO20035月中旬,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上,美国卫生部长汤普森在发言中强烈支持台湾加入WHO

虽然美国对台政策在上述几个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使得美台关系有了相当的提升,并对中美关系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从总体上来看,小布什政府仍未超出历届美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基本框架,尤其是在对台政策的核心问题,即对“台独”的态度上,美国行政当局仍坚持了既往的做法,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

长期以来,美国政府把维持两岸现状即不统不独作为其对台政策的总目标,其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两岸和平解决歧见。为此,美国再三强调:台湾不以公开“台独”的方式向大陆挑衅,而大陆在台湾不挑衅的情况下不对台湾贸然使用武力。简言之,就是“台湾不独,大陆不武”。美国认为: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陈水扁上台后,大肆推进“台独”,导致了两岸关系的持续紧张,美国对台政策的基础受到了不断冲击,这使得小布什政府不得不对“台独”采取了抑制姿态,阻“独”的力度逐渐加大。

20016月,小布什在会见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时表示,他的政府继续支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九一一事件后,中美关系出现了重大改善,200110月和20022月小布什两次访华,强调美国“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与台湾关系法》”。20024月底,胡锦涛访美时,促使小布什亲口承诺不支持“台湾独立”。20028月,陈水扁抛出“一边一国论”后,美国再次明确表态不支持“台湾独立”,并对台湾当局在重大政策宣示前,未与美国沟通和磋商公开表示不满,台湾当局则急忙派要员赴华盛顿进行解释,向美国保证台湾不会改变两岸的现状。200210月,江泽民主席访美,小布什再次做出了反对“台湾独立”的口头承诺。20036月,胡锦涛主席在法国与布什会唔时,小布什提高了不支持“台独”在美国对台政策体系中的地位,把其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与台湾关系法》并列。2003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台湾领导人选举日期的临近,岛内选战不断升温,为了巩固“独派”选票,陈水扁当局频频抛出“台独”言论,“公投”与“制宪”呈甚嚣尘上之势,美国政府多次警告台湾当局,避免采取挑衅措施和行动片面改变现状,否则后果自负。20031119日,在APEC曼谷峰会期间,小布什与胡锦涛主席进行了会谈,美方在随后的新闻简报中表示,美国“不支持台湾走向独立”(don’t support Taiwan moving toword independence),表明了美国对台湾当局推动“台独”整体政策的态度。国亲版公投法的通过,使岛内分离主义的“急独”努力受挫,陈水扁则利用该法的漏洞,很快提出了要在2004320日选举时搞“防御性公投”,20031210日,小布什与温家宝总理举行了会谈,在随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小布什强调:“台湾领导人的言论和行动表明,他可能想单方面改变现状,这是我们所反对的。”在这里小布什用的是“反对”(be opposed to),而不是像美国政府以前在公开场合所用的“不支持”(don’t support),这是迄今美国总统对台湾当局推动“台独”,图谋改变两岸现状言行所作的最为清晰的否定表态,其份量超过了克林顿的“三不”宣示。台湾驻美代表程建人在台“立法院”接受质询时坦承:“用词之强,前所少见”。小布什的表态是对陈水扁当局的当头一棒,把美台关系视为命根子的陈水扁当局被迫改变了调子,辩称公投就是为了维持现状,并不涉及“统独”问题,也不会改变“四不一没有”,并把所谓的“防御性公投”改为“防卫性公投”及“和平公投”。美国的清晰态度,表明美国已把陈水扁当局的“台独”行径,视为两岸现状的主要破坏因素,从而加强了对“台独”势力莽动的约束。

二、小布什政府对台政策的特点及其原因

综观小布什政府的对台政策,有以下两个引人注目的重要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具有突出的两面性。一方面,这三年多来,美国加强了与台湾的实质关系;另一方面,美国又加强了对“台独”的制约。这种看似矛盾的两面性,本来就一直存在于美国的对台政策之中,并非小布什的首创,但在小布什时期却表现得最为充分。美国长期奉行两面性的对台政策(亦称双轨政策),是基于两大基本考虑,第一个基本考虑是利用台湾问题制衡中国,即所谓的以台制华。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了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在国际社会居于“领导地位”,即霸权地位。美国全球战略的基本出发点就是维持现状,即维持现存结构和既得利益。美国全球战略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防止一个能对美国的国际地位形成挑战的大国的出现。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大,文化积淀深厚,近20多年来发展迅速,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在美国看来,很有可能成为打破现状的力量,对美国的地位形成挑战。因此,阻滞中国的崛起就成为美国对华战略的基本着眼点,而阻挠中国实现统一则是阻延中国崛起的重要一环。正是从全球战略和对华战略出发,美国把台湾作为一颗重要棋子加以利用。美国认为,台湾问题对牵制中国具有独特价值,只要中国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两岸“不统不独”的现状继续下去,中国相当多一部分力量和资源增长,就会被消耗在台湾问题上,中国的上升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抑制。小布什当政后,组成了以保守著称的新一届政府,该政府秉持所谓“进攻性的现实主义(或称新现实主义)”的理念,推行单边主义的外交政策,在诸多国际问题上,以强硬姿态出击。在对华政策上,小布什政府将中美关系中的中国定位,由克林顿时期的“战略合作伙伴”改变为“战略竞争对手”,不断强调所谓的“中国威胁”,在对华遏制与接触的两手中,加强了遏制的一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加强了以台制华的力度,使美台关系得到了提升,这在小布什执政初期表现得尤其明显。

但是,美国对台政策还有另外一个基本考虑,这就是努力保持亚太地区和台湾海峡的稳定与和平。美国在亚太地区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从80年代起,美国对亚太地区的贸易额已超过了欧洲,到了90年代,美国与西太平洋地区的贸易额占其贸易总额的二分之一左右,而与大西洋国家的贸易额只占其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美国在亚洲拥有的资产已超过其海外总资产的五分之一。因此,亚太地区能否保持和平与繁荣,对美国来说十分重要。作为亚太地区的热点之一,台湾海峡能否保持稳定,不仅直接影响着亚太和平,也与美国的切身利益关系重大。如果两岸发生军事冲突,将使美国面临着选择上的困难,美国一旦被拖入战争,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发生直接战争,不啻是一场恶梦,且不说战争的进程及后果无法预料,仅美军士兵的伤亡就会使美国难以接受。因此,在两岸关系上,美国严守的底线,就是使双方保持“不战”状态。为此,美国在两岸政策上极力贯彻所谓的“平衡原则”,即企图通过美国的作用,使两岸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保持大致的平衡,避免冲突的发生。在军事上,美国竭力使两岸的攻防能力维持相对平衡。防止一方的力量过强,对另一方形成所谓“威胁”。美国将大量先进武器卖给台湾,就是以保持这种平衡为借口。在政治上,美国则竭力防止双方的“过激”行为。在美国看来,台湾方面的“过激”行动,主要是以公开“台独”的方式向大陆挑衅;而大陆方面的“过激”行动,则是在台湾没有挑衅的情况下,“无端”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无论哪方采取“过激”行动,美国都不能接受,都要做出严厉反应。每当两岸出现紧张,美国所追求的维持现状目标和“不战”底线受到冲击时,美国都会首先分清责任,搞清楚哪一方是“肇事者”,并进而向其施加压力,促其回到原来的状态。李登辉的“两国论”和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出笼后,美国行政当局就都曾向台湾当局表达过不满和抨击。

民进党当政后,推行的各种政策都是以推进“台独”为基本取向,陈水扁更是在支持率落后的情况下,为了胜选的一己私利,不惜以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赌注,向一个中国原则发起了剧烈的挑战,他不仅在言辞上频频抛出极具挑衅性的“台独”谬论,还在行动上把台湾快速带到了“台独”的门槛前。而一贯对“台独”持反对态度的国亲两党,在民进党的裹挟下,也乱了阵脚,将原来的立场作了某些调整,不再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反对“台独”,甚至宣称:“不排除台独成为台湾人民未来的选项”。“台独”浊浪在岛内制衡力量减弱的情况下,大大加快了流速,离警戒线已近在咫尺。岛内分离主义的势力猖狂挑衅,导致了两岸关系愈趋紧张,台海局势又呈现出风紧云急的险象,两岸现状面临着被改变的危险,美国的“不战”底线经受着严峻考验。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小布什才亲自出面,对陈水扁发出了严厉警告。在美国的带动下,日本和欧盟也相继向陈水扁公开表达了对其操弄公投、推动“台独”的“强烈关切”,东南亚国家作出了类似的反应。国际社会的态度,重挫了“台独”势力的妄动,使之陷入了四面碰壁的困境。

小布什政府对台政策的第二个鲜明特点是,实施不久后就进行了重大调整。在2000年的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出于竞选的需要,像历次大选一样,小布什也把中国问题拿出来大做文章,他极力攻击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政策,强调中美两国的分歧与矛盾,认为中国的崛起必将损害美国的利益,他批评中国的国际行为,支持美国对台湾的安全承诺,声称如果他当选,将予以中国更多的约束。小布什在上台后的一段时期内,果然对中国采取了强硬的外交方针。在亚洲政策上,小布什政府将美国外交的重心由原来侧重中国,改为向日本、韩国等盟国的倾斜;在对华政策上,把克林顿时期对中美关系“战略合作伙伴”的定位,改为“战略竞争对手”,加强了对中国的遏制;在对台政策上,将克林顿时期美国平衡地对待两岸的作法,改为向台湾的明显倾斜。小布什提升美台关系的重要举措,都是在其上台初期采取的,这包括:放宽对陈水扁“过境”时美国的限制,密集大宗地向台湾出售武器,声称“全力协防台湾”等等。正是由于小布什政府在这个时期加大了利用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的力度,导致了中美关系的剧烈动荡。加上20014月中美发生了军机相撞事件,两国关系出现了危机,一度面临脱轨的危险。

中美关系在演变过程中,有一个周期性现象,就是每当一个美国新总统上台,在其当政之初,往往对华强硬,向台靠近,中美关系因而出现波折。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白宫当局会认识到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对美国利益的重要性,认识到台湾问题的复杂性、敏感性和对中美关系的破坏性,都会将对华政策,特别是对台政策作出调整,使中美关系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这个周期在小布什时期表现得十分突出。

小布什上台伊始推行的对华强硬、向台倾斜的政策,只维持了半年多,白宫就很快又对其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其主要内容是:对中美关系的定位,由“战略竞争对手”调整为“建设性合作关系”;对两岸政策,由偏重台湾调整为平衡的保持和发展与两岸的关系。通过这次调整,中美关系不仅很快恢复了稳定,并有了新的发展。小布什于200110月和20022月两次访华,中美领导人还在国际场合多次进行了双边会谈,就一系列问题达成了共识,两国在诸多领域进行了有效的合作。在中美关系发展的同时,美国与台湾关系发展的节奏有所放慢,对“台独”的制约在增加,这对促进台海局势的稳定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小布什政府上台后没有多长时间就将对华对台政策作出重大调整,是多种因素促成的,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九一一事件的发生,这个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对华战略,并进而影响到了美国的对台政策。美国在制定和推行全球战略时,遇到的首要问题是:谁是美国的敌人?谁对美国利益的威胁最大和最直接?如何消除这种威胁?在20世纪5060年代,美国把中国当作敌人,因此与台湾结盟对抗中国。70年代,美国认为苏联是主要威胁,为了联中抗苏,中美和解并实现了关系正常化,美台关系则逐渐疏远,并于1979年“断交”。冷战结束后,美国认为迅速崛起的中国是其“潜在竞争对手”,但并不是现实的敌人,两国关系是“非敌非友”关系,因此美国虽然加强了与台湾的关系,但仍以不破坏中美关系的大局为前提。九一一事件的发生,宣告了美国在冷战后持续多时的“敌人缺乏症”的中止,使美国在世界上有了一个明确的敌人——国际恐怖主义势力。为了打击这个主要敌人,国际社会的协助对美国来说十分重要,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美国需要中国在反恐问题上进行全面的合作,因此美国将对华政策以及对台政策做出了调整。此外,随着反恐的开展,美国的安全战略也发生了变化,在九一一事件之前,美国安全战略的重心在东亚地区,防范中国是其重要目标之一。九一一事件之后,美国将安全战略的重心转移到了中亚和西亚,并相继进行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在客观上也暂时减弱了其在东亚地区对中国的压力。

从中国方面看,为了发展经济这个中心任务,中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而保持中美关系的平稳对获得稳定的国际环境具有战略意义。由于美国是影响台湾问题最重要的外部因素,中美关系的稳定也有助于两岸关系的稳定和台湾海峡的和平。在反恐问题上,中国自身也遭到了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的直接威胁,发生在新疆的多起恐怖事件,就受到了“基地”组织的支持和操纵。在中国也面临紧迫反恐任务的情况下,国际社会的联合反恐无疑也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因此,中国对美国合作反恐的要求,作出了积极的反应,两国在反恐上的配合与协调,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可以说,联合反恐的共同需要,为中美关系的改善提供了契机,并加强了两国关系发展的基础。美国的对台政策历来是从属于对华政策,随着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也就自然对美台关系产生了影响。

除了在对付国际恐怖主义这个主要威胁之外,小布什政府还面临其他一些棘手问题。近两年来,朝鲜的核问题趋于尖锐,美国与朝鲜的对立加剧;在阿富汗战争之后,2003年美国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虽然萨达姆政权被迅速推翻,但伊拉克局势依然动荡,驻伊美军不断遭到袭击,伤亡持续增加,对小布什构成了很大压力;此外,在2004年美国将举行总统大选,小布什面临着竞选连任的挑战。面对这些难题,小布什政府迫切希望国际社会的成员能予以合作,帮助其加以解决,而绝不希望再出现新的麻烦和危机,给美国乱上添乱。在上述问题上,对美国来说,中国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尽管对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中国有自己的立场,但却没有像法德那样出头反对,对伊拉克恢复稳定和重建,中国则予以支持。在朝核问题上,中国进行了大力的斡旋,使中、美、朝于20034月在北京举行了三方会谈,暂时缓和了美朝的紧张关系。8月下旬,又在北京召开了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迈出了和平解决该问题的第一步。美国公开承认,在朝核问题上中国正在发挥“巨大作用”,鲍威尔表示,美国对此持高度赞赏和感激的态度。

就在小布什政府面临诸多头痛问题,力求稳定之际,陈水扁当局却在蓄意制造新危机,企图以加剧两岸紧张的方式来凝聚选票,为自己谋取选举私利,甚至不惜冲撞美国长期坚守的底线,这自然为小布什政府所不容,因此,对“台独”行径的否定表态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美国对台政策的前景

小布什的本届任期只剩下不到一年时间,在这期间其对台政策走向如何,美国对台政策的长期趋势如何,这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总的来看,在20051月之前,美国目前的对台政策将延续下去。小布什的本届任期已来日无多,到2004年底,将是美国总统大选的关键时期,小布什将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激烈的选战中。在对外政策上力求保持稳定,将是其最有可能的选择。

那么2005年以后的美国对台政策会呈现什么面目呢?由于变数很多,精确预测是困难的,在此,仅就其演变的基本趋势做些探讨。

如果小布什竞选连任成功,在其下一届任期内,美国对华对台政策将基本保持目前的状态,除非两岸关系出现大的变化,小布什不大可能将一个已经成型的、并被证明是有效的政策再做大幅度的改变;如果小布什竞选连任失败,白宫易主,那么美国对华对台政策则可能又要重复一次已多次出现过的周期。

尽管不能排除新总统上台中美关系又将受到一个新周期的困扰,并对美国的对台政策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但是,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美国对台政策的基本框架不会有大的改变,仍将以保持台湾海峡稳定,维持两岸现状为基本政策目标,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作用也将呈现基本稳定的态势,理由如下:

第一,从美国对台政策本身来看,美国对台政策具有长期性的特征。中美建交后,美国所确立的对台政策的基本框架(主要由双轨政策,平衡原则等内容构成)一直都在发挥作用,20多年来,美国先后有五位总统当政,他们所代表的政党不同,每个人对华的观点和与台湾的亲疏也有差别,但却基本上都是在这个框架内行事,美国曾多次局部调整对台政策,也都没有脱离这个框架。有的总统曾经试图走的更远,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最终还是被现实的力量拉了回来。这说明,美国对台政策是建立在美国的国家利益上的,并可使这种利益达到最大化,因此具有长期推行的价值。

第二,从美国对华战略来看,美国对华战略具有两面性,美国一方面对中国进行防范和遏制,另一方面又与中国保持合作和接触。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对中国一直是两手并用,尽管有时强硬(遏制)的一手相对突出,有时候合作(接触)的一手较为突出,但是美国从来没有只使用一手,而完全放弃另一手。在未来较长时期内,这种状态很可能将持续下去。

今后,中国将继续走向强大,这将使美国更加担心中国的上升,会引起亚太地区力量对比的变化,动摇美国在本地区的主导权。为了阻延中国上升速度,美国会继续推行以台制华方针,利用台湾问题来牵制中国的发展和对外影响的扩大,并力图以台湾的所谓“民主经验”来影响大陆的政治进程。因此,美国会竭力维持两岸的分离状态,推行介入即干涉政策,在对台军售、支持台湾加入某些国际组织(如WHO)等一些问题上,甚至可能加大力度。

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实力和国际作用的增强,也会给中美关系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中美这两个大国,无论在全球安全、地区事务、还是双边关系上,都拥有许多共同利益,存在着合作的必要和可能。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维护亚太稳定、推动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打击跨国犯罪、发展中美经贸关系等等问题上,更需要两国通力协作,而且两国在其中一些领域中的协调已取得不少的实效。今后中国的持续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加强,将进一步拓宽中美合作的范围,加深协调的程度,使两国合作潜力进一步释放,在两国共同利益和相互借重的需要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美国以台制华策略的实施空间将是有限的,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也将是有限的。

第三,从美国的全球战略来看,美国在其全球战略的棋盘上,是把台湾当作一枚棋子来加以利用,其利用的形式和力度与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紧密联系。当美国的全球战略目标针对中国时,也就是把中国当作敌人时,台湾的利用价值就高,反之,美国对台湾的利用兴趣就会下降。九一一事件的发生,给美国以沉重打击,对美国朝野心理上的冲击是巨大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美国的全球战略将国际恐怖主义势力锁定为主要目标,当作主要敌人。但是,这个躲在暗处的敌人相当难缠,仅凭强大的军事力量不足以应付,其矛头主要针对美国,其产生的根源和对美国的威胁均非短时期可以消除,这使得在相当时期内,美国都将把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当作全球战略关注的重点。要想在反恐上取得大的实效,国际社会的合作对美国来说必不可少,而中国作为反恐合作者也为美国所需要,为了联合中国、团结中国一起反恐,美国需要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与发展,而其前提条件之一,就是保持对台政策的基本稳定,避免在台湾问题上过分刺激中国,使中美关系再出现大的曲折,正如一位美国学者所指出的那样,美国不能在美国的头号安全问题上要求中国合作,而在中国的头号安全问题上向中国发难。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在美国全球战略棋盘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可能经历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那样的下降,至少是不会上升,这就意味着美国的对台政策,很可能仍是继续追求维持现状的总目标,即使进行具体的调整,无论朝哪个方向,其幅度都不会太大。



[①] 台湾:《联合报》,2003112日。

台湾《中国时报》2003111日。

台湾:《中国时报》,200412日。

王辑思:《30年来中美关系的变与不变》,载胡鞍钢、门洪华主编:《解读美国大战略》,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1月第1版,第253页。


相关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网.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jpg 国家全球战略智库.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