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论坛| 人文社区| 客户端| 官方微博| 报刊投稿| 邮箱
用户名: 密码: 找回密码

学术成果

首页 > 学术论文

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研究��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案例

作者:柴瑜 来源:《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时间:2006-06-01
摘要: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而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一个新的类型。本论文将探讨在共同利益上存在着的潜力和风险,并给出若干合作的原则。在此背景下,作为一个特例,GMS的合作、特别是在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方面的合作,将得到特别关注。
本文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一直都是建立在(某种程度上由贸易潜力显示出的)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并且将风险降到了最低程度。在此过程中,首先,尊重并承认经济发展程度上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是非常重要的。其次,相互理解和信任应当得到加强。第三,合作重点应当逐步地放在有现实可能性的议题上,而不是从一开始就试图达到理想的状态。以上这些原则已经在GMS的若干特点上得到显现。在将来,重点应当放在以下几个方面,诸如继续推动成员国政府担起责任,发挥其它国际组织的作用,加强在培训、研究和发展方面的能力建设。
I.对发展中国家区域贸易协定研究概况的回顾[2]
按照现有的研究,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域贸易协定,总的看来,没有产生较多积极结果。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各经济体之间,知识的交流、技术以及资本的转移几乎不存在。世界银行2000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国家的区域贸易协定中,并不存在由于此类转移所引起的经济发展。
第二、发展中国家的区域贸易协定,似乎更容易造成贸易转移而不是贸易创造,尤其是在外部关税普遍较高的情况下。
Yeats (Yeats, 1998) 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区域贸易协定的时间序列数据的详细分析表明,根据这些国家相对优势所预测的贸易伙伴和实际贸易伙伴之间的差异即可判断,区域贸易协定对于成员国和非成员国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如果区域贸易协定使得不同地区之间的进口从低成本来源转向了高成本来源,它们可能会自然而然地延迟成员国的工业化和真实GDP增长速度。
Cernat (Cernat, 2001) 根据关税同盟理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案例中,发现最惠国待遇的高水平保护加上区域贸易协定框架,增强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区域贸易协定的贸易转移效应。
Schiff (1997)也对非洲的区域贸易协定得出了进一步的悲观结论。
第三、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非洲国家中,在区域贸易协定成员国内部之间贸易的比例,较之工业化国家贸易协定的内部贸易而言是较低的。而区内贸易占的比例越小,贸易协定越可能具有贸易转移的效应。
Nagarajan, 1998年在一个时间截面的研究中发现,区域贸易协定的负面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非洲,在拉丁美洲也发现和验证了这种负面影响的存在。确保发展中经济体之间的区域贸易协定能为会员国带来福利收益的最佳途径是,向世界的其它地区开放贸易体制。同样的,发展中经济体应当在地区公共产品的提供上迈向一体化,这能够为所有成员带来好处。
第四、 发展中经济体之间的区域贸易协定为成员国之间的收入分化提供了明显的证据。在某些情况下,这成为了区域贸易协定崩溃的原因。
Venables (2002)已证明一体化进程中导致人均收入分化的若干例子。如在东非共同市场(EACM)两个成员(坦赞尼亚和卢旺达)都认为EACM的收益被肯尼亚收获了,因为后者成功地发展了更好的产业基础设施并具有相对更强的产业基础。从1960年代起,肯尼亚占了EACM的制造业生产的70%,并向相对不发达的成员国出口,更穷的国家则认为这是以他们的损失为代价的。由此导致1977年EACM的解散。
除了占绝大多数的消极观点外,也有一些积极的看法[3]。如Evans(1998) 和 Lewis et al.(1999)将区域贸易协定的积极影响纳入考虑后,得出的结论是,在地区内部,经济一体化能够创造出初始规模(threshold scales),这是亟需的战略互补(strategic complementarities)的必要条件。
这些研究主要是对已成立经济合作安排的事后福利及影响分析。尽管得出的结论不同,但从各个层面揭示了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区的风险、收益及可能的努力方向。考虑到中国-东盟自贸区刚刚开始执行货物贸易协定,同时中国又给予东盟各国较多的例外产品优惠,本文将吸收这些研究的有益之处,从寻找共同利益的角度出发,分析可能的合作潜力与风险。
II.互利方面的潜力与风险——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是中国所签订的第一个双边自由贸易区协议。东盟由十个国家组成,其中两个是高收入经济体(新加坡和文莱),另外八个则是发展中经济体。新加坡在资本、高科技和知识产业方面拥有优势,文莱则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是自然资源依赖型的国家。马来西亚和泰国是中等收入国家,在中等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方面拥有比较优势。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都是低收入国家,它们的优势在自然资源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上。其他四个国家,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都是最不发达国家中的一员。他们在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方面有优势。对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和东盟的自由贸易区是探讨发展中国家相互关系,及其在共同繁荣基础上获得发展的极佳案例。
1.潜力:
共同利益建立在经济互补的基础之上。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分析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贸易类型上中国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互补性。
1.1 自然资源
除了新加坡之外,大多数东盟国家在自然资源方面得天独厚。东盟国家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锡、钾盐、煤等资源储藏[4]。在大多数国家森林覆盖面积的比例较之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要高[5]。中国森林资源稀少,国土的森林覆盖率为16.55%,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0.8%。如果按13亿人口平分,中国的自然资源人均储藏量就十分有限了。考虑到工业化进程中大量的需求,中国将需要越来越多的诸如石油、天然气和高质量铁矿石等能源和矿产资源。东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中国的这些需求。2003年,中国从东盟进口的石油总量已经达到28亿美元,占全部石油进口的14%。
由于不同的自然条件,中国和东盟国家在植物种类和农业耕种生产上也有着不同的优势。随着人口增长,中国已经并且将成为粮食进口大国。而在东盟,泰国和越南都是世界主要的粮食出口国。缅甸、老挝和柬埔寨同样在农业生产方面有着良好的条件。在将来,中国和东盟国家在粮食贸易上都能获益。中国乃是蔬果大国。除了少数南方省份,大多数省份坐落在温带。东盟国家主要出产热带和亚热带产品,对温带出产的蔬菜和水果有着很大需求。在热带蔬果方面,无论是种类还是收获时间,中国和东盟都能与对方互补。在农业技术和科技上,中国在农业科技、化肥、杀虫剂、水稻种植和果树幼苗方面有着一定优势,东盟则在规模生产上有经验[6]
1.2劳动力资源
一般而言,中国和东盟都是富于劳动力资源的国家,因此,使这些国家完全动员起来、推动更多人口参与到进程中去,分享经济发展的收益,是一个紧迫的任务。因而,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互补性能够在结构而不是绝对数量上体现出来。
在东盟国家中,诸如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这样的较发达国家缺少的是高质量的、有经验的劳动力,而在其他国家中,劳动力依旧是最廉价的资源。中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能够满足较发达国家的需求,然而,对东盟的新成员国来说,中国在工资成本上并不具有更多优势[7]
1.3 贸易结构:
建立在东盟与中国2003年贸易数据基础上的贸易结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证实了我们前面的发现以及中国和东盟的互补性。
首先,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工业结构上有着不同的优势,因此贸易结构也不尽相同。中国在大多数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有着优势,与此同时东盟国家的优势却是农业产品和自然资源。
表 1中国和东盟相比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2003)
第二章 肉及食用杂碎
0.88
第四章 乳品;蛋品;天然蜂蜜;其他食用动物产品
0.88
第十六章 肉/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制品
0.93
第二十章 蔬菜/水果/坚果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
0.93
第二十二章 饮料/酒及醋
0.92
第二十四章 烟草/烟草及烟草代用品的制品
0.99
第三十一章 肥料
0.99
第三十六章 炸药;烟火制品;火柴;引火合金;易燃材料制品
0.99
第四十二章 皮革制品;鞍具及挽具;旅行用品/手提包及类似容器;动物肠线(蚕胶丝除外)制品
0.97
第四十三章 毛皮/人造毛皮及其制品
0.99
第五十章 蚕丝
0.95
第五十八章 特种机织物;簇绒织物;花边;装饰毯;装饰带;刺绣品
0.89
第六十章 针织物及钩编织物
0.89
第六十一章 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
0.95
第六十二章 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
0.98
第六十三章 其他纺织制成品;成套物品;旧衣着及旧纺织品;碎织物 etc
0.97
第六十五章 帽类及其零件
0.95
第六十六章 雨伞/阳伞/手杖/鞭子/马鞭及其零件
1.00
第六十九章 陶瓷产品
0.92
第七十八章 铅及其制品
0.93
第八十一章 其他贱金属/金属陶瓷及其制品
0.89
第八十六章 铁道及电车道机车/车辆及其零件;铁道及电车道轨道固定装置及其零件/附件;各种机械(包括电动机械)交通信号设备
0.99
第九十三章 武器/弹药及其零件/附件
1
第九十六章 杂项制品
0.89
第九十七章 艺术品/收藏品及古物
0.92
数据来源: 作者根据来自中国海关统计局的数据计算得出.
表 2东盟和中国相比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指标 of
第一章 活动物
-0.96
第十四章 编结用植物材料;其他植物产品
-0.90
第十五章 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精制的食用油脂;动/植物蜡
-0.98
第二十六章 矿砂/矿渣及矿灰
-0.96
第四十四章 木及木制品;木炭
-0.91
第四十七章 木浆及其他纤维状纤维素浆;纸及纸板的废碎品
-0.98
数据来源: 作者根据来自中国海关统计局的数据计算得出.
其次,贸易结构在更多具体的细节上体现了双边的互补性。
在自然产品方面,中国的进口石油、动物产品、木材和橡胶已经在从东盟的进口中占到了很高的比例(2003年为22.3%)。矿物油、棉花及小麦构成了东盟国家从中国进口的主要自然产品。在农业以及自然资源方面的贸易主要是同比较不发达的国家,诸如柬埔寨和老挝等国进行的。
第二个体现互补性的是在中等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上。中国出口诸如服装面料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诸如普通电子产品、汽车、光学仪器用、照相用、技术用、医学用器械和金属制品等中等技术产品。这些在中国制造的产品有物美价廉的优势。
第三,由于东盟和中国在劳动分工上的不同,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在电子产品、机械产品、光学仪器用、照相用、技术用、医学用器械等产品上,我们发现,从中国出口到东盟国家的单个产品的价格较之中国从东盟国家进口的产品价格要低得多。例如,就打字机及其他办公室机器的部件价格而言,中国的出口价是一单位38.99美元,而东盟出口到中国的价格则为68.28美元[8]。因此,中国在国际生产网络中是处于东亚经济体的下端。中国进口有较高价值的产品,出口价格较低的产品。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比中国在所处的阶段要高的国家只是东盟国家中的一部分,例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另外一些东盟国家,诸如柬埔寨、老挝和缅甸,和中国之间没有这样的劳动分工。
表三中国对东盟的主要进口产品和主要出口产品 (2003)
主要出口产品
主要进口产品
第八十五章 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像/声音的录制和重放设备及其零件/附件
23.24
第八十五章 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像/声音的录制和重放设备及其零件/附件
36.43
第八十四章 核反应堆/锅炉/机器/机械器具及其零件
20.56
第八十四章 核反应堆/锅炉/机器/机械器具及其零件 appliance; parts
17.33
第二十七章 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蒸馏产品;沥青物质;矿物蜡
8.29
第二十七章 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蒸馏产品;沥青物质;矿物蜡
11.87
第八十七章 车辆及其零件/附件,但铁道及电车道车辆除外
2.63
第三十九章 塑料及其制品
6.14
第六十一章 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
2.58
第二十九章 有机化学品
4.13
第五十二章 棉花
2.30
第十五章 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精制的食用油脂;动/植物蜡oils, cleavage products, etc
3.40
第十章 谷物
2.10
第四十四章 木及木制品;木炭
3.27
第六十二章 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
1.94
第四十章 橡胶及其制品
3.17
第九十章 光学/照相/电影/计量/检验/医疗或外科用仪器及设备/精密仪器及设备;上述物品的零件/附件
1.91
Code 90Optical, photo, technical, medical, etc apparatus
1.56
第七十三章 钢铁制品
1.80
第四十七章 木浆及其他纤维状纤维素浆;纸及纸板的废碎品
1.19
总出口
100.00
总进口
100.00
数据来源: 作者根据来自中国统计局的数据计算得出.
1.4如果中国和东盟之间建立区域贸易协定,那么双方的利益将是显而易见的
共同利益是建立在经济互补基础上,这主要显示在以下几个方面:
A.市场扩展.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实施之后,贸易将会继续目前的势头进一步增长。由于贸易互补性的存在,加上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降低,中国和东盟能够在对方那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还能够减少双方对外部市场,特别是对诸如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的依赖[9]。。
除了经济规模之外,在自由贸易及经济合作协定签订之后,双方的生产能力、效率和产品竞争力都会得到扩展,而对世界而言,最终将产生更多的出口机会。
由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从2005年起生效,贸易创造的影响将在不久的未来逐渐显现。
B. 投资创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将产生一个一体化的市场,吸引更多来自美国、欧洲和日本公司的外国直接投资。例如,为了更好利用泰国基础坚实的工业集聚,为了向中国出口,日本企业很可能将在泰国增加更多投资[10]。中国-东盟的自由贸易区将会推动和加强该地区生产分享系统。
另一方面,因为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都通过特惠协定得到了最小化,更多东盟和中国的公司也将投资于这个内部大市场。一些较发达的东盟成员国,例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已经在中国有大量的投资[11]。近年来,为了规避某些国家,比方说欧洲国家针对中国产品所设的贸易壁垒,也为了在资源丰富的国家里得到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权,中国企业同样也开始在东盟国家投资。
c.在战略意义上促进相互理解和共同繁荣
中国已经意识到对于未来的经济发展而言,一个稳定和平的周边环境所具有的重要性,因此,决定为东盟国家增加机遇、减少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中国-东盟已经通过东盟和一个“外人”中国之间的融合使得共同体意识初步产生[12]。与中国相比,东盟国家在农产品上有较多比较优势,尽管如此,在早期收获计划中,中国依旧作出了蔬果零关税的承诺[13],这在承担责任和构建互信上树立了良好榜样。在区域化的背景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将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自由贸易区,GDP占到世界总量的10%。这样的地位将极大地加强中国和东盟在世界经济事务中的谈判能力,并且将抵御减少来自其他自由贸易协定的消极影响,特别是来自贸易转移的影响。
2.风险:由于在国内市场和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共同利益有可能被削弱。
中国和东盟之间自由贸易协定的风险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一是国内市场。一个国家的优势产品及其出口对另外一个国家的产业造成了伤害。第二是国际市场。在第三方市场上,两个国家的出口可能会彼此竞争。第三是外国直接投资方面。
国内市场:
相对于中国,东盟国家的优势主要是在农产品和自然资源上(表3)。中国部分南方省份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这些省份属于中国的西部,是发展水平较低、因而经济自我调整能力也相对薄弱的地区。在早期收获计划签订之后,这些省份面临着调整农业结构,迎接激烈竞争的挑战。根据估计,在自由贸易协定协议得到完全落实之后,在例如龙眼、荔枝、香蕉、芒果和菠萝这五类产品上,中国农民的损失可能会高达6.33亿人民币,也就是说每个农民会损失85.8元人民币[14]。我们对中国南方某省一个县的调查同样证明了这一点。2004年,在荔枝生产上,农民损失惨重。
由于物美价廉,中国在纺织、服装、鞋类、家用电器等产品上有一定优势。日本贸易协会(Jetro)2004年的白皮书认为:自由贸易协定提升了中国品牌在泰国市场上的竞争力。泰国在家用电器成品上的关税高达15%-20%。如果关税废止,中国制造的产品将在泰国市场上泛滥。事实上,协定中中国有优势的产品基本都放在了敏感性产品类别中,因而给东盟国家造成产业冲击的可能性并不大。
在第三方市场上:
一些研究认为由于中国和大部分东盟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它们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都缺少技术,因而具有相似的贸易结构。他们可能会在国际市场中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部门内展开竞争(Chalongphod Sussangkarn,2004; Lall,2004; Yu,jianping,2003)[15]。其中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在第三国市场所占份额的变化。
我们注意一下中国和东盟在美国总进口中的份额时,的确发现随着中国份额的增加,东盟的份额减少了。但是,实际上这两者的变化并没有相关性。从绝对出口量上看,东盟对美国的出口自从2000年以来一直在增加,这清楚地意味着出口份额和出口商实际的贸易绩效并没有联系。尽管份额有所减少,东盟已经从出口中获益更多。与此同时,作为国际制造基地的中国出口着大量使用进口成分(诸如自然资源、能源、部件和中间产品)的产品。因此,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并不能作为其竞争力的一个良好衡量标准。
FDI方面,
自从1993年开始,中国就成为亚洲最大的FDI接受国。
根据日本制造业公司海外商业活动调查报告(2004),在中期(接下来的三年内)将“加强和扩展海外业务”的公司所占比例最高的地区是中国(73.9%),这继续了近年来的势头。在中国和东盟四国的比较中较为突出的一点是,4%的企业有意从东盟四国减少业务或者撤退,而中国仅有0.2%[16]
这种状况的出现与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投资环境的改善以及特别是东盟金融危机的冲击有着关系。东盟国家已经有着很长的吸收FDI的历史,并且有着良好的产业集聚基础。即使流向中国的FDI从1989到1997年以38%的高速增长,东盟在1979年到1997年间也保持了大概16%的稳定的FDI增长速度。考虑到东盟吸收FDI存量大得多,这一速度下的绝对量依然很大。事实上,中国吸收最多的还是新增加的FDI,这对东盟国家的FDI并不构成竞争。一些东盟学者也认识到[17],最近东盟自身的政治和经济情况是FDI恢复原先势头所面临挑战的重要原因。
III.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的原则:
在上述几部份的基础上,我们将试着找出最大程度地妥善利用潜力和减少风险的途径。
首先,必须承认和尊重经济发展阶段上的多样性和差异。
尽管都是发展中国家,但在国土规模、经济禀赋、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金融市场深度和广泛的制度框架上却各具特点,彼此差异很大。
就拿中国和东盟的自由贸易区来说,这个协议包含的国家国土规模的差距从仅1000平方公里(新加坡,一个城市国家)到将近一百万平方公里(中国),人口数量的差距则从最少的300,000人(文莱)到13亿。
人均GNI则显示出了收入水平上的巨大差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由五个低收入国家(低于736美元)、三个中低收入国家(736美元到2935美元之间)、一个中上收入经济体(2935美元到9075美元之间)和四个高收入国家(9076美元以上)。与此同时,欧盟直到最近还都是由发达国家构成的。从欧盟国家的人均GNI可以观察出欧盟国家一致的发展水平:除了在低端和高端有少许例外,大致上都处于20000美元到30000美元之间。然而,新加坡的人均GNI是柬埔寨的69倍。东盟的新成员(柬埔寨、老挝和越南)的GNI远低于东盟的创始成员(缅甸的数据不可取得)[18]
在非经济的因素方面,该地区有诸如伊斯兰教(印度尼西亚)、佛教(新加坡)、天主教(菲律宾)等各种宗教,对历史有着不同看法,也有着不同的政治体制。
因此,当发起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时,发展中国家的所有参与方都应充分尊重并考虑到这些多样性。在中国-东盟的自由贸易协定中,对东盟的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四国有着差别性的待遇,就体现了这一点。
其次,相互理解和信任应该在此进程中得到发展。
对于发展中经济体而言,自由贸易协定的共同目标乃是创造出更大的市场,利用规模经济,实现共同利益,而相互理解和互信则是达到这些目标的基础。
除了经济意义之外,能力建设和信任建设同样应当成为目标。无论是在多边体制中还是为了重新激活地区经济,双边或地区的自由贸易和投资协议都应有助于能力建设和信任建设。在多边体制中,诸如WTO,发展中经济体应当联合起来,在非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服务贸易和乌拉圭回合的履行等方面捍卫自己的利益。双边的贸易与投资协议能够成为一个谈判能力的训练场,一条寻找共同利益的捷径。该地区的经济合作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东亚金融危机(这场危机部分程度上是由于对发达国家的贸易和产业依赖而导致的)的理性应对。人们期待,通过创建一个增加互惠贸易和投资的机制,能够建立相互信赖。
在此过程中,大的发展中国家应该作出更多努力以显示其诚意。在中国-东盟的自由贸易协定中,中国已作出了巨大让步;给予东盟中最不发达国家特殊待遇,将有优势的敏感产品从关税削减名单中排除;在早期收获计划(EHP)的框架中加快与泰国之间的蔬菜和水果关税削减速度,而这可能会对中国热带省份(云南、广西和海南)产生消极影响。
第三,合作重点应当逐步地放在有现实可能性的议题上,而不是从一开始就试图达到理想的状态。
一些批评者认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自由贸易协定,因为大量的例外产品被从关税削减名单中排除了。我们认为,渐进方式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谈判是至关紧要的。首先,构建一个自由贸易协定对于双方而言都是全新的事物。尤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是中国第一个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协定。无论中国还是东盟都没有经验,处理这些复杂的战略设计和谈判。渐进的方式对于积累经验的过程是有好处的。其次,为了最不发达的国家将敏感产品排除出去,放慢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脚步,并不意味着目前的协定就是整个经济合作过程的最后结果。在未来,极有可能随着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更全面的协定将得到实现。第三,必须考虑到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的转型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没有余力补偿那些可能遭受损失的人,因此必须花费更长的时间进行培训和产业调整。
第四,发展中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并不一定意味着一个经济小集团,相反,它的特征应是自由贸易协定成员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由于不同的国际经济环境,当前南南合作的内容与20世纪7、80年代发展中国家普遍奉行的自力更生理念已经有了很大不同。南南贸易不是南北贸易之外的另一个选择,而是北方国家继续为南方国家提供主要市场条件下南北贸易的一个补充[19]
南南贸易已经以比世界贸易平均水平更快的速度得到了扩展,并且展现了进一步增长的巨大潜力。亚洲在南南贸易中占据了最大的比重。南南贸易在地区水平上是较强的,并且需要在跨地区的水平上得到鼓励,包括通过全球普惠制[20]
尽管可以预见由于自由贸易协定而引起的贸易增长将会减少对外界的依赖,但要彻底脱离与这些主要市场的关系是不可能的。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经济体必须同发达国家合作。
IV.101对于GMS贸易便利化的意义:
东盟国家中的GMS经济体,除了泰国和中国之外都是最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GMS的合作不仅是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以上有关发展中国际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原则的具体实施。在这里,我们的注意力主要放在GMS的贸易便利化上。
1 、GMS合作从本质上来说是政府推动的。
考虑到经济发展的程度较低,GMS国家并没有多余的资源集中起来使用,以达到某一目标,如欧盟所做的那样,因此,来自每一个国家的推动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自从1992年发端开始,GMS国家已经各自在减少和合理化海关书面程序、广泛运用高级技术提高贸易政策透明度、对信息传播提供培训和支持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21]
所有这些活动都是由GMS的各国政府指导和执行的。
2 、GMS的合作在目标和结构上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不同。
它不是另外一个自由贸易协定,而是一个功能性合作的机制。从本质上来说,GMS合作对于所有感兴趣的参与方都是开放的,这方便了利用来自各方的热情和努力。在GMS中,国际机构在协调和促进方面扮演着首要角色。亚洲发展银行在贸易与投资便利化方面提供的襄助囊括了跨境贸易、运输便利化,也包括了对中小企业的援助。亚洲发展银行已经对《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货物及人员跨境运输协定》这样一个诸边协议的准备和谈判提供过支持。《GMS跨境运输协定》的初步履行已经在实施当中。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ESCAP)帮助制定和推动旨在贸易手续和文件简化和一致化的各种贸易便利化措施,并且为各国在贸易便利化和电子商务方面的能力建设上提供援助。
通过研究对货物自由流动的主要障碍,日本国际协力银行(JBIC)和日本海外贸易开发协会(Japan Overseas Development Corporation)提供了援助,在东盟经济部长与日本通产省大臣会议 (AEM-MITI)经济与制度合作的框架下支持GMS的活动。
3作为一个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已经在次区域合作中担负起了责任,为构建相互理解作出了贡献。
近几年来,中国主要在运输和电信上进行项目建设。
A.昆明-曼谷的公路建设。
老挝境内由中国承建的路段,从2004年开工,预计于2007年2月完工。
B.《GMS便利货物及人员跨境运输协定》及其附件和议定书。
中国在2002年11月签订了该协定,并且将在2007或者2008年履行它。
C.澜沧江-湄公河水路
大部分湄公河上游的航道改善建设(中国政府出资500万美元)已经按期完成。在建设完成之后,航道的安全会得到极大改善。航道可承担的船只排水量已经从60吨上升到了100-150吨,这就意味负荷能力已经增长了80%到100%。航运开放的时间也已经从6-7个月延长到了10-11个月。沿河的国家已经从中获益良多。柬埔寨希望中国能够在重新处理急流湍滩和礁石上提供帮助,老挝则希望中国能维护现有的水路和航标。
在次区域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中,中国的努力为大的发展中国家树立了典范。
4从1993年起的12年来,GMS的合作进展并不很快。一方面,这显示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并不容易;另一方面,也应当注意到GMS是构建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的,那就是能力建设。
GMS本质上来说目的并非是为了促进关税或非关税壁垒的减少。如果我们仔细地查看一下目前和将来的工作计划,就会发现所有的项目都是为了建设经济基础设施,不论是在诸如制度系统的“软件”方面,还是在诸如高速公路和航道的“硬件”方面。这些在该地区已经成为现实。如果没有基础的经济设施,任何关于运输成本改善的讨论都是不可能的。渐进的方式在此意味着从能力建设开始,以共同利益结束。
3.对未来GMS便利化的几点建议:
1)继续推动政府担负起提供公共产品方面的责任,积极利用国际公共机构乃至非政府组织;
2)在GMS国家中建立经济特区,为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竖立榜样。便利化的进程在这一特区应当加快。
3)积极利用GMS地区的研究机构和大学,共同培训和研究,以加强相互理解,并且为GMS的能力建设作出实质贡献。
4)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应给予更多关注,给予小投入和大规模的支持。
五 结语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特别是GMS合作,不是封闭的关税同盟,双方各自的关税水平处在不断地下降过程之中,贸易和经济体制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中国与一些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还具有相对的技术优势;同时,双方的收入水平及经济增长也处在上升阶段。这些特征使得一些传统研究的前提条件发生了很大改变,其结论的适用性也受到了挑战。本文展示了这种复杂性,并从获得共同利益的角度,扩展了研究的视野。但是,对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在学术界还未引起足够的关注,还需在理论和实证研究上作出更多的解释和总结。
Reference:
Cernat, L.(2001). ‘Assessing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are South-South RTAs more trade diverting?’, Study series No. 16, Generva: UNCTAD.
Evans, D. (1998). ‘Options for regional integration in Southern Africa’, IDS working paper, No.94,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 University of Sussex.
Lewis, J.D., S.Robinson and K.Theirfelder(1999). ‘After the negotiations: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free trade agreements in Southern Africa,’ TMD discussion paper No.27,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Washington, D.C.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2002Japan’s FTA Strategy (Summary), Oct 2002, Economic Affairs Bureau, www.mfa.gov.jp.
Nagarajan, N.(1998). ‘On the evidence for trade diversion in MERCOSUR’, Integration and Trade, 2(6), 3-30.
PECC, 2003. East Asian Economic Integration: Critical Policy Choices, Andrew Elek, Phuket, Thailand.
Thomas J.P. Voon and Edward K.Y. Chen, 2004, “East Asian Economic Cooperation: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in Zhang Yunling (ed.) East Asian Cooperation: Searching for an Integrated Approach, published by World Affairs Press, Beijing, 2004.
Zhang Yunling (ed.), East Asian Cooperation: Searching For an Integrated Approach, World Affairs Press, Beijing, 2004.
PECC web page.
Schiff (1997). ‘Small is beautiful: 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s and the impact of country size’, Journal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12(2), p359-387.
Suthiphand Chirathivat, 2004. ASEAN’s Role and Interests in the Formation of East Asian Economic Regionalism, Conference on “East Asian Regionalism and its impact”, IAPS, CASS and Research Center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 Beijing, China, Oct 21-22,2004.
Urata, Shujiro, on establishment of the East Asian FTA: benefits, obstacles, and a roadmap. Paper presented 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st Asian regionalism and its impact. 21-22, Oct. 2004, Beijing.
World Bank, 2000. Trade Bloc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Yeats, A. (1998), ‘What can be expected from African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 Some empirical evidence”, mimeo,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
Venables, A.J. (2002), ‘Winners and losers from regional integration agreements’, http://econ. Lse.ac.uk/staff/ajv/research_material.html#regint.
Chalongphod Sussangkarn, the emergence of China: Impacts on Thailand and ASEAN and the role of Japan. AT10, research conference, Feb3-4, 2004, Tokyo.
Yu, jinping, 2003.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nd complementarities between China and major East Asian economies”, World Economy, May2003, Beijing.


[1]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亚太所研究人员、博士。
[2]Dilip K. Das, Regionalism in global trade, Edward Elgar, 2004, P37.
[3]Dilip K. Das, Regionalism in global trade, Edward Elgar, 2004, P51.
[4]例如,泰国的钾盐储藏量大概为4070万吨,世界排名第一;锡藏量120万吨,占世界总量的12%。印度尼西亚盛产石油、天然气、矾土、银、铜、金、煤、镍。
[5]泰国的森林覆盖面是25%,长青树木占到其中的30%,落叶林的面积则占到70%。印度尼西亚的森林面积为14500万公顷,是整个地区森林面积的74%。老挝的森林面积为9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2%。资料来源:“国家档案” www.cia.gov.
[6]潘金娥,2004"早期收获"方案对中越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当代亚太,2004年第7期。
[7]举例来说,泰国和菲律宾每年都大量出口劳动力,印度尼西亚严密地控制着劳动力进口。近些年来,中国每年向泰国出口2000名劳动力,一半在工程合同(engineering contracting)中,一半则是在诸如纺织、电子、熔炼、港口管理和珠宝加工等需求较大的专业劳动力。(Li xingguang, China-ASEAN: global engineering contract and labor cooperation, guangxi publisher,2003)。六个较早的东盟国家的平均劳动力成本都高于中国;而对于新的成员国而言,特别是像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这样的国家,劳动力成本就要低得多。越南纺织工业每个工人的平均月工资大概是60美元 ( www.mofcom.gov.cn)。
诸如
[8]根据来自中国海关统计局的数据计算得出.
[9]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总人口达到17亿,GDP总量大概为2万亿美元,国际贸易总量17000亿美元。根据东盟秘书处的模拟研究,一旦区域贸易协定成形,来自东盟国家到中国的投资将增长48%,东盟国家的GDP将增长0.9%或54亿美元;从中国到东盟的进口将增长55%,中国的GDP将增长0.3%,或者以绝对量计算的22亿美元。“Forging closer ASEAN-China Econonomic relations in the 21stCentury”, report submitted by the ASEAN-China economic cooperation expert group, October 2001.
[10]Jetro, the Survey Report on Overseas Business Operations by Japanese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2004).
[11]THE CHINA CHINA-ASEAN FTA: A Malaysian Perspective, Malaysian Institute of Economic Research (MIER), Mohamed Mohamed Ariff Ariff
[12]紧随在中国之后,日本、韩国和其他国家立即宣布要与东盟建立更加密切的经济关系,它们大多数的目标都是在不久之后建立的FTA。
[13]从关税削减的时间表上,我们可以发现:在早期收获计划中,越南、老挝和柬埔寨提出了一个有着229种产品的豁免名单,其中包括鸡蛋、水果和蔬菜等中国有着优势的产品。相反,热带和亚热带水果等中国不具优势的产品没有得到任何保护。在10+1的关税减让协议中,中国具有优势的摩托车、电视机、普通机械等产品都被列入敏感性产品清单。www.aseansec.org.
[14]潘金娥, “agricultural trade issues in 10+1”, 当代亚太, 2004年第7期.
[15]泰国发展研究所最近的一个研究分析了泰国贸易竞争力和贸易结构中产生的变化。通过计算不同产品类别的RCA系数之间的斯皮尔曼系数,该研究显示,由于有着相同的贸易结构和较低的产品成本,中国是泰国的一大竞争对手(Chalongphod Sussangkarn,2004)。Lall认为,大多数东亚发展中国家都和中国具有相似的贸易结构。就制成品出口的技术结构而言,中国低技术的比例较高,而其他东盟国家,尽管低技术的制成品并没有在出口中占最大份额,但同样比例很高。在此背景下,他们可能会在低技术产品的市场上彼此竞争(Lall,2004)。一些中国学者同样也发现,在某些重要的出口产业里,中国和东盟具有同样的比较优势(Yu jianping,2003)。
[18]世界发展指数, 世界银行, 2004.
[19]Trade and Development: Is South-South Co-operation a Feasible Strategy? Jarle Møen
[20]Report on the RIO Trade Week Preparatory to UNCTAD XI, Rio de Janeiro, 7-12 June, 2004. Summary prepared by the UNCTAD Secretariat, UNCTAD.
[21]Background and Issures Paper on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GMS) Fourth Trade Faciliation Working Group (TFWG-4) Meeting.

相关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网.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jpg 国家全球战略智库.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