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论坛| 人文社区| 客户端| 官方微博| 报刊投稿| 邮箱
用户名: 密码: 找回密码

学术成果

首页 > 学术论文

台湾“大选”选情透视

作者:吴献斌 来源:《当代亚太》2004年第2期 时间:2004-10-22
  [内容提要] 此文概括了本次台湾“大选”的特点,深入剖析了参选双方的竞选态势和各自的有利不利因素,并对选举结果进行了预测。

  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将于2004年3月20日举行,随着这个日期的临近,岛内选战进入了白热化状态,蓝绿两大阵营短兵相接,拼死相搏,浓烈的选举气息充斥着整个台湾,并向岛外逸出,引起了举世的关注。这场引人注目的选举,呈现出如下特点:

  首先,这是一场意义重大的选举。从岛内来看,这场选举不仅直接影响台湾政局的演变,也关乎今后各主要政党的实力消长乃至生死存亡。对执政的民政党来说,这是一场“政权保卫战”,关系到其膨胀的势头能否保持,其利用当政的便利推行“台独”能否继续。如果败选,对“泛绿”阵营的士气将是一次沉重打击,一些民进党的追随者将在现实利益的驱使下改变颜色,“泛绿”势力至少将经历一段时间的低潮;对国民党和亲民党来说,这是关系两党生存的关键一战。如果败选,不仅两党的合作会失去基础而中止,还会导致两党内部出现新的分裂,两党的政治理念、组织结构、运作方式都有可能发生大的变化,整个“泛蓝”阵营将面临新一轮的混乱与重组,并对台湾的政治发展产生长远影响。从两岸关系来看,如果“泛蓝”获胜,台海局势的紧张有可能趋缓,两岸的政治僵持有可能被对话所取代,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将更为顺畅,两岸关系将趋于稳定。如果民进党继续当政,并坚持“台独”路线,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两岸关系则很难有改善的空间,台海局势甚至可能将经受更为严峻的挑战。而作为亚太热点的台湾问题继续升温,无疑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本地区的稳定。

  其次,这是一场格调低下的选举。蓝绿双方竞选的重心不是放在解决广大选民最关心、并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也不是以公共事务的主张、政见和政策来吸引、打动和争取选民,而是致力于相互的攻讦和谩骂。抹黑、抹红(声称对方是“中共同路人”、“卖台集团”及“中共暗助国亲”等)、抹黄(制造绯闻)成为主要的选举战术。口水乱喷,帽子乱扣,栽脏诬陷盛行,谣言诽谤满天飞,手段之恶劣,语言之污秽无所不用其极。民进党在一则电视竞选广告中,指称连战及其父亲做了两代公务员,就积累了200亿元新台币的财富,在台北拥有5个棒球场大的土地,并质问“不是搞特权,那来这些钱?”。连宋竞选总部则公布了经会计师审核后的连战实际财产,指责民进党将其动产夸大了15倍,土地夸大了106倍,民进党发言人在回应时被迫公开承认,是有关人员在整理资料时“看错了小数点的位置”。2004年1月2日,连战正式控告陈水扁及其幕僚涉嫌“意图使人不当选罪”、“加重诽谤罪”和“侮辱死者罪”。国民党反指陈水扁当政3年来财富暴增了125%。1月5日,陈水扁反控连战涉嫌“诽谤罪”。创下了岛内现任“总统”和“总统”参选人互控有罪的新纪录。2003年底,“泛绿”阵营制作了多集DVD光碟,对“泛蓝”阵营的政治人物进行人身攻击,说连战是“傻瓜”,宋楚瑜患了癌症,其他一些人不是通奸,就是“狗男女”。整个光碟内容粗俗下流,用语不堪入耳。而“泛绿”人士却通过大量免费发送,把光碟迅速推向了全岛,在台湾社会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岛内一家严肃报纸悲愤地写道:“为人父母者,没有人希望子女从传媒上学会‘狗男女’这样的骂人字眼。成熟的公民,没有人会希望妻女因为任人秘书而被诬指为‘小老婆’。但这些恶劣低鄙到失去文明人水准的事例,却天天由政坛人物领衔演出,民众连与之为伍都嫌可耻,如今却被迫在由这些人主导的选战中作出选择。” [①]

  第三,这将是一场投票率不高的选举。尽管投票要到3月20日才举行,但种种迹象表明,岛内选民总的投票意愿不高。陈水扁当政以来,经济凋敝,民生困顿,使得陈水扁民调支持率一直在低水平徘徊,甚至一些“泛绿”的传统支持者都开始流失。为了巩固“台独”基本票,陈水扁大肆操弄“统独”议题,不断拉高“台独”调门,在民进党的裹挟下,“泛蓝”阵营也随之起舞,双方围绕空洞的政治议题和口号打得天昏地暗。这种忽视民瘼、罔顾民生的缠斗引起了社会弱势群体的极大反感。2003年8月,以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促进民生为宗旨的“泛紫联盟”宣告成立,成了“泛蓝”和“泛绿”之外的第三种力量。在选战正酣的2003年底,“泛紫联盟”和其他一些社会运动团体,先后宣布发起“不投票运动”和“百万废票”运动,对蓝绿两大阵营进行反制,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蓝绿之间的相互抹黑和揭短,使双方在众多选民心中的形象都很负面,这些选民的印象是,国亲固然存在“黑金”等许多问题,民进党同样也“很烂”,且执政无能。在两个烂苹果中,没有一个令他们倾心。在选票很难投下去的情况下,他们中的许多人很可能将选择弃权,在没有政党属性的中间选民中,这种倾向尤其突出。在2000年的“大选”中,年轻选民大部分把票投给了陈水扁,但3年多来,经济不振,失业率居高不下,年轻人受害首当其冲,他们对陈水扁备感失望。政党恶斗和社会乱象丛生,也使这个人群不胜厌烦,他们对政治越来越不感兴趣,政治冷漠症呈流行之势,近一段时间的民调显示,表示“不会去投票”的年轻人正在急剧增加。社会弱势群体、中间选民和年轻选民虽有交叉,但基本上是自成体系,且人数众多,他们的投票意向不高,会大幅度拉低选举的投票率。

  虽然这次选战中呈现出来的种种乱象令人瞠目,但所有关注这场选举的人们,却更关心另外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谁将胜出?2003年2月,“国亲合”与“连宋配”的成功,标志着“泛蓝”整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连宋的支持率当时领先陈水扁10多个百分点,声势达到了最高点。陈水扁为扭转落后局面,凭借执政的有利条件,使用种种手段全力拼杀,使自己的支持率有所提升,而连宋的支持率则一路下滑。到2004年2月初,各种民调表明,双方差距基本接近,连宋仅领先陈吕(陈水扁和吕秀莲)3—5个百分点,双方胜率均为“五五波”,都有胜出的可能,都无胜选的把握。无论那一方,只有洞悉形势,把握先机,扬长补短,以己之长,击彼之短,才有可能最后获胜。

  总的来看,蓝绿两大阵营是各有优势和劣势。“泛蓝”的优势是:第一,“泛蓝”选民的基本盘比“泛绿”要大。这已被近些年来历次重要选举的结果所证明。上次“大选”,陈水扁获胜,主要得益于“泛蓝”的分裂,而这次连宋结成“铁血同盟”,将使陈水扁无空子可钻。第二,在国民党当政时,台湾经济一路上扬,甚至20世纪70年代初的世界石油危机和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都对岛内经济没有大的影响,而民进党当政3年多来,台湾经济却一派萧条。在广大选民印象中,国民党搞经济要远强于民进党,并且“泛蓝”阵营仍有一个人才济济的财经团队,这对饱受经济不景气煎熬的选民来说具有相当的吸引力。第三,“泛蓝”阵营在两岸事务上行事稳健,符合岛内求安定、求和平、求发展的主流民意,而陈水扁却不断挑起事端,加剧两岸紧张,给大多数选民以不安全感。第四,连宋竞选团队的布局较为合理。属于国民党“本土派”的竞选主委王金平可抢攻南部本土票源,人气旺盛的马英九负责稳固北部票仓,身为客家人的国民党副主席吴伯雄则开拓客家票源,宋楚瑜在担任台湾“省主席”期间,由于“亲民勤政”积累的民意基础仍有可利用的空间。

  虽然“泛蓝”有相当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弱点。第一,国亲两党不善于选举。在议题的设定与提出、选举战略战术的运用、选民动员、文宣造势等等许多方面,“泛蓝”都远逊于对手,在总体上处于守势,面对“泛绿”一波接一波的攻势,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整个选情被“泛绿”主导,“泛蓝”只是被动应付,被陈水扁讽刺为“拿香跟着拜”。第二,国民党的“黑金”形象在许多选民心中仍留有阴影,其在处理党产时拖泥带水,留有尾巴,被“泛绿”揪住穷追猛打。一些中间选民和年轻选民对国民党能否真正洗心革面,是否会出现“黑金复辟”,仍心存疑虑。第三,连宋及“泛蓝”的主要政治精英,大多具有外省籍背景,在“台湾认同”、“本土认同”已成为岛内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政治氛围中,这显然不利于争取更多本省选民的认同和支持。此外,连宋的“老人政治”和国亲两党的党内运作机制“不民主”,也容易让对手当作攻击的借口,并在一些选民特别是新生代选民中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以民进党为代表的“泛绿”阵营的优势在于:第一,民进党擅长打选战。街头运动起家和长期全力拼选举的经历,已将民进党打磨成了一台高效的选举机器。凭着丰富的选举经验和花样百出、无奇不有的选战手段,民进党将大幅落后的选情拉抬了上来,逼近了“泛蓝”。以多变著称的陈水扁更是善于揣摩和迎合各种选民的心理,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同时不断抛出议题,制造焦点,基本上把握了选举的主导权。第二,“泛绿”主打的“统独牌”、“省籍牌”仍有一定效果,特别是对南部选民和文化层次比较低的选民具有很大的煽动作用。陈水扁抛出“公投”、“制宪”等“急独”议题,并坚持在3月20日同步举办“防卫性公投”,就是为了巩固基本票,转移民众对经济衰退的不满。在实际效果上也确实造成了一部分“台独”基本票的回流。第三,民进党具有执政优势,拥有丰沛的行政和社会资源可以利用。陈水扁当政后,对公营事业进行了全面“绿化”(换为“泛绿”人士掌管),并使之为自己助选,如利用公营企业、银行为选举提供经费,控制电视台等传媒打竞选广告,展开文宣攻势。利用司法部门大搞“选择性办案”,把业已终结的宋楚瑜“兴票案”又翻出来重新审理。动用情治部门(情报、治安)对“泛蓝”阵营的重要人士进行非法监听。民进党还大搞政策买票,其花招不胜枚举,例如缩短青年替代役的役期、开办客家电视台、增加对在大陆的台商学校教育经费补助、增设短期就业岗位等等举措,无一不是在选情告急的情况下,为争取特定人群的选票,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和实施的。第四,善打“悲情牌”,惯于利用外部压力,以哀兵的姿态出击,煽动民粹情绪,凝聚选票。陈水扁在这次选举中,肆意挑战一个中国原则,不断加剧两岸紧张,甚至宣称这次选举“是台湾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圣战”,其目的就是企图以刺激大陆,引起大陆反弹的方式,制造出“又被大陆打压”的假象,骗取选民的同情和支持。

  民进党在这次选举中的劣势也很突出,除了“泛绿”选民的基本盘小和“国亲合”使陈水扁无法坐收渔翁之利外,其他的不利因素有:第一,民进党上台后,施政成绩不佳,经济持续低迷,社会治安恶化,教育改革严重失误,重大政策朝令夕改,财经人才十分匮乏,其执政能力广受质疑。民众不想再过苦日子的愿望,构成了陈水扁连任的最大威胁。第二,对于政党恶斗、族群撕裂、不正当竞选手段的滥用,民众普遍出现了厌倦和反感情绪,使陈水扁诸多选举花招的效果大打折扣。第三,陈水扁玩弄“公投”,破坏两岸现状,制造两岸危机,威胁地区稳定的行径,引起了美日欧和东盟国家的不安,他们纷纷公开表态“反对”和“强烈关注”,使“台独“势力在国际上陷入了空前孤立的困境,并进而影响到了陈水扁在岛内的支持率。

  综观蓝绿两大阵营的竞选态势,对比双方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可以看出,迄至2004年2月上旬,蓝绿的争斗基本上仍势均力敌,旗鼓相当,选战处于胶着状态,选情尚未明朗化。然而,这场选举毕竟是会有结果的。对于谁将胜出,笔者的预测是:在3月20日投票前,如果不发生足以严重冲击选情的突发事件,如果没有大的意外情况出现,连宋将获胜。另一方面,面对并不乐观的选情,陈水扁也不会掉以轻心,“泛绿”阵营会拼命一搏,制造事端,掀起大的波澜,以求一逞。除了早已策划要在2月28日举行百万人大游行外,陈水扁还在猴年春节前放话,节后在竞选上将抛出多个“大动作”,使选情改观。在选前的最后阶段,如果岛内有重大的弊案被揭露、重大丑闻被曝光及其他重大事件发生,或者以陈水扁以“急独”方式,激化台海局势,使选情出现震荡,那么,陈水扁胜出的可能性是不能完全排除的。

  虽然只有到了3月20日,谁会胜出的问题才会有确切的答案,但无论谁获胜上台,都是改变不了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全体中国人民也决不会容忍任何分裂中国的图谋得逞。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答案同样也是十分确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网.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jpg 国家全球战略智库.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