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论坛| 人文社区| 客户端| 官方微博| 报刊投稿| 邮箱
用户名: 密码: 找回密码

学术成果

首页 > 学术论文

文化产业: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的新引擎

作者:许利平 来源:梁志民等著《东盟发展进程研究》,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时间:2008-10-12

[内容提要]

   随着2010年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中国与东盟关系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的建设和完成时期,文化产业将是中国—东盟关系中的新引擎。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开展文化产业合作潜力巨大。作为一个新的产业的出现,文化产业需要中国和东盟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在其中应该扮演主导角色。

同时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产业的合作与交流,需要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协调和配合。广西、云南等地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联、民族相近、习俗相识,同时双方文化资源丰富,开展文化产业合作与交流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广西与云南双方应该发挥在文化产业方面各自优势。广西可依靠“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合作与交流搭建平台,云南则应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发展云南与东盟国家文化旅游的合作与交流。

    在现阶段,中国与东盟可在出版业、广播电视业、动漫业、音像业和娱乐演出业等方面开展重点合作和交流。

关键词:文化产业、中国 、东盟、合作

 

    东盟十国地理上与中国是近邻,传统上与中国有着2000多年的交往历史。政治上,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从20世纪90年代末的磋商伙伴关系、全面对话伙伴关系发展到21世纪初的战略伙伴关系。经济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额平均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2006年双方的贸易额达到了1600多亿美元,到2008年双方的贸易额有可能超过2000亿美元。安全上,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虽然中国和东盟国家在上述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由于双方发展阶段趋同,政治互信基础比较脆弱,因此发展双方关系需要新的驱动力。而文化交流则是心与心的交流,是化解双方疑虑、增加互信基础的重要手段,其中文化产业将是新时期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的新引擎。

一、文化产业的涵义

“文化产业” (cultural industry),西方世界多称为“创意产业” (creative industry ),也有人称之为“意识工业”(consciousness industry)、“思想产业”(mind industry)。“文化产业”这个概念首先由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代表人物霍克海默与阿多诺于1940年提出。“文化产业是对一种现代社会现象的抽象,既是对有别于传统的经典意义上的文化现象的描述,也是对新的以文化的意义生产和符号生产、流通、消费与服务经济生产关系的描述。”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界定: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可见文化产业强调工业标准、创新和服务三大要素。我国目前的文化产业按分类标准主要包括:新闻服务业、娱乐服务业、出版产业、休闲产业、网络产业、会展产业、博物馆与其他产业(体育、健康等)。

自20世纪中叶以来,在新技术、新传播模式的参与和推动下,文化产业的浪潮开始在全世界兴起。尤其进入21世纪后,文化不但在世界的每一个领域里都占据着十分重要角色,而且进入经济领域,成为一种产业,更为众多国家所认同,其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崛起的势头更加强劲。正如有关学者所言,“文化、娱乐——而不是那些看上去更实在的汽车制造、钢铁、金融服务业——正在迅速成为新的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轮”。如今,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点和支柱产业,有高科技支持,以视听出版、影视传媒、演艺娱乐和旅游、网络、体育、会展服务为基础产品的文化产业,已占其GDP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美国号称世界文化产业帝国,从1998年起,其文化产业产值已超过了航空航天及农业,占本国的GDP总量的18%至25%。日本文化产业的产值1993年就已经超过了汽车产业,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产业,占GDP的18%。在400家最富有的日本公司中,有81家是文化企业。全球播发的动画片60%原产自日本。”对于发展中国家,文化产业也正在增加其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分量,朝着支柱产业的方向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政治问题,也是民族尊严问题。”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一项紧迫的任务。

二、 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发展文化产业潜力巨大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大约始于汉代,盛行于唐代,到了明代达到高潮,至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瓷器之路”、“茶叶之路”和“香料之路”,始于两汉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拓展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古代文化交流,双方通过物资流、信息流、宗教流等密切了双方的关系。明朝时期的郑和七次下西洋(1405-1433),每次都访问东盟国家,为双方文化交流埋下了友谊的种子。郑和的事迹至今仍在东南亚国家的民众中广为流传,还被写入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文艺作品。东南亚国家有“郑和崇拜”的文化现象,与郑和有关的东南亚国家的文献、习俗、文物、民间传说甚至神话都不鲜见,比如郑和庙、郑和清真寺等,它们已经成为东南亚当地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自公元664年起,中国唐朝僧人就到印尼研究佛经和当地的语言。到了明朝,华人移民东盟国家已初具规模,他们大多出身贫寒,文盲居多,主要为谋生而来,从事经济开发和商业活动。 19世纪以后,随着华人移民的增多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受教育的华人子弟越来越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不少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当地文字,并在当地广泛流传。“最早介绍〈〈三国演义〉〉的国家是泰国,取名〈〈三国〉〉。开泰国白话文散文体小说之先河。19世纪80年代,在东南亚的其他国家,特别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那里的土生华人开始用通俗的马来语翻译改写〈〈三国演义〉,也取名〈〈三国〉〉,大获成功。”

中国其他古典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相继被翻译成当地文字,在当地广为流传,有的甚至被当地居民当成其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此外一些中国民间故事,也流传到东盟国家。“《梁祝》的故事不仅有马来文本,还有爪哇文、巴厘文、马都拉文和乌戎潘当文等版本。 《梁祝》在千岛之国的广泛流传,为印尼人民喜闻乐见,显然,它是中、印尼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朵奇葩。”

 因此,中国文化、中国元素已经深深扎根于东盟土地之中,这为中国—东盟开展文化产业合作和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历史与文化基础。

三、政府主导角色与中国和东盟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对于中国和东盟国家来说,则是一个新的产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因此在文化产业的发展方面,政府的角色是十分关键。只有通过政府制定的政策、行动计划等,文化产业的发展才能在制度上得到充分的保障。

(一)东盟国家政府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从制度上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战略是现代国家战略的一种重要形态。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产业不仅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利益,而且还包含着重大的国家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自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东南亚各国普遍思考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文化产业则是各国政府所制定产业战略的重点之一。

“1998年,新加坡政府就将创意产业定为21世纪的战略产业,出台了《创意新加坡》计划。2000年制定的新世纪文化发展战略——《文艺复兴城市》中提出新加坡将发展“成为一个充满动感与魅力的世界级艺术城市”,目标是“21世纪的文艺复兴城市,即国际文化中心城市之一”,近期目标是5—10年内赶上香港、格拉斯哥、墨尔本,远期目标是与伦敦、纽约“平起平坐”。新加坡这个文化战略目标的提出,就是期望弥补原先新加坡文化的影响力和繁荣程度不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使之能和经济一起在全球大家庭中双璧争辉,新加坡政府采取了追赶型的文化战略,长远目标直指纽约和伦敦。2002年9月,新加坡政府全面规划了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  2006年,泰国政府宣布,动画与多媒体市场会出现显著的增长,对泰国而言,现在加入仍为时未晚。泰国政府需要开发软件、培养青少年,并鼓励他们发挥想像力。通过这样的方法,才能把他们培养成该行业的主力军,并把泰国最终打造成东南亚地区动画产业中心。

东盟各国政府根据市场发展规律,制定了一些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做到制度创新与政策创新的有机互动,国家通过立法、制定产业规划、经济杠杆和舆论导向等手段,来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其国际的竞争力。比如新加坡政府进行文化体制的创新,将多媒体整合。多媒体整合就是将报纸、电视台、电台和网络媒体的业务结合起来。例如现在平面媒体都有自己的网络,那么平面媒体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网络办电视台,同时电视台可以办报纸,因为同一个内容可以举一反三,在不同的媒介可以形成优势,资源可以共享,集中处理,分别包装,衍生出不同的娱乐产品,最大发挥经济效益。这样一来,使得各个文化企业形成了规模化经营,而具有规模优势。

其次国家制定相应的法规,在税收、财政和产业准入门槛等方面,给予最大的优惠待遇,使具有一定实力的股份制制文化企业走向世界。

1997年金融危机以后,泰国的电影业一蹶不振。泰国政府针对电影业面临的困境,加大扶持力度,相继出台了数条促进电影发展的优惠政策,同时从民族电影发展较好的法国和韩国等国的电影发展中借鉴经验,利用本国优良的地理优势吸引海外资金的投入。而越南政府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并对文化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打造一批具有世界水准的文化企业。

政府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新型产业的发展无疑需要政府在财政上的大力支持。东盟国家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与当地政府财政上的鼎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新加坡政府从最近几年实际运作分析,在文化方面的支出远远超过了它原先的计划。2001年新加坡政府总支出280.5亿新元, 其中涉及文化方面的支出共1.56亿新元,占政府总支出的0.556%。2002年文化方面的支出急剧增加到2.97亿新元,占当年政府支出的1.05%,增长了近91%。2003年政府在文化艺术方面投入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将达到4.14亿新元,占总支出的1.38%。从2003年到2008年的五年期间,新加坡政府准备投入2亿元的资金,以促进本地艺术、设计和媒体行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泰国、马来西亚等国政府对当地的文化产业也进行了大量的资本投入。泰国受益的是电影产业,而马来西亚受益的则是文化旅游产业,马来西亚政府在第9个五年计划中,准备投入18.5亿马币规划其观光旅游发展。

(二)中国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大,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政府不断转变职能,由直接参与型政府逐步转变为管理服务型政府,着力打造文化产业的交易平台,推进文化产业原创、生产、销售、消费链条的形成。2004年,文化部联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创办了国家级、综合性、国际化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此后还分别打造了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中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几个展会。 

    2005年初,文化部制定下发了《关于促进商业演出展览文化产品出口的通知》和《商业演出展览产品出口指导目录管理办法》,使具有出口优势的文化项目优先得到海外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相继推出一批适合国际文化市场需求的品牌文化项目。同时,文化部、财政部还设立了支持国产音像制品“走出去”的专项资金,引导支持有实力的文化公司开拓国际市场。 

   (三)中国与东盟国家一系列文化产业合作协议的签署保证了文化产业合作的稳步推进。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得到全面恢复,中国与东盟国家官方往来不断加强,一系列的文化合作协议相继签署。2005年8月,中国政府文化代表团在第二届10+3文化部长会议期间与东盟正式签署了《中国与东盟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这是中国与区域组织签署的第一个有关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官方文件;2006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中国与东盟各国举办了一系列庆祝活动,比如第八届亚洲艺术节的举办,使中国与东盟的文化合作进一步发展。

2007年1月,中国和东盟10个成员国在菲律宾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这就从法律上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开展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保障。

当前,中国文化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联合立项推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合作发展规划》和《中国-东盟文化产业互动计划》,设计2007-2020年间中国与东盟十国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指导思想、重点项目、多种模式和推进步骤,以此作为中国政府推动与东盟国家文化合作的基本纲领和战略框架。2007年7月,该计划还征询了东盟10国文化官员的意见。这个计划是由国家文化部和广西合作推出的首个合作项目。项目实施将结合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构想的建设,将广西对外文化工作的重点放在东盟国家,巩固其他国家与广西缔结友好省区市州的关系,加强艺术产品的演出与出口,加快实景演出网点的建立,鼓励游戏动漫的研发与出口,进行文化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开展文物巡展、民族工艺美术品展销。

四、 中国与东盟文化产业合作的前景

随着各国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日渐深入,目前中国和东盟各国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密切合作、互利共赢的条件已经成熟。中国与东盟各国应整合文化资源、加强项目合作、促进文化繁荣、共谋产业发展。 

(一) 利用云南、广西等省、自治区的区域地理优势 开展与东盟文化产业合作

广西和云南与东盟国家地理相邻,民族相近、习俗相似,双方发展文化产业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广西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搭建中国与东盟文化产业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国家馆专题,以及三届的“魅力城市”馆,其设计与布展充分体现出各国的文化特色,淋漓尽致地展现各自贸易、投资、文化、旅游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面貌和发展商机。中国文化与东盟10国文化在这里精彩相遇,成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的一大亮点。以后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应该加强文化产业方面的展示和交流。

伴随着博览会的召开,2006年9月,在南宁召开了首届“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 东盟10国和中国的文化官员、文化产业专家学者100多人聚集南宁,以“优势互补、共谋发展”为宗旨,围绕“文化产业——中国-东盟经济发展新动力”这一主题,对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文化交流、文化产业合作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发表了《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宣言》,这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文化交流合作方面有了理论和学术的支撑。 2007年11月,又举办了第二届“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通过论坛的举办,广西将逐步建立起中国和东盟各国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领袖对话文化产业的重要机制;将论坛打造成为本区域内文化产业信息交流、产品展示和项目合作的综合平台。 

利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系列活动为中国和东盟艺术家搭建国际舞台。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已成功举办8届,分别以《大地飞歌》《风情东南亚》作为开幕、闭幕式晚会,每届都邀请包括来自东盟的数十个国内外艺术团体和著名演唱家联袂演出,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也成为广西对外文化特别是对东盟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  

通过上述博览会、论坛、民歌节的相继展开,初步在广西建立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合作与交流的平台,为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合作与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

2.云南应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重点发展与东盟国家的文化旅游方面的合作。云南有世界级文化遗产——澄江动物化石群、有人类和猿类共同的祖先—腊玛古猿的化石基地、有中国人最早的祖先——元谋人遗址,有“侏罗纪公园”禄平,有南诏故址,有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这是云南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独有的文化遗产优势;云南有2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不相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有各具特色的文化个性和文化特征,尤其是其民俗文化,如饮食、起居、服饰、歌舞、宗教、节庆、民间艺术、民间传说等,据统计,云南已收集到的各民族民歌民曲有2万多首,舞蹈6718套,戏剧200多个,器乐200多种,叙事长诗50多部,它们多数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产实践,这是云南独具特色的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云南具有苍山洱海、三江并流、玉雪山、中甸草原等秀美的自然风光,这是云南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旅游资源优势。

云南各级政府应就如何利用相近的地缘关系和文化背景进行科学的整合规划,合理地开发、利用区域文化资源,以促进双边文化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和整个区域合作进程。对历史上就已存在的一些跨界民族文化节日,如泼水节、目脑纵歌节等,应扩大范围和内涵,使之成为小区域的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盛会。

同时,云南可以利用文化共源性及地理毗邻性,共同申报跨国世界文化遗产。在中老缅泰四国边境地区,可考虑共同申报以生物多样性、民族文化多样性为特征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共建“金四角”国际公园;在中越边境地区,可考虑申报以红河和滇越铁路为主轴的集自然、人文景观为一体的世界文化遗产,并共同进行合理保护与开发。

总之,云南与广西发展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产业合作各有优势。广西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打造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合作与交流的平台,而云南应该发挥其资源、人文优势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大力推进中国—东盟的文化产业中文化旅游的合作与交流。

(二) 中国与东盟的文化产业合作应突出重点

文化产业合作与交流的领域和项目繁多,中国与东盟国家应该在一些重点领域进行前期的调查研究,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和交流。

1、出版业:是以印刷术和纸张作为物质基础,以内容作为价值核心并最早进入市场和最依赖市场的传统文化产业,也是当今文化产业的主体产业,它对人类文化的延续、文明的传播和提升作用巨大,同时也为资本创造了巨额的利润。随着世界科技的进步,出版业的领域大大扩展。

东盟国家是华人最集中的地方,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东盟各国出现了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新热潮。因此中文书籍将在东南亚大有市场。全国各地的出版企业可以积极开拓这方面的市场。另外一方面,通过东盟当地语言介绍中国的书籍,也是十分需要的。特别是读者群众多的东盟海岛国家介绍中国的外文书籍将是一个广阔的市场。

 另外一方面,目前国内介绍东盟方面的图书只有少量的有关旅游方面的书籍,而介绍东南亚经贸状况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图书比较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一个拥有18亿消费者的大市场,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出版界不仅要在向国外介绍中国文化方面做文章,也要积极向国内介绍东南亚经贸、政治状况。

2.广播影视业:包括广播、电视和电影。它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其技术含量、技术要求较高,因此需要的大投入;又由于其受众多,经济规模巨大,因此它又是一个高产出的行业。该行业目前已经成为文化产业中的强势产业,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较大。

当今时代,广播电视已经成为不同文明展开对话、推动文化多元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与菲律宾的广播协会就签订了协议,每年双方派代表团进行互访。自1992年以来,中国广播电视电影总局与马来西亚的新闻局每两年开展对话、交流活动。2004年5月,中国电影集团和中国电视总公司与马来西亚的寰宇电视公司分别签订了电影合作合同与ASTRA天映频道签订相互落地合作协议。印尼美都电视台是印尼播放华语新闻的电视台,它与中国中央电视台有密切的合作关系。新加坡媒体公司每年都多次派摄制组到中国拍摄纪录片和电影。现在东盟各国,我国的CCTV-9,CCTV-4基本上已经落地,香港凤凰卫视、香港卫视等在各大酒店都可以收到。

在泰国,华文电视节目也很受当地华人和原住民的欢迎。比如,讲述中国转型社会的婚姻和家庭故事的电视连续剧《中国式离婚》,在泰国电视台播出,收视率就相当高。在新加坡,由于华人较多,再加上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华文电视台和广播大量增加中国新闻,收视率也相当喜人。

中国与东盟国家可以在广播影视业开展广泛的合作。目前双方在这方面合作力度不大,主要在新闻的交换、电视剧版权的买卖等方面的合作。以后应该制定双方更为长远而广阔的合作计划,比如合作拍摄电影、电视剧等。

  3、音像业,也称为视听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录音和录像两大类,科技含量相当高。随着中国价廉物美的电器产品进入普通东盟国家的家庭,5亿多人口的东盟市场对音像产品的需要是巨大的。政府可以鼓励一些民营企业从事音像业的贸易与合作。特别是中国的一些古装电视剧和现代言情剧深受广大东盟人民喜欢。中国一些流行歌曲也广受欢迎。

 在唱片的制作和销售方面,东南亚一些文化企业的做法值得国内企业借鉴,并可以开展合作。泰国GMM Grammy集团是发展中国家文化产业的一个奇迹。这家没有任何外资背景的文化产业集团,以唱片起家,经过20多年的苦心经营,其业务已延伸到电台、电视台、互联网、出版、化妆品和服装等领域。现在该公司拥有两家上市子公司,市值近200亿泰铢,稳居业界的头把交椅。20年以前,泰语歌曲千篇一律、配器方法老旧,泰国的本地音乐几乎无人问津。与此相反,泰国的音乐市场几乎是西方跨国公司的地盘:EMI、CBS、BMG、华纳和宝丽金等,跨国公司主导了泰国的文化产业领域,电台里播的都是英语歌。但短短的20年间,GMM虎口夺食,硬是从华纳、宝丽金把市场抢了过来。

    4.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中国国内有13亿人口,当中至少有5亿是动漫市场消费者,市场空间为1,000亿元/年。目前国内有2000家省市电视台,其中动画专业频道有4个、少儿频道有25个、少儿栏目有289个、动画栏目200个,年需求达到26万分钟,国产量仅有2万分钟。”湖南、杭州、大连、苏州等动漫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上海、北京、广州、杭州等地的动漫展、动漫节此起彼伏,形成了中国动漫产业大发展的雏形。强烈的动画片需求,促使中国动漫产业飞速发展。 

  中国传统的动漫作品《铁扇公主》之后《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片的出现进一步引起全世界动漫界的瞩目,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为中国赢得了巨大的荣誉。这些作品完全可以出口到东盟国家。2006年5月15日,中国首部原创3D动画大片《精灵世纪》在中央电视台播映,这部总投资为1.5亿,共106集的长篇三维动画系列,定位为受众群3岁到30岁的全年龄段动画。既要考虑低幼龄受众的理解能力,又要获得成年人的垂青,就不可避免在处理动画片的各项内容和形式时畏手缩脚,而全方位的考虑使整个片子的定位不能在某个方面达到极致而只能权守中庸之道。

    东盟国家媒体上播放的动漫画,大都来自日本、台湾等发达地区,区域内创作的动漫画作品比较少。2006年7年,中国小樱桃卡通公司与马来西亚的华人公司—绿洲多媒体公司正式签署了小樱桃动漫产品版权出口协议。这是中国动漫产品在该国出口的第一单。该项出口预计每年创汇50万美元。因此发展与东盟国家动漫产业合作潜力巨大。

5.娱乐演出业:以赢利为目的,有着大规模的生产和消费,以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放松需求的行业。它包括观赏性和休闲性体育、主题公园、艺术表演等。它是文化产业中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与东盟在此项领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性合作。2006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由国家体育总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车队10月6日从中国南宁始发车,途经越南、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是此次汽车赛事的折返点。返程再走马来西亚、泰国,取道柬埔寨、越南回到中国。这项长距离汽车运动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办赛,中国石油、中国体育彩票、中国移动通讯、中国玉柴集团等单位积极响应,使车队顺利成行。车队每到一个国家首都,该国有关部门官员、中国使馆官员、华侨代表等人士都前来欢聚和迎送,当地主流媒体记者也热情前来采访报道。 本次赛事以“和谐之旅”为主题,以实现中国—东盟各国“共融、共创、共享”为目的。该项赛事成为中国与东盟开展欣赏行体育活动合作的尝试,2007第二届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已于9月27日-10月22日举行。

主题公园方面。它是“为满足游客多样化休闲娱乐需求和选择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游园线索和策划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项目目的地形态。”  广西拟建中国—东盟主题公园,园址位于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内。该项目占地240.86公顷,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开发景点、景区,总建筑面积72202平方米,建设周期为5年。中国—东盟主题公园建设项目投入总资金约30亿元人民币,资金主要由申请银行贷款、招商引资等多渠道筹措。据估算,房地产总收入382480万元,利润257200万元,税后利润 132724万元;每年旅游经营总收入10563.22万元,利润3168.97万元,税后利润2123.21万元 。深圳华侨城旅游集团在主题公园建设和经营方面有许多经验可以交流和借鉴,他们建设的深圳民俗村和世界之窗,北京的欢乐谷等,经济效益和社会都不错。

演出业方面。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演出业方面的交流和合作走在其他文化产业领域的前面。每年双方艺术团互访达几百次,艺术团的层次和规模一年比一年高。广西借鉴“印象·刘三姐”的模式,依托各国名胜风光,挖掘当地文化元素,通过文化合作使双方共同受益。以开发实景文化艺术演出为切入点,使中国的技术、资金和成功经验与东盟国家的文化资源及潜在市场有机结合,通过商业模式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的同时,最终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现在广西正在运作越南下龙湾大型海上实景演出项目,该项目以《印象·刘三姐》原班制作人员为核心,以中国的文化理念、资本、创意、人才、运营模式及《印象·刘三姐》的广西创作管理运营团队为根本,与越南的民族风情歌舞相结合,由中越两国文学艺术家共同合作创作,力争在2008年建成公演,完成此项目后将着手筹建柬埔寨吴哥实景演出项目。

    综上所述,文化产业是中国—东盟关系中的新动力。目前双方在文化产业合作和交流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现在关键是落实双方签署的各项协议,进一步细化文化产业的合作行动计划,使中国—东盟关系迈上新的阶段,为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网.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jpg 国家全球战略智库.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