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论坛| 人文社区| 客户端| 官方微博| 报刊投稿| 邮箱
用户名: 密码: 找回密码

学术成果

首页 > 时事评论

周边地区“乱”“变”交织,中国“双倡议”予以应对

作者:张洁 来源:观中国 时间:2022-05-24

  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首次提出全球发展倡议。2022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又提出全球安全倡议。这是应对全球变局,中国为全球贡献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周边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当前中国周边地区安全形势严峻,疫后经济复苏艰难,各国处于应对大国博弈、重构地区秩序的关键时刻。优先在周边地区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安全倡议,完善周边外交政策,是中国之需,也是地区之需。 

  

  

  图片来源:新华社

   

  美国发起对华全面战略竞争,周边地区局势复杂

  纵观2021年,美国拜登政府加紧实施“印太战略”,打造基于盟友与伙伴关系的安全网络。今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将中国与俄罗斯“捆绑”,制造所谓的“民主”与“专制”的对抗,借此加快打造印太版“北约”的步伐,试图将周边地区拖入 “新冷战”,其根本目标是改变中国周边环境,遏制中国崛起。  

  面对美国加大对华竞争的态势,周边各国加紧战略调整。日本、澳大利亚、韩国进一步与美国“合流”,试图依靠美国遏制中国。但更多国家的观望、警惕情绪加重,试图保持大国平衡,避免“选边站”。整个地区遏制与反遏制、“脱钩”与“反脱钩”、试图将经济问题“安全化”与坚持推进区域合作的斗争你来我往,地区发展方向不明。  

  大国博弈还加剧了地区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台海、南海、中印边境问题等传统地区热点联动性更加显著,增加了意外军事摩擦爆发的危险性。非传统安全中,恐怖主义重新活跃,严重威胁中国海外利益;新冠疫情与俄乌冲突的负面影响相互叠加,导致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国发生经济与政治动荡,未来类似情况或将在更多国家出现。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应对地区之变,中国应推动“双倡议”在周边落地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周边地区保持了总体稳定,没有发生大的战事,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这取决于各方的发展共识,也与中国的贡献密切相关。中国周边外交坚持“亲诚惠容”,在自身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实现周边地区互利共赢。同时,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妥善处理领土领海争端,尤其是维护了南海的稳定。在参与、构建地区多边机制的过程中,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与安全互信增加,聚焦经济发展、坚持区域合作成为地区共识。

  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国应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优先在周边地区落实,与周边中小国家共同维护周边的安全与稳定。

  一是要引领地区坚持多边主义与区域合作。在全球化式微之际,周边地区形成的多边机制与区域治理成功经验弥足珍贵。当前,中国应发挥引领作用,呼吁地区中小国共同支持多边主义,利用好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加强沟通与对话,聚焦防疫抗疫与疫后经济复苏,共同反对以意识形态划线煽动对抗分裂,反对在周边地区形成排他性、对抗性的“小圈子”,防止本地区被美国裹挟到“新冷战”的阴霾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二是持续推动周边地区发展。当前,中国应与地区国家共同应对世纪疫情与俄乌冲突造成的经济冲击,帮助困难国家稳定政治与经济形势。更重要且长远的是,中国应坚持发展优先,坚持创新驱动,坚持行动导向,通过制定周边发展倡议,重点推进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等领域的区域合作,实现周边地区更为强劲、绿色、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共同维护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安全。没有和平,发展和繁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如全球安全倡议所指出的,要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继续坚持睦邻友好、以和平方式处理领土领海争端;与地区各国共同加强各类非传统安全治理合作;妥处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以可持续安全保障可持续发展。 

  四是构建新型地区秩序,维护周边和平稳定。中国应继续支持东盟在地区架构中的中心地位,与地区中小国家共同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地区安全架构,推动地区朝着开放、包容、共赢的方向发展。


相关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网.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jpg 国家全球战略智库.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