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论坛| 人文社区| 客户端| 官方微博| 报刊投稿| 邮箱
用户名: 密码: 找回密码

学术成果

首页 > 时事评论

域内贸易便利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作者: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时间:2022-01-10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RCEP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最重要的自由贸易协定。随着协定正式生效,RCEP成为世界上涵盖人口最多、成员构成最多元、发展最具活力的自由贸易区。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报告评价:这一协定生效,将大大推动区域内部和其他经济体对该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

  RCEP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反映了成员国的哪些诉求,将为全球经济带来哪些新机遇?本期报道邀请3位专家共同探讨。

  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作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自贸协定,RCEP成员经济体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约30%,覆盖世界30%的人口。RCEP有20个章节,涵盖知识产权、竞争政策、电子商务、政府采购和中小企业等新领域。2022年1月1日起,那些在协定已生效的缔约国之间进行商品贸易的企业,将可享有92%左右的关税减免。依据经简化的原产地规则和区域累积条款,企业可以更灵活地利用这些优惠市场准入和区域供应链。

  叶海林:RCEP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贸协定,现有的15个成员国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5国以及东盟10国,从人口数量、经济体量、贸易总额三方面看,均占全球总量的约30%。协定包含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方方面面,体现出全面、现代、高质量和互惠的特点。

  RCEP正式生效后,中国与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之间的立即零关税比例超过65%。中国与日本新建立自贸关系,相互立即零关税比例分别达到25%和57%。除了降低关税,RCEP还在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检验检疫等方面形成统一规则,在服务贸易、投资等方面作出高水平开放承诺,并建立了高水平的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等规则。RCEP生效后,成员国间各类经济要素流动将更加顺畅,域内贸易便利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白明:RCEP的最大优势在于适用性较好,有助于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韧性,提升国际分工合理性。其中最大的看点在于原产地累积规则,即成员国在确定产品的原产资格时,把产品生产中所使用自贸协定其他缔约方的原产材料视为产品生产所在缔约方的原产材料。被称为“纸黄金”的原产地证书,随着RCEP的生效,将立即成为成员国享受关税减免等优惠待遇的重要凭证。这一规则实实在在地降低了产品获得原产资格的门槛,将大大提升RCEP成员国企业利用原产地累积规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区域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分工合作,提高区域内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屠新泉:资源流动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条件之一,RCEP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把总体经济体量巨大、各成员国差异巨大的亚太地区15国集合起来,构成一个共同的资源流动市场。RCEP成员国中,既有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又有中国这样经济体量巨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有老挝、越南等发展较为滞后的发展中国家;以产业结构划分,既有日本、韩国等制造业强国,也有中国等制造业大国,还有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出口大国,越南、柬埔寨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刚刚发展起来的国家,产业层次非常丰富多样,为资源流动和交换创造天然条件。在具有多样性的庞大市场中,各层级的商品、投资、技术和人员的交换和流动,将使各成员国都从中获益。

  此外,RCEP最重要的价值和贡献体现在,整合了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在RCEP生效前,15个成员国间彼此已有不少双边自贸协定,已处在较高的双边自贸水平。不过亚太地区国家间的自贸关系是较为碎片化、分散的网状结构。RCEP将成员国纳入一个“圈”,“圈”内的多个国家基于同样的规则,货物贸易零关税产品数整体超过90%,服务贸易和投资开放水平显著高于成员国间原有双边自贸协定。在共同的自贸体系和框架下,RCEP成员国间实现货物、服务、资金、技术、人员相对自由的流动,形成大规模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反映了成员国哪些诉求?

  RCEP正式生效之际,成员国纷纷关注RCEP对本国经济带来的重要利好。《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估算,RCEP的实施将使今年区域内贸易额扩大2%,增加约420亿美元,其中“日本受益最为明显”,2022年对区域内出口将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加5.5%。《澳大利亚人报》报道称,澳大利亚正在从新冠肺炎疫情中恢复,RCEP将“刺激对优质产品的投资和需求”。RCEP一次性地将澳大利亚最大的9个农业、渔业和林业伙伴纳入同一个国际经济合作框架。孟加拉国《商业标准报》报道称,RCEP生效,将为亚太地区疫情后复苏提供助力,并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催化剂。

  叶海林:RCEP自2012年开始谈判,到2020年签署协定,经历了近30轮谈判和数百轮磋商,经各方努力于2021年11月2日达到生效门槛。2022年1月1日起,RCEP对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中国、日本、新西兰和澳大利亚10国正式生效。韩国将于2月1日加入到生效实施中。剩余成员国也将在完成国内批准程序后陆续生效实施。RCEP生效后,已核准成员国之间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

  屠新泉:RCEP最早由东盟提出,中国等多国积极响应,但谈判过程并非一帆风顺。2015年,美国退出TPP谈判,亚太国家的关注重点转移到RCEP,谈判进程不断推进。中国始终是RCEP的积极推动者,尤其在2017年后,中国更加主动地加大开放力度,为RCEP谈判创造更多洽谈空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际局势发生复杂变化,但RCEP成员国都在坚持推进RCEP谈判进程。其核心原因在于:谋求更大范围的经济一体化是各成员国的共识。

  结合当前国际形势,RCEP生效实施,符合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全球供应链的风险,疫情后国际贸易物流阻塞,全球供应链受到较大冲击。因此,各国企业希望减少供应链过长、过度分散带来的风险,尽可能将供应链收缩到相对近的范围内。供应链区域化成为近两年来的重要趋势,RCEP推动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正好符合这一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不同国家防疫态度和措施的差异,更加直观地体现在防疫成效和经济复苏情况中。从全球范围来看,东亚国家普遍相对重视疫情防控,防疫效果较为显著,经济复苏进程更快。此外,亚洲国家间在地理空间、文化理念等方面都更加相近,在防疫形势较为稳定的情况下,亚太地区国家间的经贸合作更容易展开。

  白明:RCEP15个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巨大,既有新加坡这种人均GDP近6万美元的发达国家,也有缅甸、老挝这种人均GDP2000美元左右的发展中国家。在差异巨大、众口难调的情况下,RCEP的正式生效为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提供不同优势。对于发达经济体而言,RCEP将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更加合理的生产分工,发达经济体可以发挥自身竞争优势,扩大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优势产业的国际市场。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RCEP能为这些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更多机会,将原来在成员国外的贸易机会转向成员国区域内,从而使得RCEP成员国的产业链更多落在区域内国家,产生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为成员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为全球经济带来哪些机遇?

  据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估计,RCEP每年可以为世界增加2090亿美元的收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研究报告称,RCEP缔约国GDP总量占全球的30.5%,远超北美自贸协定(28%)、欧盟(17.9%)、非洲大陆自贸区(2.9%)和南方共同市场(2.4%),将“缔造全球贸易新重心”。

  屠新泉:在疫情冲击下,RCEP仍如期签署和生效,对外发出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支持自由贸易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强音,有助于为区域乃至全球疫后经济复苏提振信心。

  中国强调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国际和地区的事大家商量着办。RCEP就是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的一个重要样本。亚太地区各国关系复杂、多样性显著,RCEP贸易规则照顾到各成员国间的差异性,不强求一套标准适用于所有成员国,允许各国根据各自国情渐进式地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为各成员国加入自贸协定提供更加舒适空间,为亚太地区实现经济一体化提供了可行方案。

  叶海林:经过多年谈判,RCEP最终签署并生效,反映了RCEP成员国深化贸易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同呼声。尽管目前来看,与欧盟、美墨加三国协议等相比,RCEP的一体化程度和标准相对较低,但RCEP的谈判是一个具有东方智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无论是自贸协定标准,还是成员国规模,都是水到渠成的谈判结果,而非强制成员国达成某一设定目标。因此,未来RCEP仍有较大进步空间,发展潜力巨大。与此同时,RCEP未来的发展仍需注意几点:一是防止RCEP受到政治化干扰,二是避免RCEP区域内经济要素的流动受各国不同防疫措施的过度掣肘,三是充分考虑亚太地区其他贸易自由化安排对RCEP的制衡作用。

  白明:当前,全球经济正经历疫情严峻考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趋势抬头。RCEP的正式生效,为扭转这一局势提供合作路径,在经济寒冬中燃起希望火炬。RCEP将扩大区域内整体的贸易规模和体量,把“蛋糕”做大,帮助成员国从国际分工合作中获得更多好处。

  未来,RCEP将持续为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提供助力。对RCEP成员国来说,RCEP将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机会。RCEP减少了成员国间贸易的限制,降低贸易门槛,为成员国经济发展带来更多便利和机遇。对全球经济来说,RCEP促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有助于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恢复和全球经济走出低谷。


相关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网.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jpg 国家全球战略智库.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