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论坛| 人文社区| 客户端| 官方微博| 报刊投稿| 邮箱
用户名: 密码: 找回密码

学术成果

首页 > 时事评论

“一带一路”是万隆精神的延续

作者: 来源:南方日报 2015-04-20 时间:2015-04-23

  南方时事圆桌

 

  本期嘉宾:

 

  周刚中国前驻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印尼、印度大使

 

  张胜军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许利平中国社科院东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持人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魏香镜实习生张阿亮

 

  策划:罗彦军何舒静

 

  4月20日至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随后将赴印尼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

 

  中国与印尼的缘分不浅。1955年,周恩来总理率团出席万隆会议,秉持“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精神,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2013年10月,习主席在访问印尼时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筹建亚投行的倡议,得到多国积极响应。

 

  据报道,今年的亚非会议活动将围绕新亚非战略伙伴关系、重申万隆精神等内容。专家分析称,当今的国际局势与60年前相比更加复杂,纪念万隆会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反殖反霸迈向经济合作

 

  南方日报:与60年前的亚非会议相比较,此次会议讨论的主题会发生哪些变化?

 

  周刚:60年前参加万隆会议的国家基本都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当时主要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加强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60年过去了,有些国家发展比较快,成为了新兴的经济体,话语权也大大增加。当前亚非国家最迫切的任务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除了要继承万隆会议精神之外,还会就加强合作、谋求发展等展开讨论。

 

  张胜军:经过一个甲子的沉淀,不少亚非国家在民族及国家建设方面迈出了历史性的步伐,我认为,会议将讨论新的世界经济秩序合作这一主题,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经济合作不单单是南南合作,而是新型工业化国家如何在南南合作或者说在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许利平:60年前,广大参会的亚非国家刚刚摆脱殖民统治,参加亚非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民族独立和国家独立获得国际社会承认,目前,亚非国家面临的相似任务是如何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发展。因此,今年亚非会议将围绕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等主题开展。

 

  合作共赢继承万隆精神

 

  南方日报:中国政府关于“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立场与万隆精神“团结、友谊、合作”有何相似性?

 

  许利平:中国政府关于“一带一路”、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原则,实际上是万隆精神的延续。比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中国一再强调建设“一带一路”应该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这与当年周总理提倡的“求同存异”理念有相似之处,都体现出中国政府希望一些重要倡议能够在平等协商下得以实现。当然,这些倡议有万隆精神的时代内涵,即合作共赢。

 

  周刚:在新的情况之下,各国需要沟通合作、互联互通。互联互通不是空泛的概念,而需要充实丰富的内容。以“一带一路”为例,就需要沿线国家投入大量基础设施,需要通信金融的相通以及沿线各国的政治沟通,这样,沿线各国人民能得到实惠。现在很多国家欢迎“一带一路”和亚投行,证明这些国家看到此类倡议带来的益处。

 

  张胜军:这次亚非会议对于中国的建设“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具有重大意义。如果说“一带一路”是地区经济治理路线图,那么亚投行就是中国为亚非国家提供的公共物品,加入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参与经济贸易的互联互通,对南南合作十分重要。中国主张通过筹建亚投行、建设“一带一路”等实际合作事项实现不同国家的共同发展,这应该是中国对万隆精神的创新,也是为新时代的南南合作注入的新内容。

 

  展现维护和平坚定态度

 

  南方日报:除了参加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今年中国已经或将要开展一系列重大的外交活动,比如召开博鳌论坛、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等等,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张胜军:中国非常重视今年多个历史性纪念活动,希望人们能够铭记历史,这体现了维护和平的一种坚定态度。中国一直在发挥负责任的大国的角色,希望通过一系列多边和双边活动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实现良性互助,政治上实现平等协商,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

 

  许利平:除了参加万隆会议,今年还有很多双边外交活动,比如中国和越南建交65周年、中国和印尼建交65周年、中国和新加坡建交25周年、中国和菲律宾建交40周年等。今年是落实重要倡议的关键一年,中国想通过举办和参与这些活动,更多地回顾历史,增加对时代主题的认识,并借助重要的国际场合发出中国声音。

 

  周刚:历史把中国推到了当代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世界各方都在关注,希望中国一如既往地做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国际合作的推动者,特别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希望中国能够继续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从“求同存异”中借鉴智慧

 

  南方日报:在60年前的亚非会议上,有国家极力挑拨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关系。60年过去了,类似质疑和抹黑中国的声音依然存在。中国该如何借鉴万隆会议的智慧?

 

  周刚:中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与印度缅甸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一直信守这个原则,中国还和亚非国家共同倡导了“万隆会议十项原则”,这些原则已变成当今国际社会重要交往准则。在新形势下,中国还倡议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有些国家的质疑声音缺乏根据。

 

  许利平:当前干扰中国发展、妖魔化中国的声音依然没有绝迹,因为新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没有销声匿迹,它们总是通过妖魔化中国固化自己的霸权利益,极力维护一个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中国如果想消除一些干扰声音,仍可从周总理“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万隆智慧中得到启示。例如,中国政府提出的“亲诚惠容”、“义利观”等外交理念,已经受到很多国家的欢迎。

 

  张胜军:今天,中国在处理外部不同声音的时候,也应该坚持当年“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智慧。与中国打交道的国家有着千差万别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宗教,在与国情复杂的世界各国交往时,也应该从“求同存异”中寻求智慧。这也是万隆会议值得纪念的地方。


相关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网.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jpg 国家全球战略智库.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