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论坛| 人文社区| 客户端| 官方微博| 报刊投稿| 邮箱
用户名: 密码: 找回密码

学术成果

首页 > 时事评论

社科院报告:“一带一路”国安问题将更突出

作者: 来源:一财网 2014-12-30 时间:2014-12-30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12月30日发表最新研究报告称,目前,我国构建周边战略的基本理念形成,“一带一路”已进入实质性构建阶段。

  内陆实现全方位开放

  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表示,自2013年底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该倡议已经进入到实施阶段。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千百年来,丝绸之路不仅实现了中国与沿线各国商品的互通有无和技术、人员、思想的交流,也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与交融。

  从历史回归现实,今天,同样是在丝绸之路沿线,中国业已成为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出口市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货物贸易也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至2013年的4.16万亿美元,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量的比重则由1978年的不足1%提高到2013年的12%。

  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约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4。

  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金波说,未来5年,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升级,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对外开放战略与自贸区战略的进一步实施,预计中国将从世界各国进口货物达10万亿美元。

  李向阳介绍,“一带一路”对内有两个基本定位:

  其一,它应该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项重大举措。过去三十余年的对外开放进程一定程度上限于沿海地区,广大的内陆地区开放步伐明显滞后,而“一带一路”将把内陆地区纳入进来,实现全方位的开放。

  其二,它应该是中国新时期经济外交的主要平台。伴随中国的和平崛起进程,作为一个大国,单纯强调外交为经济服务显然已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构建能够体现“亲诚惠容”理念的经济外交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要求。

  “当然,‘一带一路’还有助于服务于新时期的周边战略、服务于海洋强国战略等。”李向阳说,基于对“一带一路”的上述定位,可以把它界定为:以运输通道为纽带,以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多元化合作机制为特征,以打造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新型区域合作安排。

  李向阳认为,与以自贸区为代表的现有区域合作机制不同,“一带一路”将会以开放多元的特征推进区域合作的进程,并有可能成为最终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个新途径。

  六因素影响“一带一路”构建

  但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构建“一带一路”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也将伴随着各种复杂的国家间利益协调,甚至激烈的国际斗争。

  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外交与安全研究室研究员朴键一认为,能否按照中国的战略构想建立起“一带一路”,不仅取决于如何有效地解决国家间的各种经济利益矛盾,而且更多地取决于如何机智地处理各种安全问题。即便是国家间的各种经济利益矛盾,也将更多地以安全问题的面目出现。

  朴键一认为,国家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社会和生态安全将影响“一带一路”的构建。

  他解释说,对于相关国家而言,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意味着首先要面对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类似的问题,如弱化和转变的国家主权、跨国界调整的生产关系、跨区域的经济风险、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不尽安全的信息情报、全球性问题的威胁,等等。

  同时,还要面临因共建“一带一路”可能会更加突出的问题,如土地、水、生物、矿藏、气候等国家资源安全、国有经济安全、国家财政安全、国家金融安全、国家农业安全、以及包括权钱勾结、地下经济、经济间谍在内的经济犯罪活动等。

  “这类问题首先必然出现于互相合作的中国与相关国家的政府和企业之间。”朴键一说,如果这类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而被进一步激化,就极有可能被美国、日本等第三国恶意地利用,使之成为破坏“一带一路”建设,离间中国与相关地区和国家关系的抓手。

  对于大多是相关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科技安全防范体系不健全,羸弱的科技安全防范意识、严重流失的科技人才、不健全的科技安全法律制度等,使科技难以有效地支撑国家的综合安全。

  朴键一说,在这种情况下,与中国共建“一路一带”,便首先把信息技术安全问题推向了极为突出的位置。中国与相关地区和国家统一产品科技标准的过程,必然会触动那些大国的利益,并使之通过相关地区和国家的利益集团设置种种障碍。

  朴键一认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构想能否成功地实现,关键在于如何充分认识和妥善处理构建“一带一路”安全环境的各种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表现方式与严重程度,首先与中国对相关地区和国家的行为方式有关,其次才与美国、日本等第三方如何介入和利用相关。

  重点推进“早期收获”

  “把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目标或者功能定位具体化并没有问题,重要的是具体化后的目标或措施如何在大战略的指导下,服务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总体目标。”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玉主认为,就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区域合作的关系来说,不仅要关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如何与区域合作互动,更应考虑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塑造新的区域合作模式。

  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国际经济关系室主任赵江林在此间表示,作为一个大的系统工程,“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因此“早期收获”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推进点。

  赵江林认为,在重点国家、重点领域和重点合作机制安排上,应大力体现“早期收获”的安排,一方面有助于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行,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中国与外部经济关系的深化。

  赵江林也建议加大金融合作,可考虑建立以新疆为中心的西部金融中心,用于满足中国西北地区与中亚5国的货币金融需求。另外,建立中国上海、中国香港与新加坡三地联动的服务人民币走出去的金融体系,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使用规模。

  此外,继续发挥一些惯常的手段,如贸易和投资,进一步密切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如加大中国与外部国家之间产品和服务的相互进口,以此形成中国和外部市场之间的对称性的相互支持。目前的关键是将进口的产品结构从原材料、中间产品、资本品转化为消费品。

  赵江林还建议中国应继续加大对周边国家的投资,在支持周边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重点是加强产业园区的建设。“产业园区的建设,不仅有助于建立中国与周边国家内在经济联系的外化平台,同时也是共同增长体系形成的核心基础。”赵江林说。

  


相关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网.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jpg 国家全球战略智库.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