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论坛| 人文社区| 客户端| 官方微博| 报刊投稿| 邮箱
用户名: 密码: 找回密码

学术成果

首页 > 时事评论

第八届国际东亚学学术论坛召开,学者建议培育民众对东亚区域合作的认同

作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4年09月20日 时间:2014-09-22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记者郝欣 曾江)东亚地区的安全、合作和发展问题是东亚各国学术界十分关心的问题。在9月12—14日于沈阳召开的第八届国际东亚学学术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7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东亚地区的秩序重构——迈向成熟的伙伴关系”展开讨论。

  在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林灿铃看来,东亚国家山水相望,唇齿相依,客观存在的地缘关系决定了本区域合作发展的方向。他认为,历史已经证明,“和”则共赢,“分”则两败俱伤。我们须吸取历史教训,立足当今、加强合作,尤其是环境领域的合作,致力于建立健全本区域的伙伴关系,促进区域环境合作机制早日形成。

  区域经济发展是各界普遍关注的领域,与会学者就东亚经济体的挑战与变革、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东亚经济的新视角等议题发表了看法。复旦大学教授宋国友认为,东亚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呈现较明显的竞争态势。区域内国家和区域外大国都有各自偏好的FTA(自由贸易协定)选择。在FTA竞争过程中,各主要经济体体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竞争模式。面对FTA竞争,中国要多管齐下,在维护自身正当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推动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沈铭辉说,20世纪80年代以前,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基本主导了历次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谈判进程。20世纪末的欧盟一体化和21世纪初的东亚合作对美国在多边贸易体系中的地位构成挑战,迫使美国不得不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撬动多边贸易谈判。在此过程中,作为美国力推的自由贸易协定,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对东亚合作、亚太经济一体化和多边贸易体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新一轮国际贸易规则转变期内,中国需根据自身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适时调整贸易策略来应对挑战。

  另外,与会学者认为,东亚区域整合不只是自上而下的过程,如果离开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这一过程或难稳定持续。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范士明表示,在现代社会,公众舆论的作用日益增大,东亚区域整合自然离不开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从国家层面看,政府要开展更加主动的公共外交,培育民众对区域合作的认同和信任。从媒介层面看,新闻媒体是各国公众最重要的信源,承担着重要的事件解释和意见集散功能,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从民间层面看,民众间的有效沟通和换位思考对增进相互了解十分重要。

  论坛由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亚洲研究所联合举办。

  


相关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网.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jpg 国家全球战略智库.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