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论坛| 人文社区| 客户端| 官方微博| 报刊投稿| 邮箱
用户名: 密码: 找回密码

学术成果

首页 > 时事评论

专家:对于东亚合作的前景大可不必如此悲观

作者:王玉主 来源:中国网 2013-04-08 时间:2013-04-09
  

  引文:无论是美国的“亚洲再平衡”,还是中日钓鱼岛摩擦,都使得政治安全考虑成为超越经济利益之上的制约力量。然而,正如各方将在博鳌论坛上所要表达的,分歧并没有改变这个地区中各国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本质。

  中国网4月8日讯 一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再次将世界的焦点汇聚到了东亚。

  3月26日,中日韩三国在韩国首尔启动中日韩自贸区首轮谈判,这个积极消息让人们感到东亚合作开始了新的历程。因为自去年年底中日韩三国艰难达成2013年启动三边自贸区谈判的协议后,中日两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争端不断加剧,让很多人为中日韩自贸区的前景担忧。因此,此次中日韩三国新领导人如期启动自贸区谈判的决定不仅给三边自贸区带来了希望,也为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创造了一个积极的氛围。

  作为立足亚洲,以促进和深化本地区内和本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间的经济交流、协调与合作的论坛,博鳌正在把自己打造成亚洲国家凝聚共识、推动合作的平台。

  当前,东亚合作面临着多元框架竞争、新的地区合作架构正在博弈中孕育的阶段,很多人因此对东亚合作前途感到悲观,尤其是一些人认为,美国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以来,东亚合作以“10+”为主的合作框架已经被架空,而这又意味着中国在东亚合作中潜在影响力的丧失。

  但实际上,对于东亚合作的前景大可不必如此悲观。一则推动地区合作的基本经济利益关系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二则东亚合作从来就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进程,出现坎坷十分正常。也就是说,虽然目前看东亚合作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影响,无论是美国的“亚洲再平衡”,还是中日钓鱼岛摩擦,都使得政治安全考虑成为超越经济利益之上的制约力量,但正如博鳌论坛需要展示的,同时也是各方将在博鳌论坛上表达的,结构性因素遮盖了各国经济合作上的共同利益,但并没有改变这种相互依赖继续存在的本质。中日韩自贸区逆境中的推进就是这方面很好的例子。

  对于中国来说,推动东亚合作是符合我们的发展要求的。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番的目标,新一代领导人也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理念,实现这些目标都离不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而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能源资源约束提升、人口结构变化造成的人口红利消失、环境保护压力加大等因素,都使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还不得不逐步实现从出口导向转向依靠内需增长模式,困难可想而知。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需要稳定的国际市场支持,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平稳过渡。

  我们都知道,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成功的一个因素,就是逐步融入地区经济,与地区/界经济形成了双边、多边以及区域范围的良性互动。东亚地区作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不论是规模庞大的区内贸易,还是以大量国际直接投资为纽带的成熟的地区生产网络,都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在西方国家纷纷陷入各种发展困境的时候,推动东亚合作不仅是中国的需要,也是其他亚洲国家共同的要求。经济增长预期的普遍下调则加重了亚洲国家对于加强合作、互利共赢的共识。即使作为美国盟友的日本,虽说随时会加入TPP谈判,也不可能完全甩开东亚,尤其是该国企业直接投资利润最高的中国。因此,以经济议题为主的博鳌论坛应高举合作的大旗,凝聚亚洲力量。

  上面我们说各方对推动东亚合作的收益认知是积极的,但真正合作协议的达成包含着超越经济利益的考虑。因此,对于东亚合作前途不必悲观,因为维系各方合作的利益基础仍在;但也不可以过于乐观,因为东亚合作面临的结构性约束短期内并不会轻易消除。东亚合作多框架竞争的局面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沉淀,从而形成新的区域合作安排。

  从过去一个时期东亚合作的历程看,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原本作为东亚合作主渠道的“10+3”合作最初遭遇日本“掺沙子”战略的挑战,“10+6”框架的出台实际上使“10+”陷入停滞局面,以“10+3”和“10+6”为基础设计的自贸区倡议也只能被搁置。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促成了中日韩合作的突破,避开了中日主导权之争的中日韩合作迅速迈上了自贸区建设这个台阶。但在美国的“亚洲再平衡”战略和TPP谈判的强烈影响下,中日韩合作政治基础不够牢固的缺点暴露无遗。

  面对以东盟为中心的东亚合作框架陷入困境,东盟提出了意在维护其东亚合作核心地位的地区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东盟虽声称RCEP的最终指向与TPP一样都是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但我们还是看到了两个框架并存的可能前景。东盟在2012年11月召开的第21次领导人会议上已经宣布了RCEP协议谈判的指导原则,并把2015年年底设定为谈判结束的时限。很多观察者认为RCEP由于缺少强有力的主导者,而且各方的开放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的存在,可能较难取得实质性进展。

  但到目前为止,参与的16个成员都表示了积极的态度,并且美国也没有表示反对。另外,中日韩合作的任何进展对RCEP来说都将是利好消息。目前,中韩自贸区谈判正在进行中,这可以被看成是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一部分,也将对RCEP有所贡献。

  另一端,美国在奥巴马政府连任后继续全力推动TPP,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加入已经使TPP谈判从P9扩展到P11。目前,这11个国家已宣布要在2013年年底完成谈判。TPP的这种积极进展对部分未加入其中的东盟成员产生了很大吸引力。由此看来,未来形成TPP和RCEP两个框架并存的局面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东亚合作的前景到底会怎样呢?其实这不是一个外生于中国的作用和努力的进程。作为东亚最大的国家,中国的选择自然会影响东亚合作。从过去东亚合作的发展历程看,中国应该做些调整,以推动东亚合作的健康发展。

  首先,要放弃主导进程的思想,而代之以合作收益作为参与合作的追求。一方面,未来一个时期,保持经济增长是中国的主要任务。另一方面,中国参与区域合作都是从跟进战略开始的。一旦中国开始谋求主导地位,崛起效应导致的信任缺失就使东亚合作陷入竞争而停滞不前。因此,要突出合作的共赢性,以收益作为中国参与合作的主要目标。表现在对于正在形成的以RCEP协议为主的东亚合作框架,应积极参与、全面支持,帮助RCEP在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上发挥积极作用。

  其次,放弃应对思想,从自身发展需求出发推动东亚合作。美国高调推动TPP,确有针对中国之意,但更主要的还是为了维护和扩展它在亚太的利益。我们的宣传中把TPP说成是我们需要全面应对的敌人,虽说没什么错,但也没有用。因为我们非要把自身参与推动东亚合作说成是应对TPP的对策,并不会改变TPP的性质,也不能阻挡它的进程,倒不如从把东亚合作看成自身发展的需要。毕竟,就算没有TPP,我们也一样要寻求加强东亚合作。况且,这种对抗思想并不是人人喜欢,东盟就不希望把RCEP说成是应对TPP的,尽管实际上可能有这样的考虑。

  最后,应该树立共同应对挑战、合作共赢的思想。在这方面,博鳌论坛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作为官员、学者、企业家交流的平台,博鳌论坛倡导的主题本身就可以发挥引导作用,增进共识、扩大合作。(王玉主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报道》供稿)

  
相关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网.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jpg 国家全球战略智库.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