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论坛| 人文社区| 客户端| 官方微博| 报刊投稿| 邮箱
用户名: 密码: 找回密码

学术成果

首页 > 时事评论

李向阳谈中印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

作者:李向阳 来源:中国网 2012-11-22 时间:2012-11-27

  时间:2012年11月22日 15:00

  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党委书记、研究员 李向阳

  简介:第二次中印战略经济对话将于11月26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此次对话是“中印友好合作年”的重要活动之一,将就双边贸易问题,以及双方企业相互投资等问题进行“全面和有益的讨论”。社科院亚太所党委书记李向阳做客中国网演播室,就中印双边经贸关系以及中印战略经济中的分歧与共同利益为广大网友做一个解读。

  

  中国网:

  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第二次中印战略经济对话”将于11月26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这次对话是中印友好合作年的重要活动之一,将就双边贸易和中印企业合作的问题展开讨论。本次中国访谈邀请到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李向阳先生就中印关系的共同利益和分歧给大家做出解读。

  欢迎您做客中国访谈。


  李向阳:

  您好!

  中国网:

  在这次的中印战略经济对话中的关注点是什么?

  2012-11-22 15:07:30

  李向阳:

  这次的主题是注重科学发展,共创新型合作,我想这次主题有两个背景值得关注。

  第一,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对新兴经济体和中印两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使得在过去几个季度中,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率都在明显减速,因此,中国和印度都面临了如何来应对全球主权债务危机这样一个全新挑战。

  第二,值得关注的背景是亚洲区域合作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刚刚结束的东亚峰会上,东盟提出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不仅包括东盟,而且包括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大国,可以说为中印在一个新平台上的合作提供了机遇。

  2012-11-22 15:07:41

  中国网:

  其实我们知道,在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方面,中印关系对于维持南亚次大陆的和平稳定局面,以及两国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想知道目前中印双边关系是怎样的情况?

  2012-11-22 15:09:08

  李向阳:

  中印双边关系从两个层面可以讨论。

  第一,全球层面,中国和印度是被世界公认的新兴经济体中增长潜力最大、前景最好的两个大国。在某种程度上,中印两国的经济增长可能对全球格局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国对印度洋的开放,走向印度洋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我们看到我国政府把云南界定为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向西南开放就是向印度洋地区开放。而印度比中国还要早,在九十年代后期印度就提出了“东向战略”(向东看战略),近几年它进一步把这种战略升级为接触和参与东亚事务的战略。中国在进入印度洋的同时,印度也在进入太平洋,所以,中印两国的合作及发展,不仅对全球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地缘的印度洋、太平洋这两个地区的合作及稳定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012-11-22 15:09:29

  中国网: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而印度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当前形势下,双边的经贸关系是怎样的基本格局呢?

  2012-11-22 15:10:44

  李向阳:

  过去十几年中,中印贸易的增长速度是增长非常快的,从十几年前只有20亿美元/年的贸易额,到去年已经超过的700亿美元/年。在这十几年中,差不多以几十倍的增速在发展。与此同时,中印之间,尤其是中国近些年企业走出去,对印度投资的速度也在增加,这种贸易和投资的高速增长,以及相互紧密的联系,使得中印作为世界上最受关注的两个新兴大国,对双方各自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现在中国是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从进口来看,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印度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已经上升到前10位,所以,中印两国的经贸合作发展是非常迅速的。

  2012-11-22 15:10:58

  中国网:

  目前有一个巨大的贸易逆差问题,您怎么看?

  2012-11-22 15:12:19

  李向阳:

  贸易逆差是中印经贸合作中面临的最受关注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印方对近年来中印贸易不平衡问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批评和质疑。这是双方迅速扩大的经贸联系带来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中印两国经济结构所决定的。比如去年双方经贸往来中,中国对印度的贸易顺差高达几百亿,差不多相当于整个贸易额的30--40%,今年的贸易顺差在前几个月又在进一步增加。

  刚才提到这和两国的经济结构有很大关系。印度长期以来,尤其九十年代的印度,类似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来,它的发展主体是服务业。有一个统计,印度的服务业差不多占到整个国民经济的60%,而制造业(工业)还占到不足30%,这和中国形成的巨大的反差。印度是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过去二十多年来,印度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服务业,尤其是承接来自发达国家服务业的外包。而中国走了一条以制造业为主的发展路径,中国就产值来说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大国。

  这两个国家在发生经贸往来的时候必然会出现一个结构性矛盾,我们知道服务贸易跟商品贸易相比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商品贸易中可参与国际贸易的比例要高,因为很多服务是无法进入到国际贸易领域的。而印度服务贸易还有一个特征,刚才提到了它是一种承接式、外包式的,比如给发达国家编程序,直接就用了,不可能编完的程序再卖一部分给中国,经济结构的巨大差异是导致双方贸易不平衡的最主要原因。当然这个问题也是中印战略经济对话需要认真处理的一个议题。

  2012-11-22 15:12:36

  中国网:

  贸易结构有很大的差别,但是我们是不是还在一些领域有重点合作呢?

  2012-11-22 15:15:09

  李向阳:

  当然,这就涉及到未来的发展前景。刚才提到印度是一个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印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意识到,单纯依靠以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对它自身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一个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服务业吸纳的就业能力是有限的。而印度现在总人口规模增长仅次于中国,每年有上千万的新增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就业仅靠服务业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印度从2012年开始的“十二五”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把经济再工业化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实际目的就是通过未来一段时期的努力,要使制造业和工业加快发展,来解决国内的就业压力。

  2012-11-22 15:15:23

  李向阳:

  中国的制造业要比印度发展快,因此在印度再工业化发展进程中,中印能够找到很多合作的领域,尤其在投资领域。中国很多在工业化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的发展,一些民营企业的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已经走到了印度前面,可以参与印度再工业化过程中的投资。还有一个合作领域是基础设施,这里中印有一个巨大的反差。

  国际上公认,中国的基础设施在发展中国家中做得是最好的,而印度的基础设施,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大国里是相对滞后的。记得前不久印度出现大规模的停电,波及到上亿人口,从那个事件中可以看到印度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所以,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中对未来印度的投资空间非常大。

  2012-11-22 15:16:40

  中国网:

  在能源领域怎么样?

  2012-11-22 15:17:35

  李向阳:

  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双方合作没有像其他领域空间那么大。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和印度都是依靠自身能源供给无法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都需要从国外进口。所以,中国和印度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石油进口的主要需求者,但是这样一种需求,也给中印在国际问题上的合作和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合作,创造了一定的空间。比如说为维护全球能源的稳定,维护石油通道的安全,像中东地区是印度和中国的主要石油进口来源地,我想会有共同的利益,在这上面有合作的空间。

  2012-11-22 15:17:44

  中国网:

  是不是有一些阻碍的因素影响了我们两国的深化合作呢?

  2012-11-22 15:19:21

  李向阳:

  仅有贸易领域来看,这种阻碍是贸易不平衡,带来中印之间的贸易摩擦特别明显。我们说贸易摩擦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印两国经贸高速发展带来的一个副产品。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涉及到两国之间,在市场开放方面还有一些差异,比如印度到现在没有完全认可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世界上除去少数发达国家之外,绝大多数都已经认可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了,但是印度没有。基于这种考虑,印度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截止到现在,一直是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提出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全世界所有国家排在一起,它对中国诉讼的数量排第三,排在欧盟和美国之后五,在发展中国家中,它对中国提出反倾销诉讼是位居第一。从这些数字中可以看出,中印两国的合作还有一些障碍。

  2012-11-22 15:19:31

  中国网: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理念上是不是存在一些分歧?

  2012-11-22 15:21:15

  李向阳:

  理念上的这种分歧可能和经济发展的起点不一定有关。从刚才提到的经济结构上,印度是以服务业为主,中国是制造业,这种经济结构决定了在很多经济政策上有很多很大的差异。

  2012-11-22 15:21:50

  中国网:

  美国在中印关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比如美国重返亚太与新丝绸之路计划。

  2012-11-22 15:21:54

  李向阳:

  美国回归亚太首先影响到的是东亚地区,尤其是东南亚、东盟以及东北亚的日本韩国,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但是近一段时间内我们看到美国回归亚太越来越把印度捎带进去,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和美国回归亚太的基本目标联系在一起。美国回归亚太的基本目标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经济目标,要分享亚太经济高速增长带给它的收益;二是应对中国迅速崛起所带来的挑战。我们知道,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一直处在相对低迷的状态,美国人自己要为整个回归亚太买单,这个难度是比较大的。所以,用外交和国际关系中的术语来说,美国人使用一种巧实力,所谓巧实力,就是找一些这个地区的国家来服务于他们的整个目标。印度在美国人看来,是一个能够制衡中国迅速崛起的候选国。长期以来,因为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中印军事对抗,中印之间的边界划定迄今也没有完全结束。更重要的是印度对待中国有一种特殊心理,我把这种特殊心理称之为“中国参照系效应”。

  2012-11-22 15:22:04

  李向阳:

  印度,尤其是印度媒体包括知识界的一批人,做什么事情都要和中国比一比。比如说,印度发射卫星了,这个卫星赶上中国什么水平了?甚至把孟买和上海进行比较,方方面面都要和中国比一比。因为作为印度来说,它和美国比、和欧洲比没有意义;和东南亚的小国比也没有意义,因为经济规模和国家规模差别太大。唯一可比的就是中国,而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又是走在印度前面,这么一种心理使得美国人看来可以利用印度这种心理。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看到一个新的概念,“印太”概念,过去大家经常提到的是亚太的概念,亚洲太平洋,现在美国人包括澳大利亚、日本和印度,都在越来越多的使用“印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概念来试图取代大家经常说的亚太概念,实际上是把印度放到整个美国回归亚太的战略中来,所以,美国回归亚太战略的实施客观上正在拉印度成为他们的一个盟友,从而制衡或者平衡中国迅速崛起对整个地区格局所产生的影响。

  2012-11-22 15:23:12

  中国网:

  刚才您提到了边境问题,印度也卷入了南海之争,这是否会对中印两国的战略经济对话造成巨大的挑战呢?

  2012-11-22 15:25:11

  李向阳:

  这个问题有负面影响,但是对这个问题不能高估,首先印度不是南海问题的申诉国,中印在南海问题上没有领海和领土之间的分歧。印度进入南海,更多是有点凑热闹,我把它戏称为凑热闹。其他大国,美国参与进来,日本参与进来,印度作为这个地区的大国,它觉得要参与到亚太事务中去,尤其是要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这种联系,参与到南海事务中,觉得显示了它作为一个大国的举措和标志,它是这么一种心态。所以,如果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我们说它不会对中印两国的经济合作产生实质性或者是致命的冲击和挑战。

  2012-11-22 15:25:24

  中国网:

  中国和印度作为两个快速发展的大国,您刚才也说到了由于政治经济体制和意识形态的不同难免会造成一些摩擦,但其实两国还有一些共同的利益的,您能否罗列一些我们有哪些共同利益诉求?

  2012-11-22 15:26:19

  李向阳:

  这种共同利益可以划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全球层面。全球层面的共同利益,中国和印度是两个新兴大国,也是金砖国家中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从经济前景来看也是国际上最看好的。因此,中印两个大国对未来的全球治理有着很多共同的利益。因为我们知道传统上是有现行的国际秩序、现行国际规则都是由发达国家来制定的,作为两个新兴发展中国家在它的崛起过程中,必然要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包括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国际金融改革,中印都有共同的利益。再比如,这两个国家都面临着工业化的目标,在实现工业化的目标上也受到了相似的约束,比如说气候变暖,为扼制全球气候变暖所制定的“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我们知道金砖四国就是以中印为主的。

  为什么中印在这个问题上就能从一开始站在一起呢?因为我们的两国工业化都没有完成,我们都面临着未来几十年继续推行工业化,工业化必然使温室气体排放,不能像发达国家可以做到绝对的下降和绝对的减排。如果对中国和印度给出一个绝对减排的上限,那么这两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可能都要受到制约。所以,我们的工业化需要外部给我们创造一个合适的发展环境,发展的秩序和规则。

  第二,双边层面。我们很多重大的经济政策也有共同的利益,比如开始提到的面对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以及2008年开始面对的全球金融危机,这两个大国在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上有很多共同之处,因为我们一方面都要尽可能减少来自欧美国家的这种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危害,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不需要像他们那样,因为金融泡沫不是我们制造的,是他们制造的,所以在很多经济政策选择上,我们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2012-11-22 15:26:38

  中国网:

  两国在经济发展上是不是也有相似之处,比如说我们的科学发展观和他们所说的包容性增长,我们中国有“十二五”计划,他们也有。

  2012-11-22 15:34:04

  李向阳:

  印度是发展中国家中有中长期规划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这和印度二战独立以后曾经一度推行过社会主义模式有关系。虽然后来印度通过改革不再实施传统意义上的所谓社会主义模式,但是印度的宏观经济管理,包括中长期计划和规划就继承下来了,并且对印度经济的高速增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和你刚才提到的这种中长期规划很相似。

  我们刚才提到了印度的包容性增长和中国的科学发展,为什么有相似之处呢?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是人口大国,同时,又是以农业为主题的人口大国,因为在印度走向改革开放之前和中国走向改革开放之前,人口主体都是农村人口,在进入工业化过程中必然需要解决农村和城市间的收入差距。所以,使整个经济发展带来的这种成果惠及多数人,这是这两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国情的一个必然要求。

  2012-11-22 15:34:18

  中国网:

  在短期调控政策和改革政策方面,两国有没有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

  2012-11-22 15:35:03

  李向阳:

  当然,宏观经济调控,比如现在我们就面临了共同的难题,就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和印度都实施了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但是,在实施一段时间以后,人们发现这种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了一个负面结果,就是通货膨胀。中国通货膨胀上升了,同时,印度的通货膨胀率更高。长期以来印度的通货膨胀率,最新统计今年仍可能达到8%以上,明年会好一些,但也有7%,就是经济刺激带来通货膨胀。

  面对新一轮的主权债务危机,通货膨胀没有被压下去的同时,又不得不再度实施新一轮的经济刺激,这样两国都面临了这样一个两难选择问题,外部压力需要中印实施刺激型经济政策,但是对国内经济过热的担心,使得我们又受到一定的约束,这是非常相似的

  包括资本流动也是这样,由于新兴经济体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大量的热钱流入,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第三季度,由于主权债务危机使得短期资本流动又从中国和印度流出,近一段时间,由于美国、欧洲和日本实施这种极度宽松货币政策,又使得国际资本重新回流。所以,我们作为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体,面对着很多相似的困难和挑战。

  2012-11-22 15:35:13

  中国网:

  这次中印战略经济对话对于解决这些困难和挑战有没有一些帮助呢?

  2012-11-22 15:42:02

  李向阳:

  毫无疑问肯定是有帮助的。

  第一,在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方面,我们如何应对新一轮的主权债务危机,如何应对美国、欧洲、日本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印需要在这些重大问题上,至少短期内的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协调。

  第二,中长期来看,中国召开十八大以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印度现在也面临了新一轮改革的问题。因为一开始提到的,中国和印度在过去一年内的经济增长率都在下调,甚至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潜在增长率也在下降,未来将进入一个比较低的潜在增长,比如说8%可能成为我们未来的一个长期的潜在增长率。印度实际上也面临了这个问题,今年年初,印度央行曾经明确提出,调低了印度的潜在增长率,把它从原来的9%以上调到了7.5%,这种调低潜在增长率为两国实施下一轮结构改革创造了一个条件。

  我们维持一个可持续的增长率,为我们的结构调整,我们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印度也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比如说开放,印度的零售业开放现在是争议比较大的。再比如印度经济中面临长期困扰印度财政的问题是财政补贴,对粮食、尤其对燃料的大量补贴,使得印度财政负担不堪重负,已经成为威胁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我们看到双方在调结构、改革经济体制方面也有共同之处。

  2012-11-22 15:42:15

  中国网:

  20号的时候,外交部发言人就说“中印二次战略经济对话”将要促进投资领域,并且探讨的双方的投资环境,在您看来,印度的市场开放状况以及投资环境是怎样的?

  2012-11-22 15:45:28

  李向阳:

  印度从总体来说,至少和中国相比,它的市场开放度要低于中国。无论是关税水平,还是投资的限制措施,都要比中国高出一个等级。刚才提到尤其是商业和零售业这块,印度对外国资本限制非常多,限制程度也非常高,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要加强两国之间的投资进一步深化,需要在市场准入方面做出更多的让步,中印都需要继续加大这种市场准入的力度,从而为双方相互投资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前面曾经提到印度的再工业化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供需互补关系,所以,这一轮谈判和战略对话把促进投资放在重要的位置,我想这是一个必然的要求。

  2012-11-22 15:45:47

  中国网:

  会不会变成“中国投资,印度制造”?

  2012-11-22 15:47:06

  李向阳:

  我想这种说法过于乐观。

  2012-11-22 15:47:22

  中国网:

  为什么呢?

  2012-11-22 15:47:29

  李向阳:

  因为一个国家,尤其对印度这样的大国来说,它的改革不会在一朝一夕出现根本性的改变。从过去印度独立以后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每一次都是渐进式的,它不太像其他一些小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会出现突变或者激进的改革,这种渐进式的改革,我们不能期望在一夜之间,改革进程或者原来的市场准入限制、原来的关税壁垒过高一夜之间全部拆除,这是做不到的。

  另外,印度本身对中印之间战略互信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前面提到的从地缘上,从双方的领土划界问题上,还没有完全做到一种战略互信,这样接纳中国的投资方面,实际上是有限度的。包括最近几年,我们看到很多中资企业进入一些港口,都遭到了印度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和理由的拒绝,所以,如果把“中国投资,印度制造”它作为两国的合作口号,我想会吓坏印度人。对小国来说这是可以接受的,但对一个大国,说另外一个国家,你的制造多数或者相当大一部分来自另外一个国家,这是难以接受的。因为从我们的经验来看,我们在接纳外资的时候,我们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也寻求投资的多元化,所以单纯用“中国投资、印度制造”作为一个两国合作的方向,可能有点夸大了,但是,我想在这方面的合作空间是非常大的。

  2012-11-22 15:47:37

  中国网:

  其实早在2003年,当时担任印度总理的瓦杰帕伊在访华时就说到要建立一个中印自由贸易区,我想知道这个中印自由贸易区进展怎么样了?为什么难产呢?

  2012-11-22 15:49:10

  李向阳:

  现在中印自贸区的可行性研究已经进行了好几年,之所以进展没有预想那么快,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两国的产业结构方面还存在很多竞争性,一方面有互补的,另一方面也有竞争的。比如,印度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印度也是一个劳动力大国,而中国短期内还不能完全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类似这样的产业,在国际上我们就是相互竞争的。

  还有一些产业,印度就没有竞争力,不仅在国际市场没有竞争力,在国内市场也没有竞争力,一旦两国签订自贸区协定以后,中国大规模进入,印度担心它的民族产业就会被摧跨,这是从产业竞争结构的角度。

  第二,任何的自贸区协定,尤其是大国之间签署的自贸区协定,都必须依靠政治互信和重大战略问题的基本共识,这需要中印双方进一步的沟通和加强合作,来逐渐消除的。

  第三,自贸区协定没有预想那么快,对亚太地区包括中印两国地缘政治的认知,还是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尤其像前面提到的,印度国内有一批人,如果把它自身界定为美国回归亚太来平衡中国的一股力量,双方在自贸区层面的合作就会受到一定的阻碍。但是,我们说现在也有一个值得欣慰的事,就是刚才我们提到的,在刚刚结束的东亚峰会上,RCEP自贸区协定,把中国和印度放在了一个平台上,中印可能在这么几年单独双边的自贸区协定存在障碍,但是现在有了一个第三方的平台,为中印两国开展自贸区层面上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契机。

  2012-11-22 15:49:29

  中国网: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李院长做客中国访谈,为广大网友深入分析了当前中印双边经贸关系,谢谢您!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相关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网.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jpg 国家全球战略智库.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