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论坛| 人文社区| 客户端| 官方微博| 报刊投稿| 邮箱
用户名: 密码: 找回密码

社科要闻

首页 > 社科要闻 > 详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破格晋升职称人员心得体会之四:持续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险机制

作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时间:2024-12-31

  王向楠,男,1984年6月生,经济学博士,2024年6月破格晋升为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室副主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人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专业导师,兼任中国保险学会理事等。主要从事保险、养老金融领域的研究。在AMI顶级、权威期刊及SSCI一区期刊发表论文15篇,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7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一、制度创新拓通道 人才培养筑高台

  大力推进职称破格制度改革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职称破格及指标调剂规程》指标设置统筹兼顾、科学合理,程序安排严谨有序、简洁高效,突出质量导向,强化公平机制,展现了制度设计的系统性与创新性,为青年学者搭建了奋发有为的平台,极大地激发了青年学者的科研热情与创新活力。

  我于2021年聘至副研究员岗位。因为所在研究所职称评审竞争激烈,我和同事们面临着很大压力。记得在2023年11月的一次全所大会上,所里逐字逐句传达了当年的评聘通知和《职称破格及指标调剂规程》,细致讲解了规则的核心要点,并鼓励我们认真对照标准,努力做出更多高水平研究成果。

  我很受鼓舞,认真做了准备,享受到畅通职称评审通道的红利,于2024年6月破格晋升为研究员。这让我有更好的条件开展科研活动,激励我笃行致远、创新突破。在此之前,所里已有两位青年学者破格晋升了职称。我明显感受到身边的学术氛围越发浓厚,全所年轻同志普遍更加潜心治学、努力进取,积极投身于有意义、有难度的科研工作。职称破格制度的实施,将厚植学术沃土、涵养人才生态,为我院新时代科研事业的发展持续注入创新活力。

  二、科研沃土促成长 多维赋能助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工作。院所两级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成长平台,让我们受益匪浅。

  一是开展前瞻研究。2020年,所里在划分重要研究领域时,明确让我和研究室同仁大力研究养老金融相关问题。该领域在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被明确提出,并与其他几个领域一道,构成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上的“五篇大文章”,其重要性迅速上升。我们在这方面占了一定先机。

  二是参与集体攻坚。在参与关乎全局、关乎长远、关乎根本的金融经济问题集体攻坚时,我加深了对系统性风险、数字科技赋能、普惠、气候变化等概念、理念的理解。

  三是进行实地调研。风险管理和保险的“因地制宜性”强,更需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我在入职当年,就与资深专家们奔赴多地开展调研。例如,到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了解金融保险扶贫、到河南省了解农业保险、到四川省多地了解城乡统筹中新市民的养老保险、到天津和宁波了解医疗纠纷化解和保险服务创新、到深圳了解全国率先试点的巨灾保险和机动车保险市场化改革等。这些调研实践不仅让我收集了丰富的素材,更助力我抽丝剥茧、直击关键。

  四是开展国际交流。在我院运行成熟的制度保障及多位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我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者,顺利到全球两所著名大学访问交流。这让我深度考察了先发国家在健康和养老金融、资产管理等方面的政策与实践,也了解了多国学者对中国相关情况的看法。

  三、耕耘保险探前沿 努力服务新时代

  我在研究保险时,注重从党和国家大局出发,思考问题、认识问题、判断问题。通过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我发现自己在企业(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部分长期护理保险、金融“五篇大文章”中的普惠保险和数字保险、金融治理和开放中的保险业、部分层次的农业保险、部分生态保险、耐心资本等问题上的日常积累尚可,但对于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互助性养老服务、医保支付及基金管理、科技保险体系、航运保险、贸易风险防控等问题的研究还要下更大功夫。

  目前,我正在以下方面开展研究及相关准备工作。一是收集并整理中国学界对保险保障、民生金融等领域的重要观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论述、新思想,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和阐释宣传打好坚实基础。二是比较中国和欧美在历史上对重大风险损失事件进行保险和融资的方式,挖掘背后深层次的生产力和文化原因,以史鉴今、学以致用,为保险机制的理论建设和实践创新提供启示。三是总结参与撰写《中国金融学》教材的宝贵经验,拟着手撰写一本《中国保险学》教材,为建设中国金融学核心课程教材体系、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作出一点贡献。这些工作对我而言是大挑战。我将不断努力,深耕专业,力求产出高质量成果服务新时代。

 

  王向楠主要代表作

  1.《中国大病发生及治疗的地理分析》(论文),《地理学报》2024年第3期。

  2.Clan culture and participation in FinTech-based risk sharing(《家族文化与参加基于金融科技的风险分摊》)(英文论文),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太平洋金融研究》)2023年第83卷。

  3.《美国医疗保险对药品价格的控制——对<通货膨胀削减法案>的分析》(论文),《保险研究》2023年第6期。

  4.How is Fintech reshaping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New evidence from InsurTech and insurance sectors in China(《金融科技如何重塑传统金融市场?来自中国保险科技和保险业的新证据》)(英文论文),《China Economic Review》(《中国经济评论》)2023年第80卷。

  5.《保险系统性风险的形成、外溢和监管》(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5月版。

  6.《中国财产保险运行:政策与市场》(专著),商务印书馆2020年10月版。

  7.《保险发展、产业间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论文),《金融评论》2019年第6期。

  8.《市场竞争与价格离散——影响机理和经验证据》(论文),《中国管理科学》,2018年第11期。

  9.《寿险公司的业务同质化与风险联动性》(论文),《金融研究》2018年第9期。

  10.《保险费率市场化效果的解释和评估》(论文),《经济学(季刊)》2017年第3期。


相关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网.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jpg 国家全球战略智库.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