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的位置:首页 > 2013年第4期(总第190期)
2013年第4期(总第190期)
站内搜索
编 者 的 话
作者:  来源:当代亚太2013年第4期  时间:2013-09-17
    本期的重点话题是,中国本位下的亚太地区大国关系和战略评估。在美国布局亚太的大背景下,中俄战略关系成为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王树春和万青松讨论了新型中俄关系的性质特征,以及双边关系深化的内部和外部驱动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对中俄关系未来的拓展空间和结盟的可能性做出了预判。思瑞坎从印度学者的视角向读者揭示,印度对华“对冲”战略形成的客观和主观因素是什么。同时值得关注的是,他深度挖掘出印度看待中国崛起积极的一面,特别是印度不参与任何遏制中国联盟的战略信号释放,这正是未来中印新型大国关系建立的基石。曾向红主要研究了美国中亚政策的实施途径和效果。他着重分析了,在介入中亚事务的过程中,美国的政策选择方向如何给中亚局势稳定带来负面影响,并损害了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目标实现。这在某种程度上给中国的中亚政策,特别是所谓“西进”战略,提供了政策反思空间。

  本期的另一关注点是对中国与周边国家海上争端的学理探究。聂文娟关注的问题是,东盟令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处于被动的原因。她认为,东盟作为弱者采取了一种“反领导”策略,在南海问题上通过身份建构,逐步引导中国按照其政治目标和议程行事。这一结论本身虽然富有争议性,但其分析视角独特、颇具新意。李德霞试图从菲律宾主流英文媒体报道的视角分析黄岩岛事件的进程和背后因素。她结合新闻传播学和国际关系的科学实证方法,深入挖掘出相关报道中可能引起国际问题学者关注的问题和信息。曲波梳理了近代以来的相关国际条约,为揭露日本挑战二战国际秩序、非法占据钓鱼岛提供了法理依据。目前从这一视角论述钓鱼岛主权归属的研究较少,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既有研究的不足,同时为中国的海洋维权提供了一定国际法依据。

  另外,上期《民主国家组成的联盟更持久吗?》一文刊发后,唐世平教授对于主要模型的运用提出了商榷性意见。在与作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后,双方具有了一定共识,但仍存在不同看法和争议点。作为学术互动平台,本刊欢迎并鼓励读者和作者之间能够形成更多类似学术争鸣。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东院 邮政编码:100007 E-mail:niis@cass.org.cn
京ICP备050396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