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的位置:首页 > 2012年第6期(总第186期)
2012年第6期(总第186期)
站内搜索
编者的话
作者:  来源:当代亚太2012年第6期  时间:2013-01-11
    在本期的首篇论文中,阎学通教授以中国崛起为现实依托,对世界权力中心和国际体系变化的界定标准这两大国际关系重要命题做出重要判断和理论澄清。文章将具有世界影响力国家的存在和国际矛盾的集中视为世界中心的条件,同时将行为体、国际格局和国际规范三大体系要素中至少两个发生质变作为国际体系质变的标准。依照以上标准,作者认为中国崛起是世界中心从欧洲向东亚转移的动因,但中国实力的上升目前仅改变了世界力量分配格局,尚未导致国际体系变化。文章进而引导读者认真思考的问题是:在持续上升的体系压力下,中国该如何通过重新定位与自身地位相符的对外战略和政策来塑造新的国际规范。

  本期有四篇论文均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讨论了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的焦点问题。李巍和曲博将领导者作用视为东亚货币秩序与金融合作的基础。李巍透过领导力量的变迁对东亚货币秩序的进展和瓶颈做出经验阐释;曲博从领导国和追随国关系的角度理解货币合作的性质和评估亚洲货币合作模式的进程及可行性。李巍畅想了一个由中日共同政治领导、独立于美元影响的东亚货币新秩序;而曲博则更多考虑领导国与追随国之间形成共同预期的难度,因此对于货币合作的亚洲模式前景持理性怀疑态度。黄琪轩的关注点在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等级性和权力,他基于历史上三轮美元贬值的实证研究,从“权力贴现率”的变迁角度解释了美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霸权角色转变的政治逻辑。项卫星、王冠楠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证明,中国在中美金融领域相互依赖关系中的敏感性和脆弱性远高于美国且呈上升趋势,并透析了中美“金融恐怖平衡”的根源。上述两项研究共同的政策含义在于强调一国在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领域中的利益诉求需要通过增强自主性来实现和保障。

  本期另外两篇论文关注了地区贸易安排与合作问题。成新轩计算了东亚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的限制指数,并基于此对原产地规则的地区经济效应与推动合作的前景进行了经验探讨和对策分析。贺平对于地区贸易安排是促进还是阻碍了多边贸易自由化的观点争鸣和研究路径进行了深度梳理和剖析。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东院 邮政编码:100007 E-mail:niis@cass.org.cn
京ICP备050396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