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 时间:2012-07-17
本期四篇国际关系的论文涉及话题较为广泛。王磊和郑先武的文章试图回答,新大国协调机制与传统大国协调相比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其独特之处是什么?通过考察“七国集团”的案例,作者发现新大国协调的内部治理结构已由传统的多中心和多头政治转变为美国领导的多国合作,这一制度创新催生了新型国际多边安全治理机制。这一研究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国际治理的性质、成效和运作机理。郑安光主要讨论了美国思想库与政府对外政策的关系,及其在美国对外政策体系中的地位。他特别追踪了新近兴起的新美国安全研究中心的情况,并揭示了这一机构的政策建议对于奥巴马政府亚洲政策的影响力。郭锐基于实证研究发现,近年来中国国防透明度的显著提升与西方国家主流媒体对其认可程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性。他进而阐释了这一现象背后的根源,以及西方媒体对中国国防透明度的评判态度为何存在层次性和差异性。王卓宇的研究体现了年轻学者对于如何建立“中国学派”这一国际关系学界热议话题的关怀和思考。她从两个维度出发,即时间上结合中国自身历史进程,空间上立足于东、西方两大社会系统中深层的内核差异,讨论了“中国学派”的观念困境所在。
本期三篇政治学的论文为理解东亚政治及政局提供了具有价值的视角。李文应用比较政治学方法和现代化理论讨论了东亚地区政治发展路径中的如下命题:东亚社会分裂及类型与民主选举具有何种关联?民主选举为何在东亚转型国家和地区引致社会分裂?刘洪钟运用自然政府理论中的精英主义分析框架为我们揭示,对军队的政治控制与韩国从有限准入向开放准入的社会转型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军队为何自愿退出政坛,成就韩国政治市场的充分竞争?张伟玉则通过缅甸果敢同盟军瓦解的案例,探究政治身份认同与武装力量内部凝聚力的关系,并基于此提出政治身份认同是非政府武装组织在主权国家内生存的必要条件这一一般性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