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的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站内搜索
中国海上力量将改变东亚海域格局——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吉原教授来我院演讲
作者:钟飞腾  来源: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网  时间:2013-06-26
    

  2013年6月26日,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吉原恒淑(Toshi Yoshihara)在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就《红星照耀太平洋》一书作主题演讲。报告会由战略院副院长韩锋研究员主持,全球战略院李文副院长、国防大学徐弃郁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吴征宇教授以及战略院研究人员3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吉原是《红星照耀太平洋》一书的作者。再报告中,吉原教授说,近年来中国发展海上力量的势头,以及未来对东亚海域力量平衡的影响,是促使他撰写《红星照耀太平洋》一书的主要动因。长期以来,中国就被公认为是陆上强权,长期闭关锁国后打开国门也一直没有能力发展海上力量,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拥有了技术和经济力量大力发展海军以及海上力量。吉原强调,对大国荣耀的追求以及大海军主义的上升是促使中国发展海上力量的国内动因,此外海军现代化也是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做准备。

  与同期美国出版的一些有关中国海军发展的著作不同,吉原等撰写的《红星照耀太平洋》一书以战略议题为主线,将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与克劳塞维茨、孙子、马汉、毛泽东等大战略家的思想关联在一起,构建了“军事—学术复合体”(Military-Intellectual Complex)概念解读中国海权思想的发展。吉原认为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10年以后中国海上力量将根本性改变东亚海域格局。不过,海上力量的发展取决于政治目标,因此中国是否突破美国战略界构造的第一岛链,要取决于中国的大战略。该书出版后不仅引起广泛关注,还被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作战项目列为必读书。

  吉原认为,理解马汉学说对中国的影响是理解中国海上力量发展的重要线索。在马汉的海权学说中,商业力量、政治、军事是三位一体的,武力的发展不是根本目的,且取决于政治目标。为此,吉原用“行动逻辑”(Logic)与“行事法则”(Grammar)等对称的一组概念来分析马汉学说中的政治与军事之间的关系。不过,无论是中国、日本,还是美国,都存在着简单理解马汉的倾向,过分注重学说体系中的武力层面,而对商业力量发展不够重视。海洋的系统不同于陆地系统,两者对国家战略的影响差异较大,要准确理解发展海上力量与国家大战略之间的关系。

  演讲结束后,吉原还就未来中美海上竞争、印太新概念、中国海上维权等问题作了解答。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东院 邮政编码:100007 E-mail:niis@cass.org.cn
京ICP备050396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