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的位置:首页 > 周边研究
周边研究
站内搜索
斯里兰卡经济结构的变革
作者:王 兰  来源:《南亚研究》1999年第1期  时间:1999-05-19
    

  

以库马拉通加夫人为首的人民联盟政府在1994年执政以后,一改自由党过去在经济方面一直坚持的国有化主张,积极引进外资,大力推动私有化,力图追赶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尽管内战连绵,国内政局持续动荡不安,斯里兰卡近几年的国民经济还是取得了连年增长的好成绩,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6%1995年增长5.4%1996年增长3.8%1997年增长5.7%。国民经济的增长说明了现政府的经济政策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仅仅看经济数字的增长还不够,我们还必须看到现政府所执行的经济政策,进一步推动了斯里兰卡经济格局的变革,而要对这一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我们就必须深入分析近几年经济的变化。
  

 

斯里兰卡自古以来就是个以农为本的国家,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形成的单一种植园经济更是使经济畸形发展。在独立以后的五十年中,经济结构逐步发生变化,农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下降幅度比较大,而制造业的比重虽有所上升,但停滞在百分之十几的水平上,始终落在农业后面。农业仍然是国家经济的基础产业,尽管茶叶、橡胶、椰子三大种植园产品的出口比例不断下降,但仍然是外贸出口的重要来源,而工业品和其它非传统出口产品的增加速度缓慢。应当说,虽然斯里兰卡的经济格局发生了一定变化,但变化的速度相当缓慢。以库马拉通加夫人为首的人民联盟政府上台执政以来,经济格局的变革开始明显加快。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有的比重已超过农业。不可否认,斯里兰卡仍然是个农业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但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的地位大大下降。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连年下降,而制造业所占的比重则逐年上升,超过了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21.3

  

  

20.9

  

  

20.5

  

  

20.0

  

  

18.4

  

  


制造业、采矿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20.8

  

  

21.5

  

  

22.2

  

  

22.8

  

  

23.5

  

  


 

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39.5

  

  

39.8

  

  

40.0

  

  

39.9

  

  

40.8

  

  



 

1997年农、林、渔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为18.4%,制造业、采矿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为23.5%,包括建筑、运输和公用事业、商业和银行业在内的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58.1%。

  

2、工业发展加快,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领头行业脱颖而出。斯现政府履行竞选时作出的经济改革的许诺,大力推行私有化,放宽对企业的控制,并积极引进外资,鼓励本国企业自由竟争,造成了较为有利的经济氛围,私人企业发展迅速。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扶植本国企业的措施,制造业的发展是迅速的,私人企业的产值约占90%。制造业的产值1992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5%,到1996年已占到21%1995年起,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就已超过了农业制造业在外贸出口方面早已超过农业,服装工业是制造业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1996年占行业出口总额的41%。其它工业的出口也发展较为迅速,尤其是珍珠、机械产品、电力和化学产品增加较快,1992年仅占行业出口的26%,到1996年已增加到32%1996年农业的出口总值(离岸价格)仅为532.06亿斯里兰卡卢比,而制造业的出口总值(离岸价格)已达到1665.43亿卢比。

  

3、服务业虽整体滞后,但其中的有些行业已经出现生机,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也已被提到议事日程。这不仅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且也为经济结构朝着现代化方向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电讯业 斯里兰卡电讯局于1991年转变为商业公司,电讯业也同时对私人开放,从此电讯业开始迅速发展。电话普及率1994年仅为平均每百人0.73台,到1996年已达到平均每百人1.4台。由于建立了2000条交换线路和数字卫星站设备,对国外的通讯设备也在增加。私人对电讯业的投资发展更快,到1996年底,已有4个移动电话经营商,6个因网服务商,5个私人PAGE(网页?)公司和4个私人缴费电话网。在1992——1996年之间,蜂窝电话用户已经从29182户增加到71228户。

  

银行业 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自由化的需要,国家在财政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是放开利率和发展银行的私有化。到1996年底,斯里兰卡已有商业银行有26家,其中8家是本国人开办的,18家是外国银行。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共1060个,外国银行的分支机构有38家。外国银行的到来,对本国银行是一个促进,加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商业银行开始开办新的金融业务,为在出口加工区经营的公司开辟贷款渠道。其它金融机构,如国家发展银行和锡兰发展金融合作组织,还开辟长期基金,对工业、旅游和金融部门提供证券资金。

  

运输业 港口运输的发展最为明显。斯里兰卡最大的深水港口——科伦坡港近几年来的发展卓有成效,港口吞吐量居世界第30位,已成为南亚地区的主要转运港口。 由于19951996年两座新终点码头投入使用,港口容量增加了约1/3。按计划,一座新油轮终点码头即将在1997年投入使用。最近,斯方与澳大利亚的PO公司签定了一项扩建主码头和建设一个新集装箱终点码头的合同。这个项目定于1998年开工,它将吸引外资95亿美圆,项目完成后港口容量将会再次大大增加。

  

由于意识到缺乏完好的公路网已成为妨碍地区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改善旧公路和兴建新公路已得到重视。修建两条新国道的筹备工作已于1996年开始。一项为科伦坡和机场之间的公路而兴建的建设——运营——转运基地的私人投资项目已经提出了申请。由于缺乏资金,斯里兰卡还在争取国外资金的支持,亚洲发展银行已经对拨款修建科伦坡——马塔腊公路表示了兴趣。为了改善公路运营状况,斯政府对运输局实行了私有化。在铁路运输方面,政府也在为改变长期的亏损局面作出努力。1995年,日本政府海外经济合作基金投资修复铁轨、机车和车间。一个实现郊区铁路电气化的项目也正在寻求外国投资。

  



  

  

        我们在前一部分论证了斯里兰卡经济的变革,认为这种变革有利于斯经济的顺利发展和经济形态朝着现代化方向的转变。但我们是否可以得出结论说,斯里兰卡已经具备了现代经济的基本条件呢?不是,我们只能说这个国家正在发生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变,而现政府促进了这种转变。斯里兰卡经济结构的变革仍将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而且政局的复杂多变也不容许我们对它的经济前景得出过于乐观的结论。在充分论证了有利因素以后,我们还要探讨问题的另一个方面——经济改革深入进行所面临的困难。

  

  

1、政治局面复杂,各党派之间的斗争,尤其是执政联盟内部的不团结,不仅严重影响了政府的稳定,损害了政府的威望,而且使政府的政策难以顺利实施。人民联盟政府是一个由几个政党组成的少数党联盟政府,在议会中仅占有微弱多数,不仅在外部面临着以统一国民党为首的强大反对派,而且在内部严重依赖各个小党的支持,执行各项政策要受到各个方面的牵制,这在解决国内民族矛盾时已经表现得十分清楚。实行经济改革和推行私有化是人民联盟竞选的主要承诺之一,但是由于联盟内部对经济问题的观点不一致,人民联盟在执政的头两年经济政策不稳定,没有对国营企业实行私有化,甚至还恢复了以前被取消的小麦、面粉和化肥补贴。

  

2、旷日持久的民族冲突已经成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僧、泰两个民族之间的流血冲突已经持续了15年,斯里兰卡国家和民族都为此而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在经济连续增长的同时,国家财政预算连年亏损。 1995年财政赤字为83%1996年财政赤字被控制在78%1997年预算赤字为8%。造成财政赤字的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国家债务负担沉重,二是军费开支巨大。1997年,斯的军费开支约占政府岁入的22%

  

种族冲突造成的政局不稳定,极大地破坏了国内的投资环境,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在流血冲突严重的年份,外资投入明显减少,有些外商甚至撤资回国。受国内战争影响最为严重的经济部门是旅游业。斯里兰卡种族冲突爆发前的1982年,游客人数曾达到407230人。1983年种族冲突爆发后,游客人数一下降到182620人。1990年以后局势趋稳,旅游人数再度增加,1994年达到407511人。1995年后恐怖活动加剧,又影响到旅游业。旅游业萎靡不振使旅馆业直接受损,客房空置率大幅度提高。其它服务行业如航空、国内运输、手工业等也不同程度受到损害。

  

3、国营部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国营部门的机构臃肿和效率低下,是斯里兰卡行政部门办事拖沓、官僚主义作风严重的根本原因,也是国家投资回报率低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不具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国营机构已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1997年斯政府偿还国家债务的利率、国营部门的工资和养老金加在一起占政府总收入的近70%,而用于保健、教育和其它方面的开支仅占78%。斯政府原订的中期目标是在1997年把财政赤字减少到国内生产总值的75%1999年减少到45%,主要依靠的就是通过行政改革减少经常性项目开支,包括削减福利补贴、国内工资和养老金。政府还保证压缩国营机构和继续削减国内工资,但这将面临很大压力,甚至会引起社会动乱。

  

4、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制约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斯经济结构虽然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但仍没有完全摆脱殖民经济的阴影。姑且不提农业至今仍然是斯里兰卡最主要的出口来源,工业也没有脱离简单加工和原料出口的阶段,与现代经济的要求相距甚远。在1997年的出口换汇产品中,占第一位的是服装,占第二位的是茶叶。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领头行业,依然是以服装加工、纺织品、食品、饮料和烟草等为主,即便是这样,外国企业也在其中占有很大份额。其它工业仍然是传统的宝石、石墨开采和橡胶制品加工。化学工业和电子元件的生产虽有所发展,但毕竟有限。

  

5、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备,对水力发电依赖过于严重。由于长期 处于财政紧张的状况,斯政府不仅不能兴建新的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而且对原有的基础设施也不能很好地维护管理。缺少养护良好的公路设施已成为妨碍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客货运输需求的增长,公路交通严重拥堵。铁路运输同样问题严重,管理效率低和财力不足导致服务质量下降。由于长期亏损运营,铁路部门已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电讯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与实际需求之间仍有很大差距。斯里兰卡水利资源丰富,但对水利资源的过分依赖又使得这个国家的能源工业几乎和农业一样,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1996年初降雨量减少,水力发电受到严重影响,导致电力短缺。政府被迫采取紧急措施,对私人发电实行补贴,并从私人那里买电,这又给电力部门带来额外财政负担。

  



  

  

还有一个妨碍斯里兰卡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我们在前面所没有提到的,那就是国内政治长期干扰经济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这里所说的政治干扰不是指持续了十几年的民族流血冲突,而是指持不同政治立场、不同经济纲领的政党轮流执政对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与前一个原因相比,后一个原因似乎没有战争对经济所造成的破坏力那样容易理解,但后一个原因更加重要,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的影响更加深远,而且更带根本性。

  

  

如我们所知,在斯里兰卡执政的始终是两个政党——统一国民党和自由党,或者是以这两个政党为主体的政治联盟。这两个党不仅在政治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而且经济纲领也几乎是截然相反的,这样的两个政党交叉执政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什么呢?

  

1、经济政策缺乏连贯性,任何一个政党都无法将其经济纲领贯彻始终,既使国民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好势头也难以保持,丧失了经济发展的契机。在长达五十年的历史时期中,斯里兰卡始终没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经济政策,经济根本不可能得到持续的发展。斯里兰卡独立后的历史并不缺乏这样的事例,如在统一国民党执政时期,引进外资,放宽管制,鼓励发展私人经济,使经济有了起色,但由于政权的更迭,该党的经济政策无法继续推行。而在自由党统治时期,私有化过程被打断,民族工业得到发展,但这种政策也不能贯彻始终。

  

2、政治上的分歧导致经济上的对立,两种政策互相抵制,彼此拆台,使得双方得来不易的经济成果相互抵消,化为乌有。统一国民党在台上,就全盘推翻自由党执政时期的作法,极力推行自己的一套经济主张,引进外国资本,实行私有化,削减福利补贴等,而一旦自由党上了台又全盘否定统一国民党的经济纲领,大力发展国有经济,把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重新收归国有,恢复福利补贴。如此循环往复,两个党各走各的路,实际上每一次政权的更迭都是一次历史的倒退和反复。

  

3、由于两种政策都得不到充分贯彻,两种经济都得不到充分发展,经济发展的迟缓就是不可避免的了,而两种经济可能存在的弊病,如国营机构的机构臃肿和效率低下、私营经济的投机性等却被保留下来了。同时,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于在这种低发展、慢节奏的环境中生活,经济改革面临的阻力就更大。现政府在推进经济改革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如由于削减工资和福利补贴引起的劳工骚乱等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在分析了阻碍经济发展的原因之后,我们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解释现政府在接管政权之后能够较顺利地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因了。首先,库马拉通加夫人摈弃了自由党一贯奉行的经济政策,没有老一辈自由党领导人那样,一上台就把前政府实行的经济政策推翻,而是继续实行经济改革的方针,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发展。作为党的年轻一代领导人,库马拉通加夫人无疑是自由党内新经济思潮的代表者,她的政治主张和经济主张都有别于其保守的前辈,尽管她还面临着各种阻力,但她努力寻求民族和解、振兴民族经济的努力是会得到人民的支持的。

  

库马拉通加夫人的这种做法正是我们在这里所要强调的,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禁不起政策的反复,斯里兰卡要走持续稳定的发展之路必须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经济政策,那种两种对立的经济政策相互碰撞、彼此拆台的状况必须结束,尤其不要让政党之间的竞争影响到国家经济,这是经济发展的最基本保障。

  

其次,应该坚持经济改革,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从本国具体情况出发,实行符合经济规律的经济政策。不能简单地认为现政府是在继续执行统一国民党的经济政策,而要看到这是年轻一代自由党领导人在世界经济潮流的带动下,接受新思想,追赶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步伐的结果。他们在思想观念上要领先于以前的无论是统一国民党,还是自由党领导人。斯里兰卡的经济结构还远谈不上合理,国民的基本素质还有待于提高,观念也有待于进一步改变。这无疑是一个长期而又困难的过程,还会遇到很多障碍。

  

最后,要结束国内种族冲突,消除这个耗尽国家财力的重要根源。前文已经提到了战争带来的严重后果,尽管解决这个问题的道路还会是相当曲折的,斯政府也必须为此付出最大努力。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东院 邮政编码:100007 E-mail:niis@cass.org.cn
京ICP备050396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