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的位置:首页 > 学界动态
学界动态
站内搜索
“海上丝绸之路与华商经济”分论坛实录
作者:  来源:网易财经综合 2014-04-11  时间:2014-04-14
 

 

  王缉思:各位贵宾,下午好!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参加这次分论坛。我们选择海上丝绸之路与华商经济这个主题,邀请海内外学者和华商领袖对话交流、凝聚智慧,相信一定会碰撞出不同寻常的思想火花。现在我宣布会议正式开始,我们今天的议程是这样的,我们先请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致辞,以后我们有六位来自海外和中国大陆的人来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从学术和政策上提出他们自己深刻的见解以及建议。他们讲完之后由何亚非副主任对演讲嘉宾的讲评内容进行点评、总结,最后我们还有一段时间的现场互动环节。有几位华商代表他们提出了需要提的问题,但是我们还是留一段时间大家自由发言、自由提问,请在座的嘉宾回答他们提出的疑问和意见。

  裘援平:尊敬的各位来宾,欢迎大家参加由海外交流协会、北京大学战略研究院和中国新闻社联合主办的分论坛。我们选择海上丝绸之路与华商经济这个主题作为博鳌亚洲论坛框架内的又一场涉及到我们侨胞、侨商和海外专家学者的分论坛,我们为此邀请了海内外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同我们的华商领袖们进行对话、交流,凝聚智慧。相信大家一定会碰撞出一些不寻常的思想火花。我代表中国海外交流协会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35年前,中国在南方画了几个圈,打开了封闭很久的窗口,面向港澳地区和世界各国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成功融入了国际经济体系,快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亚洲第一大经济体。35年后,中国在南北画了两条线,一条沿路、一条向海,距今两千多年的海路古商道上勾勒出建设21世纪新丝绸之路的宏大蓝图。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联通亚欧非国家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是促进中西方人们交流的友谊之路,为人们的文明进步做出重要历史性的贡献。渴望复兴的新丝绸之路是当代中国与世界各国利益交融的发展通途,是推动睦邻友好的共赢之路,为世界地区的安宁、繁荣、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面向东南亚的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与两岸四地合作机制和中国东盟自贸区高度重叠,而且延安还聚集着4000多万华侨、华人,集中着一大批华商,是海外华商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裘援平:华商们的产业布局枝繁叶茂,盛开在海上丝绸之路各个结点上,通过海上互联互通,港口城市网络、海洋经济合作等各种途径完全能够把中国和新丝路延安的各国联合起来,造福地区各国,造福沿线人们,造福广大的华商。我期待大家为21世纪新丝绸之路建设柬言献策,在中国与邻国之间、智慧与财富之间,思想与行动之间,搭建起由此及彼的桥梁,让新丝路建设为亚洲乃至世界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这也是本届博鳌亚洲论坛的主题。谢谢各位!

  王缉思:下面我介绍今天的演讲嘉宾: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主席王赓武;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黄育川;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何亚非;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宇燕;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光辉;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查道炯;下面有请王赓武教授发言。王赓武教授发言的题目是全球化丝绸之路与华商。

  王赓武:丝绸之路基于中国和全世界的其他国家其实是始于远古以来就有的,除了丝绸之路之外还有海上的中国丝绸路,从中国南海到印度洋连接这两个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但是主要的丝绸之路是路上的。所以当我们谈到新丝绸之路的概念我们要想到原来的丝绸之路主要是路上的一条道路,为什么这个很重要呢?因为这个提醒了大家中国过去的经济和贸易关系主要是通过陆上进行的,它是基于以大陆思考为中心的中国政权和亚洲政权,超越中亚一直到亚欧大陆建立的贸易道路。这个是在现代以前都是从大陆上建立这种贸易交流的,为什么强调这点呢?今天我们谈全球化,其实全球化是一种海洋的行为和现象,没有海上在过去200、300年的交往,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全球化这样的全貌,所以说今天我们谈海上丝绸之路,我想这条道路和过去的那条海上的贸易道路是不一样的,今天的海上之路是全球化的,而过去的远古时代的丝绸之路是有局限性的,从地图可以看出来。今天所有的海上之路都是全球的路线,但我们谈到中国华商在海外经营,他们其实只会去周边几个国家,就在亚洲、东亚、中国东海、中国南海,很少的人跨越了印度洋,这是在郑和将军之前很少人跨越印度洋,后来郑和去跨大洋,后来也没有继续下去。当他的船停止之后,中国人又开始走陆上道路了,所以他们就忽略了自己海上的关系,起码从长距离海上的沟通政府就不参与了,就让私人去参与,在清明两个朝代政府基本上不管海洋贸易。

  他们甚至不鼓励海上贸易,在有些情况下,他们反而会积极的鼓励人们不去从事海上交易,因此中国的海上华商基本上是私人模式来运营自己的业务。他们做的很多举措都是冒着自己的风险做的,他们还和外国的国家领导人、外国人打交道,但他们做的非常好,他们也遭受了一些苦难,但是他们适应力很强,也很灵活,最后取得了成功。当然也有失败的例子,那些成功的人是特大的成功。他们也看到外国的贸易人到中国来做生意受到外国政府的支持,尤其是西方的,不管是葡萄牙、西班牙还是荷兰、英国、法国到最近的美国,这些生意人的支持者都是政府,因此,政府的海军会帮他们开道支持这些贸易家。在这种局势下,中国的华商就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他们要适应于这些情况,而且我想他们的适应力非常强,情况很艰苦,但他们很勇敢,而且他们冒了很大的风险,最终不仅仅生存下来了,而且也繁荣下去了,这是很惊人的故事。但要做到这一点,他们进行了很强的相互联络,因为当时没有政府支持他,所以他们只能在华商之间建立共同的支持。这并不是因为他们都是明朝人或者清朝人,而是他们基于自己的村、自己的方言、自己的亲戚为基础来建立组织关系的。

  王赓武:这种人际关系和网络建立的结果就是他们成功的原因,到今天我们建立起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时候,其实它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海外的华人在过去几个世纪那么成功。这种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当地的,而且中国政府在那时候没有感兴趣,也没有干预,但是从19世纪以来,当时的中国政府受到威胁,而且他们认识到转型、转变是非常困难、非常漫长,在50年之后,现在中国处于非常强大的地位,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对于海上事物越来越有兴趣,对于海军方面的事情越来越有兴趣。我觉得过去600年当中,第一次中国海军和中国人民是可以为自己感到自豪,这点是非常重要的,也许过去的5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当中,中国的海军并没有那么强,其他国家的海军基本上是在中国这个海岸线上占主导,而且使中国面临非常困难的局势。我给大家讲的例子很快的从过去到现在,就是想提醒自己,海外的中国人面临的情况完全不一样,这种状况就是说中国政府对于这些海外的商人做什么是感兴趣的,而且海外商人对中国经济也要做出贡献,而且对于他们与中国的联系感到非常自豪。与此同时,今天的世界局势也是非常复杂的,跟过去不一样。

  王赓武:现在不同的国家对于贸易采取不同的做法,过去贸易基本上都是由贸易者来主导,相对来说比较少的政府会直接干预,除非是那些西方国家。当西方国家参与亚洲贸易的时候,他们实际上是攻克了很多未知领域,而且为他们这个地方的商人是打下了战地,这种不同的贸易是有着不同的贸易结果。现在中国在海外的贸易基本上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私人的活动以及人际关系网的建立,我觉得我们需要看一个问题,就是说这种做生意的模式是否还能继续,我们是不是继续朝着这条路走下去,还是说要从国家的角度去看华商经济,要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去看华商经济。因为我们现在看到在过去主要是私人的企业以及私人的人际关系网使这些国外的商人获得成功,在未来这种模式是否还能继续?那在非常开放的全球海上贸易中是非常新的,而且是覆盖整个国家,中国今天是第二大经济体,不仅仅局限在沿海地区或者是临近的海域,中国现在已经涉及到世界上的每个角落,涉及到了每条海上的经营道路,每个港口,中国的海军、中国的海上商人,而且中国的海军也可以达到世界上每个角落,尽管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对于我来说对海外的华人以及对于在中国的中国商人以及中国政府来说,他们必须要重新审视这个新局势,必须审慎的思考这个新的世界,这种全球贸易新的局势需要我们采取这种不同的做法。我对此是有一些想法,但是我不想花太多时间,我只是讲历史,我先说这么多。我想说过去历史仍然是具有相关性的,至少在我看来。

  王缉思:谢谢王赓武教授给我们谈了非常丰富的内容,他谈到全球化背景下华商和政府之间的复杂关系,我想这里他讲的国家也不仅仅讲中国,也包括东南亚国家和其他一些国家,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下一位发言的是黄育川博士。

  黄育川:我是经济学家,经济学家喜欢使用数据和图表,我想提醒大家刚才王博士讲到的海上丝绸之路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今天我们讲到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时候,实际上在很多年之前,人民币已经是被国际化了,因为在那个时候整个东亚都是使用中国的硬币,而且在其他地区也是如此。如果您看生产力的连接网,我这儿有一个图,你可以看一下,与中国、韩国、日本、台湾、香港还有东亚国家、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这些国家,印尼、印度、中东地区相联系的生产力分享网,还有这种循环,这种循环体现来自于不同国家出口的循环。这个循环对中国来说独一无二的。而且许多国家组装的部件或者许多国家生产的零部件运到中国组装之后再出口到世界其他地方,只有亚洲有这样的网络。实际上这种生产力的分享网络使得东亚地区变得独一无二,而且也使东亚比起其他世界地区来说生产力更高。这是中国的贸易图,在这儿可以看到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与加拿大之间的贸易,它有着非常大的贸易顺差,这是个结构性的顺差,这种顺差不可能很短时间消失,所以中国与西方国家贸易的时候总会出现顺差。东盟国家与台湾、日本等其他国家的出口是逆差,中国所处的地位独一无二,它与东亚的国家,特别是东盟的国家有贸易逆差,未来10年仍然如此,这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时候,使人民币成为贸易货币的时候,我们要问的问题,它是在贸易交易当中要成为货币,它必须要存在在市场上,技术上来说不能在西方存在的。我们讲人民币国际化的时候,第一个我所称的人民币在东亚地区的区域化,因为在于那些有贸易逆差的国家进行贸易的时候才能使用人民币。

  黄育川:中国改变的薪酬,如果看中国过去10年的实际薪酬,过去10年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要快,薪酬在一些其他东盟国家,比如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的增长,大家可以在图表上看到,过去10年中这些国家并没有增长,而且很多国家是负增长,可以看到中国薪酬的增长达到了10%,甚至是更高,但是在东盟其他国家仍然是保持同样的水平,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在下降,那这种情况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那就是经济活动会慢慢的朝东盟国家转移,有些人会想为什么在美国的增长,在欧洲的增长并没有为中国带来更多的出口呢?因为现在这些出口是来自于其他的东盟国家,而且这些国家的工厂、公司都是由在海外的华人运营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会朝东盟其他国家转移,我觉得这是件好的事情,因为中国的企业需要往价值链上游走,所以这个结构性贸易的问题再加上薪酬的改变将会改变在东盟地区的生产力,而且这是非常重要的事实。

  黄育川:历史上来说,中国是从外商投资中直接受益的,基本上20、30年之前的0到今年的200亿到300亿左右,其中3/2早期来自东南亚、海外的中国华人,即便今天海外华人仍然占据进入中国外商投资的一半,这也是中国成功的因素,就是因为他们能够获得这些资本,能够获得技术,而且也能够从东亚地区、香港、台湾,在整个东亚地区华人经商所带来的福祉从中受益。在未来10年当中,我们将会看到资金将会慢慢的从中国流出,也许是每年会达到400亿或者600亿的水平,很大一部分将会进入东盟国家、东南亚国家,在10年之前,这并不是问题,因为流出的资本数量非常小,但是未来10年流出资本非常大,这就是问题。问题是海外华商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什么作用?人民币变得国际化,那么它将在很多国家成为贸易交易结算的货币,在3-4年之前,大概只是占3、4,今年占9、10,而且将会不断增加。人民币很有可能成为在东亚地区交易的国际货币的时候,有一点我之前想到了,因为中国与东亚国家的贸易当中有逆差,所以它在交易当中可以使用人民币,这些人民币存在。

  黄育川:另外一点,非常独一无二,在东亚地区的货币红线是人民币,东亚地区的货币是以水平方式移动,人民币已经成为其他所有东亚国家货币的基准货币,换句话说,之前美元是其他国家的货币,今天已经成为人民币,人民币成为基本货币,人民币成为这个地区的国际货币非常重要,它保持稳定很重要,因为它会成为其他国家的基准货币,而且它比美元更稳定,在5、6年之前美元是基准货币,因为相对来说变化比较平稳。最后想告诉大家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这个图表在过去几年中进行谈判的贸易协定,至到今天还在谈,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现在很多的谈判都是与东盟国家相关,比如菲律宾、老挝、马来西亚等等。如果你看一下中国,你可以看到很多的谈判都是与中国相关,中国与许多国家群体贸易谈判相关,可以看到美国在最右边。

  黄育川:协定如此多,有时候包括几个国家,有时候包括很多国家签署协定,现在已经有两个非常大的协定,贸易协定的原则,你必须是广泛、有包容性,更广、更好。TPP的问题在于是想把人拒之门外,中国是想加入TPP,但是还没有加入TPP,我在这儿的建议是生产力的分享网络,我第一张幻灯片上讲到东亚地区的优势,也就是说在菲律宾或者柬埔寨、越南等生产的零部件,他们的生产是由香港的公司所管理,然后在北京、广东、福建组装,然后出口到美国或者欧洲,这是东亚地区的生产优势。TPP有些条款使这种生产力的网络要运营起来比较困难,主要是成本问题,但这个问题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就是说TPP并没有包括中国还有其他国家,这使生产力网络比以前效率更低,而且可能会影响东南亚整体生产力。而另外一种是生产力分享网络上建立起来,分享东南亚国家的生产优势,但是它也面临一个问题,我们不能有两个贸易协定,但是他们建立的基本的概念是对于东南亚国家,这种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我觉得我们应当支持生产力的分享网络,这对于外国华商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中国的外国华商是主要参与这种生产力的网络运营当中。除非这种贸易协定影响生产贸易网络的效率和效力,我相信中国不管是国内国外,包括其他合作的国家,只要是这种生产力的分享网络不受影响,那么所有人都可以受益。

  王缉思:最后一段他画龙点睛,谈到这些复杂和互动的关系,给我们一些很深入的问题需要我们思考。下面我们请张宇燕博士讲,他的题目是“中国周边经贸战略与海上丝绸之路”。

  张宇燕:谢谢主席!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谈谈我对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战略机制的理解,刚才听了两位教授的发言我很有感触,理解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是中国提出来的,我想至少可以从六个层面去看待这个战略构想。一是刚才王赓武教授谈的时间的程度,因为丝绸之路的概念不是现在才有的,据我所知最早还不是中国人提的,好像是德国人最早提出来的,就历史有一千多年,再往前追追到2200多年;二是空间概念,空间概念主要是地理和空间交换交易连在一起,提出这个战略构想,我想和空间概念结合在一起,我马上就想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亚当斯密,他在他的著作中,《国富论》探讨国民财富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的基本结论后来被经济学家称之为斯密定理,他的基本想法就是经济增长只有一个源泉就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也只有一个源泉就是分工和专业化,这样技术也跟着出现,什么东西导致分工和专业化呢?他认为是规模,就是经济或者市场的规模扩大。

  黄育川:另外一点,非常独一无二,在东亚地区的货币红线是人民币,东亚地区的货币是以水平方式移动,人民币已经成为其他所有东亚国家货币的基准货币,换句话说,之前美元是其他国家的货币,今天已经成为人民币,人民币成为基本货币,人民币成为这个地区的国际货币非常重要,它保持稳定很重要,因为它会成为其他国家的基准货币,而且它比美元更稳定,在5、6年之前美元是基准货币,因为相对来说变化比较平稳。最后想告诉大家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这个图表在过去几年中进行谈判的贸易协定,至到今天还在谈,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现在很多的谈判都是与东盟国家相关,比如菲律宾、老挝、马来西亚等等。如果你看一下中国,你可以看到很多的谈判都是与中国相关,中国与许多国家群体贸易谈判相关,可以看到美国在最右边。

  黄育川:协定如此多,有时候包括几个国家,有时候包括很多国家签署协定,现在已经有两个非常大的协定,贸易协定的原则,你必须是广泛、有包容性,更广、更好。TPP的问题在于是想把人拒之门外,中国是想加入TPP,但是还没有加入TPP,我在这儿的建议是生产力的分享网络,我第一张幻灯片上讲到东亚地区的优势,也就是说在菲律宾或者柬埔寨、越南等生产的零部件,他们的生产是由香港的公司所管理,然后在北京、广东、福建组装,然后出口到美国或者欧洲,这是东亚地区的生产优势。TPP有些条款使这种生产力的网络要运营起来比较困难,主要是成本问题,但这个问题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就是说TPP并没有包括中国还有其他国家,这使生产力网络比以前效率更低,而且可能会影响东南亚整体生产力。而另外一种是生产力分享网络上建立起来,分享东南亚国家的生产优势,但是它也面临一个问题,我们不能有两个贸易协定,但是他们建立的基本的概念是对于东南亚国家,这种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我觉得我们应当支持生产力的分享网络,这对于外国华商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中国的外国华商是主要参与这种生产力的网络运营当中。除非这种贸易协定影响生产贸易网络的效率和效力,我相信中国不管是国内国外,包括其他合作的国家,只要是这种生产力的分享网络不受影响,那么所有人都可以受益。

  王缉思:最后一段他画龙点睛,谈到这些复杂和互动的关系,给我们一些很深入的问题需要我们思考。下面我们请张宇燕博士讲,他的题目是“中国周边经贸战略与海上丝绸之路”。

  张宇燕:谢谢主席!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谈谈我对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战略机制的理解,刚才听了两位教授的发言我很有感触,理解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是中国提出来的,我想至少可以从六个层面去看待这个战略构想。一是刚才王赓武教授谈的时间的程度,因为丝绸之路的概念不是现在才有的,据我所知最早还不是中国人提的,好像是德国人最早提出来的,就历史有一千多年,再往前追追到2200多年;二是空间概念,空间概念主要是地理和空间交换交易连在一起,提出这个战略构想,我想和空间概念结合在一起,我马上就想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亚当斯密,他在他的著作中,《国富论》探讨国民财富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的基本结论后来被经济学家称之为斯密定理,他的基本想法就是经济增长只有一个源泉就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也只有一个源泉就是分工和专业化,这样技术也跟着出现,什么东西导致分工和专业化呢?他认为是规模,就是经济或者市场的规模扩大。

  张宇燕:如果一个村子只有3户人家,那这些人得什么都会做,他得会种地、弹棉花,如果300户人家就出现分工,而且他们提供的服务更好。亚当斯密的基本想法是什么呢?经济增长如果不考虑中间的环节,经济增长取决于市场规模的扩大。所以我想这个丝绸之路,刚才黄育川教授讲的非常好,他是涉及到规模的问题,中国谈到的丝绸之路构想是一个开放的,是包容的,规模越大,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交往的人越多,分工就会越细化,那么你的经济增长速度越快、质量越高。第二个层面我们看到丝绸之路是一个空间的概念;三是物质层面,我们看到很多互联互通,海上的一些港口建设,包括分工、产业链,还有资源互补,能源互补等等,这些我们可以称之为物质层面,合作主要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的互补性。如果说物质层面,我们提出来马上可以想到制度层面,这是我想说的第四个层面,在亚洲,特别是亚太地区,我们看到大量的贸易谈判、贸易协定、自贸区,为什么有这些呢?我们看到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市场规模扩大有关,但市场规模扩大必须有一套规则、制度来把这些潜在的合作的收益挖掘出来加以保障。

  张宇燕:规则、制度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降低交易成本,一是给出稳定的预期,这样交易才能顺利的进行。具体的说法就包括强化产权、保障产权、尊重契约等等一系列的。我们看到现在的谈判,刚才提到的TPP、RCEP还有自贸区谈判,还有一个我比较看重的就是(清迈倡议),这些都是为了保证潜在的合作收益为挖掘、被实现的必要条件。这里面说到制度层面,我们要特别注意,之所以谈判,规则谈判这么困难,是因为什么呢?一般来讲,合作对大家都有利,但是对具体的国家来讲,具体的经济体来讲,它内部的受益情况不一样,有些人的利益增长,有些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所以这里面的谈判要考虑到各个国家的内部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张宇燕:五是货币与金融,刚才黄育川教授谈到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我是特别同意的,这次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之所以影响这么大,不仅仅是和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有关,还和今天的世界对美元的依赖程度过于严重有关。特别是在亚洲,我们没有自己的结算中心,没有自己的结算货币,那么我们每块美元的交易最后都要纽约去最终结算,所以这样的话,美国出现的经济危机马上就要全球扩散,特别是在亚洲,受到冲击非常大。在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货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领域,我们看到人民币的结算,用于人民币结算的,从无到有现在在迅速增长。这里面还有很多问题。还有金融合作,金融合作我们在各种各样的谈判里面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包括金融服务业的开放,我们已经有了清迈倡议多边化机制,这里面我想强调一点,恐怕亚洲还要有一个金融的合作机制,不光是在货币上,还有在整个金融体系,现在非常好的一个迹象就是由中国倡导成立亚洲基础设施银行,我看到楼部长说基本出行了,这个事情500亿美元,非常好的事情,这样为整个亚洲未来的长期发展、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基础。

  张宇燕:最后一个层次,我想说理念的层次。昨天李克强总理在演讲中提到,在亚洲要打造三个共同体,一个是利益共同体,一个是命运共同体,还有一个是权利和责任,责任共同体。我想这个理念,我们强调理念层面,实际上就是我们对这些共同体,对这些基本的,包括我们的责任、权利、我们的利益的看法。我们国与国之间,首先是相互理解,但理解我觉得是比较低的层次,比它高一点的层次是接受,更高的层次是认同,如果我们能在这个理念层次上,在很多重大的问题,特别是权利和责任这些重大问题上,我们能够有认同共同的共识,我觉得整个金融、制度包括物质层面等等这些合作会有更大的发展。谢谢!

  王缉思:谢谢张宇燕博士从五六个不同的层面介绍他的想法,特别提到了金融合作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性,给我们很多的启发。下面我们请李向阳院长演讲。

  李向阳:对于丝绸之路的机制安排,甚至范围、起点、终点都有很大的争议,我们机构承担相关部委的委托,我们只能谈自己的想法。第一点我想说海上丝绸之路有两个特征,一是开放性,二是多元性。所谓开放性就是他既不局限在亚洲,甚至也不局限在中国的周边,它是一个跨地区甚至是跨领域,非常广泛,有人说最广泛的丝绸之路可以跨越60个国家,我们不讨论多少个,但是有一点它的开放性非常强;它的多元性,长期以来在经济学上人们更强调FTA这样机制化的安排,而我们新一届政府倡导的海上丝绸之路在一定程度上涵盖并超越了传统的FTA,也就是说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倡议里面既包括传统意义的FTA,也包括次区域合作,也包括经济走廊、互联互通,海上通道的安全,海洋资源的开发,甚至包括未来的海洋争端解决机制的安排,当然也包括刚才几位谈到的货币合作,人文交流等等。从这个范围来看,它的合作机制和合作方式是多元的。这种多元性实际上是体现亚洲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亚洲的文化、经济、历史本事具有多元性,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机制把这些国家联系起来,而我们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正是适应这样一个基本环境、基本背景而提出的。

  李向阳:海上丝绸之路按照这么一个安排有哪些重要结点?从起点说中国很多地区都想当起点,可是从中国的周边乃至海洋战略来说,显然不能从中国的某个城市出发,起点首先追溯到东北亚,在东北亚可能我们看到的它的基础是什么呢?正如刚才合作机制多元性,既有可能是未来的中日韩自贸区,也有可能是中俄蒙朝的多开发项目,再往下进入中国的沿海,在中国的沿海这就是涉及到两岸四地以及两岸三地里面的合作机制,进入到东南亚,可能未来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机制得依赖于中国东盟自贸区以及我们现在政府提的中国东盟FTA的升级版。到了南亚再往前走,同样现在也有争议,究竟是以我们提出的经济走廊还是同时包括中巴经济走廊,因为这是广义的南亚,通过南亚再往前可能进入中东,和中东合作的结点可能就是未来的中国与海河组织的FTA,他们现在已经进入到最末期阶段了。

  李向阳:它的终点是进入还是进入到中国现在最关注的新区域,就是非洲,同样也是有争议的。从这里面可以看到在每个区域对结点的选择以及合作机制的选择,我们现在只能提出一个可选项,我们无法做出确定的选择。多元化的合作机制为我们的海上丝绸之路合作从易到难奠定条件,在某个区域里面可能机制化安排面临很多问题,比如中日韩自贸区现在面临政治障碍,但是我们可以先放到一边,我们可以先进入到南亚,甚至先进入到中东,我们找障碍最小的,像东盟,海上丝绸之路就可以先行,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领域里的合作机制就为下一步的合作就为可行性提供很好的条件。

  李向阳:这和我们以前倡导的合作机制,包括互联互通、FTA这样的合作到底有什么区别?既然我们已经有了,为什么还要提这个东西?我觉得这跟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合作理念是连在一起的,未来的海上丝绸之路应该体现出基本原则。我想应该处理几方面的关系,长期与短期的关系,过去一段时间里面我们看到中国的合作和周边,包括和很多发展中国家合作,我们在很多方面过于重视短期,我们的投资能不能马上见到收益,有些短期见不到收益,长期内是有巨大收益的,正如总书记提到的,在70年代我们的铁路,它的收益体现在后面几十年,包括非洲兄弟抬我们进联合国的成本收益框架里。第二个处理好的关系就需要政府与市场,我们周边国家的合作长期以来过多的是强调政府间的合作,合作是必要的,如果我们忽略普通民众的收益,那它会受到影响。普通民众的家乡修水电站,但是感觉不到带来的直接收益,相反其他国家在这些国家的竞争通过NGO的方式,它修水池子等等就可以获得民心,所以我们需要处理这块关系。

  李向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的过程中,毫无疑问,政府需要打前战,因为很多地区的合作目前我们见不到直接的商业收益,尤其是涉及到大型互联互通的项目,但是仅仅有政府主导,如果企业不跟进或者企业见不到收益,那肯定也不可持续。最后一个合作就是经济与非经济,我们长期以来过于重视这种经济的收益,但是我们看到跟我们国家很多经济收益、经济联系很紧密的,政治上对我们并不清。如何把经济合作和非经济合作广泛结合起来,从而打造我们所谓在周边地区的命运共同体,这是至关重要的。谢谢!

  王缉思:谢谢李向阳院长!刚才他谈到的重要问题就是现在我们提出海上丝绸之路跟我们传统上的经济合作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怎么往前更推进一步,就这点他提出了一些设想,特别提出王赓武教授提出的国家与华商之间的关系,国家与商业群体的关系等等。我希望下面的发言人李光辉院长也可以更详细的谈一谈海上丝绸之路,政府方面、商务方面的构想。

  王缉思:谢谢李向阳院长!刚才他谈到的重要问题就是现在我们提出海上丝绸之路跟我们传统上的经济合作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怎么往前更推进一步,就这点他提出了一些设想,特别提出王赓武教授提出的国家与华商之间的关系,国家与商业群体的关系等等。我希望下面的发言人李光辉院长也可以更详细的谈一谈海上丝绸之路,政府方面、商务方面的构想。

  李光辉:谢谢主席先生!尊敬的裘主任,在座的各位华商兄们,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首先感谢对我的邀请。我的题目是“发挥华商的积极作用,深化中国东盟合作”。丝绸之路和中国东盟升级版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二者重合在一起,而恰恰中国东盟升级版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们现在国家领导提出的最关键的两大战略。为什么这样讲呢?从2002年11月4日签订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以来,到今天我们的发展,中国和东盟的发展在我们对外关系以及经济合作,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们和东盟的这种经贸关系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贸易上,东盟成为我们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同时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对外援助不断增加,正是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提出了中国东盟升级版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李光辉:中国东盟升级版怎么理解?李总理谈的时候也谈了一些内涵,接着我们商务部研究院对这个进行了一些研究,从原来的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框架来看,一是货物贸易,一是服务贸易,一是投资。恰恰在我们货物贸易当中,大家如果了解的话,我们的货物贸易现在已经降税达到98.86%的水平,剩下的就是敏感性产品,我们能不能升级,怎么升级,这是现在我们正在研究的。比如我们现在敏感性产品哪些我们能够给东盟最大的好处,在新一轮谈判中我们可以放开,东盟给我们什么,这个空间很小。二是从双方投资来看,我们还有很大的潜力,不管是东盟对中国投资还是中国对东盟投资,我们的潜力还是很大的。三是看服务贸易,服务贸易的潜力也非常大,但是我们真正在近期放开服务贸易,对中国东盟来讲,我们有很多障碍,所以我们在研究中国东盟升级版的谈判,就是下一轮什么时候谈判的内容,包括现在如何进行谈判,双方我们正在研究这个问题,我们感到服务贸易的难度也比较大。

  李光辉:剩下的,在升级版当中,我们认为应该根据我们现实的情况增加一部分,那就是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经济技术合作,并不是原来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下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所以对中国东盟升级版的理解我是这样理解,这样大家可能就知道这个方向性。第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刚才几位都谈了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对这个理解,因为我们也在进行研究,也拿出了初步的方案,我们是按照“一带一路”两个方向研究的,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经过的国家,最古代的时候我们统计了可能是60多个国家,就古代的“一带一路”加在一起。现在我们涉及的可能是50多,所占的贸易额占19%,投资可能占我们10点左右,在这样的情况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怎么样考虑?这也是李向阳院长和各位老师谈的。怎么定位?新形势下,赋予什么样的含义?如何给它新的定位?同时我们的范围,这个范围是不是原来的范围,还是现在的范围?在这个情况下它的战略作用是什么?然后有什么职称,我们现象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古代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我们战略支撑靠什么?我们要搭建什么样的平台,最后我们新的开放电在哪里?

  李光辉:这些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拿出初步研究成果,并不一定最后定在这里。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样的概念研究过程中要赋予新的内涵和意义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定下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要做什么?一是加强政策协调和海上合作;二是要推动区域的互联互通,实现经济融合和海上合作的共同发展;三是提升区域贸易投资与产业合作水平,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亚洲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引擎或者是我们新世纪的领导者。在这个基础上,美国曾经提出过丝绸之路的概念,把东南亚一些国家划到里面,所以我们可能从我们现有研究的角度来看,我们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经济带可能要完成这样的任务。

  李光辉:现有的华商有什么样的机遇?我讲几个自己的观点:一是扩大对东盟的投资,华商参与是非常重要。这个过程中,大家都知道,华商在中国和东盟,从历史到现在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新形势下,它会起到新的作用,比如投资方面,中国对东盟的投资,很多都是在服务贸易领域,我相信将来在升级版和海上丝绸之路,在制造业、农业以及其他方面它的投资力度很大,给华商带落的机遇也一定会很多,投资方面要抓住这样的机遇;二是创新合作模式上,我们从现有的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框架下,我们的合作,这些模式是按照传统的合作模式,新形势下,创新这种合作模式,华商在这里面起的作用也会非常大的。什么样的模式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李光辉:一是关于境外经贸合作区的问题,现在东盟国家有5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而且全国我们从2008年底开始到2009年,总共批了19个。经营方面和运作方面,东盟的5个运作比较好。下一步华商和中国企业如何结合起来,对接,在境外进一步推进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这样的形式?我想既起到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又能够发挥华商在境外建立经济贸易合作区的重要作用。二是两国双元的投资模式,两国双元,我们在现在正在建的就是和马来西亚(中国)关山产业园等,这是我们新形势下创新的模式,我相信这也是中国东盟升级版投资模式的创新,这种模式大家有时间可以去到青州看看,这种模式运转的很好,而且相信这两个园区创造了海关特殊监管的新管理模式,他们都是特殊的海关监管区,在各自的国家,比如中国青州的产品可以直接到马来西亚,在这个过程中不用海关监管的过程。我认为这也是机遇。

  李光辉:三是现在正在开展的跨境合作,跨境合作最重要的特点,一是主权让渡;二是原产地规则。我们各自之间的原产地规则可以避开欧美和其他市场上对中国的限制以及对我们其他国家的限制,我们估计会有很大的进展;四是现有的次区域合作,现在进行比较好的是和东盟,我们现在正在进行,而且也取得了成绩。下一步东盟中国升级版当中,次区域合作一定会是很好的领域。五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建设的经济走廊,上午裘主任谈到中日、蒙缅经济走廊还有两廊一圈等等,这是下一步要做的重要投资领域或者创新合作的模式。这是我认为创新合作模式方面的几点。

  李光辉:第三,优化合作环境,这方面华商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华商大部分都是从国内走出去到东南亚各地,同时他们既了解中国的历史,了解中国的文化,又了解中国的传统,可以起到沟通和桥梁的作用。它可以起到什么呢?相互沟通、化解矛盾、增进和谐,承担起这样的任务。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比如说在教育、文化、医疗等等方面可能都会起到华商的作用,所以下一步在这方面我认为华商也有很大的机遇。总之,不管是中国东盟升级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我认为都离不开华商。中国的改革开放离不开华商,华商承担着祖国的繁荣和昌盛的重要责任,华商的发展也离不开祖国的繁荣和发展,所以我认为在中国东盟升级版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华商一定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最后祝华商在新形势下抓住新机遇,产生新动力,实现新发展。谢谢大家!

  王缉思:谢谢李光辉院长。他刚刚特别强调海上丝绸之路的五个创新合作模式,也提出了关于华商如何投入到这样的伟大事业中能够起的作用。我们的讨论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具体,最后我们请查道炯博士给我们讲讲能源安全问题。

  查道炯:非常感谢。我想咱们的话题叫海上丝绸之路,不叫海上能源之路,我来能有什么贡献?其实历史上是中国出口丝绸,今天能源是咱们讨论中国和沿线国家,特别是东盟里面重要的话题,从数字统计上看,中国能源的自给率还是84%,也有人统计是87%,我们的出口加工所消耗的能源占总能源消耗量大概25%。我们是能源进出口国。下面大家谈的比较多的中国能源需求、安全保障,一个是石油的进口,在2009年以来煤炭进口,比如说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都向中国出口煤。刚才说的是中国到底是进口国还是进出口国,这是学术问题,今天是跟商业有关的关系。我们必须看到丝绸之路作为命运共同体或者责任共同体,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有一个共通的地方,我们的能源增长空间特别高,除了新加坡和文莱以外,包括中国在内,虽然我们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有一个数据是大家不怎么看的,那就是农村人口做饭、炊事用的,中国农村人口里面还有50%以上的人做饭靠的是所谓的生物制能源。

  查道炯:什么是生物制能源?木炭、秸秆、家畜粪便等等,中国的比例大概是50%,缅甸农村的比例高达96%,也就是说城镇化,一个人从农民变成城市人,个人的能源消费增长4倍,未来有很多的挑战也好,空间也好,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能源贸易,刚才说了,我们从80年代开始相互买卖,石油、石油制品,包括炼化行业咱们也有相互的投资。合作框架即便没有海上丝绸之路的设想,我们的合作也有很多设想,比如APEC项下的合作,比如亚洲开发银行的合作,还有中国政府和周边国家讨论的基础设施银行合作。在我看能源是可以常说,但不见得常兴,具体落实在什么项目的问题。结合这个活动的性质和我作为学者,我想如果说能源和新丝绸之路有什么关系的话,我回头讲华商的作用,我想我们要看到能源在这个丝绸之路里面应该是三个层次,不能只是说中国怎么到对方的国家去把这个能源拿到中国用,不能只是这样。当然这是重要部分,中国进口来,然后生产产品出口出去,这点黄教授讲的很清楚。

  查道炯:第二个成份是促进中国和周边国家在能源贸易商的互联互通,比如咱们的云南、广西和邻国越南、泰国、老挝和缅甸的电力贸易,电力贸易不光是中国和这些国家单方面的,1992年,亚洲开发银行牵头组织,比如中国和越南之间,我们在炼油方面也相互的互通。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包括我们和新加坡之间也有油品贸易。更重要的是第三条,随着中国经济上升,随着中国有华商网络,我们必须思考促进其他国家的互联互通,不光是为了中国的需求。我刚才说了,除了文莱和新加坡,所有的国家都用得上,它的能源增长空间都非常大,他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也不高,这些基础能源贸易或者能源开发的基础设施特别多中国需要参与不是为了把能源拿过来。

  查道炯:第二个话题,中国国内到底能做什么?从学术的角度看,包括作为商人来看,怎么定义污染?中国现在不缺能源,电多的是,你看看中国汽车的销售情况,有多少人因为油价太高把汽车卖了或者转手卖了?不缺能源,我们缺什么?清洁发展,污染,包括土壤、水、空气等的污染,它到底是一个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外部性还是公共品,这条不是纯粹的学术问题,不仅仅是学术上的问题,它有政策上的意义,也对我们的商人投资,它是分水岭,如果当作所谓的外部性,那就是说这个事跟我个人投资没关系,我还是用最差的技术,只要能赚钱。外部性就是国家投资的事,我先污染,补贴是你的事。如果是公共品,那就不能这么做。在中国的能源市场未来满足里面,基于刚才讲的辩论,我想有四方面的挑战,一个都有机会,一个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现在能源结构里面煤炭成份还是特别高。二是提高消费效率,这是以重要性的顺序。三是总量保障。四是稳定能源消费价格。当然商人可能听着不太高兴,对于你来说如果电价太高,那你的投入更高、你的产品和其他同等情况下竞争力越低,这就看你怎么看中国现在这么严重的污染,不光是空气,水和土壤污染,到底是外部性还是公共品的问题。这不光是商人本身的问题,有学术和政策方面的问题。

  查道炯:我本人是学者,我认为这是公共品,而不是外部性,所以我们需要华商做什么?满足中国的需求,不是让你用更多的煤,也不是让你卖更多的石油,中石油、中石化忙着,我们需要大量进口天然气,我们需要大量投资核电,当然有争议,如果看中国的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大的事故,核电的故事很多,同时核电里面如果中国对周边国家的能源情况有什么贡献的话,结合东盟讲的规划,从2015年东盟自己的互联互通,它其中有一个东盟电网,东盟电网的电源从哪里来?不能是水电,也没有多少煤电,也没有多少气电,这就是核电。什么意思?中国在东盟建核电,核电不见得是对某个国家,而是为东盟的电网、电源提供来源。在我看来这是质量问题,而不是找到你的竞争缝隙市场,而不是总量上的事情。

  查道炯:竞争过来对于华商或者国内的商人,还是在优质和技术里面和总量上,可能质量更重要一些。最后我说在我理解的海上能源相关的海上丝绸之路里面华商的作用,我觉得有三个作用:一是更多的想一想你的竞争点到底在哪里,是质量还是技术还是能源每个环节的创新?如果看非华商或者其他国家来中国的投资,他之所以成功也是在于技术,PX这个项目在中国很受争议,是我以福州为例,泉州2002年就立项了,为什么运行的那么好?泉州项目是美国的沙特阿美和中石化合作的,它把环保做的很好,这里面只有把事情做实了,而不是以国家说事。另外就是中国的能源企业走进东南亚的过程中,帮助这些企业一起走国际化和当地化的道路,华商的作用就是当地化和国际化,体现在EPCM的所有环节;三是帮助我们做公共外交,也就是说能源是建立中国和东盟,特别是东盟国家和社会互信的途径,不能把能源作为简单的消费物质或者把东盟、海上、陆上作为简单的能源通道。

  王缉思:谢谢查道炯从能源安全的角度介绍他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理解。下面我们这几位发言结束之后,请何亚非副主任做总结或者点评。

  何亚非:谢谢王缉思。刚刚几位专家就海上丝绸之路与华商经济这个主题从历史、宏观经济、区域合作、机制化建设还有自贸区建设、能源安全等各个方面做了详细的具有建设性的阐述,我觉得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和想法可以供华商们参考。去年习近平主席提出来的“一带一路”的思想,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是希望通过我们和周边国家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来实现利益和命运的共同体,我们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当然首先是我们中国国内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需要,同时它会给地区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大的动力,也是中国对区域经济治理和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顶层设计我们所做的贡献。

  何亚非:下面我想从华侨、华人和华商经济的角度来补充几点意见,其实专家们都提到了,要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建设,这个实际上已经是我们这个地区的共识,各国的共识,那么华人、华侨和华商经济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间可以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说我们华侨华人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起码有三点,首先是华侨华人具有融通中外独特的经济、文化、社会优势,他们熟悉中国和驻在国的社会、法律、文化和风土人情,是化解矛盾的天然桥梁。其次因为华人华侨通过自身的努力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资本,他们已经是当地经济非常重要的资助,据估算全球华人的资产大概有4、5万亿美元,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接受外国直接投资60%来自华侨华人。

  何亚非:我们现在建设新的丝绸之路与周边要打成一片的时候,在这方面华人华侨也要发挥重要作用。华商经济自身有这个需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华商经济也从家族式管理向现代化经营模式转变,也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转移,亚洲是华人的聚集区,有4000多万华人,也是华商力量最强的,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对华商经济自身的转型发展也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具体来讲,我们的华侨华人、侨胞和华商经济可以发挥五方面的作用,专家们大部分都提到了,我就再点一下。

  何亚非:一是推进产业的梯度转移和转型升级,因为中国和东盟的产业发展状况不太均衡,大致上有这么三个梯度或者梯队:1、中国沿海地区和新加坡这些国家,可以说处在工业化的后期发展阶段;2、中国中西部地区以及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这样属于工业化的中期;3、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等,属于工业化的初期。多年来,东南亚的华商以及港澳台同胞在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中已经形成了相当有规模的产业和资本的布局。所以我想可以通过比较优势,通过产业的转移和承接来实现多赢,结果就是整个地区的经济能够转型升级,整个地区的就业能够得到扩大,整个地区的产业链能够提升,特别是制造业,我们地区的制造业能够在全球经济中间的地位得到巩固和提高。

  何亚非:二是可以参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建设,未来东南亚的基础设施建设会发展很快,2011年以来,印尼、泰国等国先后公布基础设施的中长期建设规划,据估计,2011年到2020年10年期间,东南亚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要超过1.5万亿美元。刚才专家提到习近平主席提出倡议建立基础设施的投资银行500亿美元,中国政府财政部也有初步设想,我们华商企业在这方面有很丰富的经验,如果我们的华商与中国在海外工程承包方面有经验的企业联合起来,在高铁、公路、港口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通过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可以为地区经济下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也会给我们的企业带来长期稳定的资本收益。

  何亚非:三是推进人民币更加广泛的使用,实现人民币的区域化,不少专家提到了。去年我们对外贸易人民币结算占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1.7%,增长很快,现在是外贸中第二大结算货币,去年全年跨境人民币的结算就超过5万亿人民币。人民币的东盟地区现在仅次于美元,而且已经有一些国家把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像马来西亚。我们知道人民币国际化第一步是区域化,东南亚方向就是人民币区域化的重要方向,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扩大我们跟东南亚国家的经贸来往肯定有利于人民币区域化的提速,作为东南亚的华商来说,他们在东盟各国的经济、金融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他们有企业、银行,在中国、东盟各国都有大量的投资和经济贸易来往。所以我们如果能够进一步发挥华商在金融行业的桥梁管道作用,可以推动人民币更加广泛的使用,实现人民币的区域化。

  何亚非:四是深化海洋经济的开发与合作,因为我们这个是海上丝绸之路,讲的就是海上我们和沿海周边国家的合作关系。目前中国和部分东盟国家存在海上领土和权益的争端,这个可以通过友好协商妥善解决。从产业合作到能源开发,从深海技术到现代海洋服务业,海洋经济的改善、拓展一定会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提供重要的奇迹。东南亚的华商可以依靠他们在运输业、仓储业、船舶、货运代理、能源运输和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基础和经验以及广泛的人脉网络,参与海洋经济的开发与合作,从而推动丝绸之路的建设,推动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和友好合作关系。

  何亚非:五是使我们的华商可以参与构建区域的科技与治理支撑的网络。因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需要新的思路,需要科技和治理的强大支撑,我们在东南亚地区和港澳台地区有许多华侨华人的科技精英、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所以华商经济也要能够有效的配置全球的智力资源,与科技和资本、人才紧密的结合起来,这对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会起到基础性的推动作用。

  何亚非:我想从五方面可以发挥华商积极的作用。总的来说,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体现了中国睦邻、护邻的政策,与周边建设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的具体体现,相信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国家来说如此,对我们的邻国来说是如此,对我们的华商来说也是如此。谢谢!

  王缉思:谢谢何亚非副主任画龙点睛的谈了谈他对华商五方面为我们贡献的想法,我相信他的想法也代表了很多人对我们华商的殷切希望。下面还有20分钟的讨论时间,希望在座的华商和其他嘉宾能够踊跃提出他们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提出问题来一起讨论,也可以指明哪个专家回答问题,也可以提出问题我们选择某位专家来解答。

  提问:王赓武先生,丝绸之路升级版的打造,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面来支撑,华商在东南亚赖以发展,它的文化背景是儒家文明和新儒家文明,亚洲四小龙工业化率先取得成功和新儒家文明有点关系。但是有一个反正,1998年印尼发生骚乱,首先受到冲击的是华商、华裔、华人,这从华商对当地主流社会的融入和政商关系说明了什么,对我们未来新的丝绸之路升级版的打造有哪些?

  王赓武:你提的题目非常重要,近代这几十年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东南亚现在是有10个民主国家,这是狠心的发展,以前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基本上没有跟任何政府之间或者民族之间的矛盾,资源中心的贸易上是没有什么冲突也没有什么别的政府方面的参与。这100、200年来,政府直接参加,现在新兴国家基本上是用西方民主国家的模式,他们建国了,建国原则就是以国家为中心,每个国家里面多多少少有海外华人、华商、华侨,但人数不同,主要的就是每个国家的新建的国家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因为它自己国家的贸易、自己国家的商业发展要如何发展,是不是仍旧让当地的华人华商主持,还是它国家自己要做主要的决定,国家来建立。这是新的发展,所以海外华商也面临这个问题,各方面要去了解这种新的环境里面如何扮演它的角色,这还是过渡期,还有许多问题。当然一般的海外华人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在适应的环境之间,跟中国的关系已经有很多奥妙的地方,过去从来没有考虑过的,现在不得不考虑。这些国家和中国又有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所以变成好几层的关系,从来没有过,这是新的问题,不能简单的解决,我也无法几句话把这件事说清楚。

  王赓武:总之我们现在要考虑,因为很多层的关系,很多事情就不能像以前的做法,要有新的思想,看怎么使得这些海外华人华商他们在它本国,尤其他们已经入籍的国家,本国对他们的要求是什么,他们要效忠于他们本国的话,他们和中国国家的关系怎么样。重申我刚才讲的,海外华人最成功的是私人贸易,一方面他所靠的不是国家,而是靠他的家乡,他的乡土文化、乡土商情的基础来做的,所以它这种网络是用那种方法建立起来的。现在这些新兴国家建国之后,在这个环境里面还是用过去那种方法吗?还是现在要考虑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尤其和中国的关系,他们怎么样适应这个新环境?很多我所了解的华商,对这个问题很清楚,他们有他们的打算,但是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中国方面是否了解他们的情况,因为他们许多的困难、许多的困惑我就是希望中国的商人也好,中国的政府官员也好,怎么样考虑这方面,不要像过去那样有不同的要求,这方面我们还不清楚,中国方面还没有十分清楚,不过正在发展,发展的速度那么快,很多事情还没有照顾到,我觉得下一步在以后的10年、20年,这一点要特别关注。

  提问: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规模越来越,不仅输出产品,还输出了大的工程,就好像刚才何主任提的,东南亚搞基础建设就有1万多亿美元的规模,中国大量工程可以输出建材、钢铁工程等,这样过剩产能就可以得到缓解,目前中国有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还有1万多亿人民币的存款,中国政府是否考虑盘活这些资金,用人民币贷款或者一半美元、一半人民币贷款,鼓励上述产能走出去。谢谢!

  张宇燕:你刚才提的问题非常重要,丝绸之路有各种各样的,是多重目标的战略设想,其中一个战略设想就是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特别是过剩产能领域的企业走出去,在这方面我想中国政府确实有很多外汇储备、存款,还有私人的存款也很多。我们要说政策银行和金融方面的支持,主要是进出口银行,进出口银行有一部分是鼓励用于这方面的海外走出去,但是量也不是很大,原来还有一个政策性银行是国家开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已经变成商业银行,不再是国家开发银行。它也做一些大规模项目的信贷支持,它变成商业银行以后也要考虑商业收益。从政策层面讲我是支持您的观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包括财政上是否拿出一小部分,主要是贴息、利息的贷款上的贴息或者担保上做一些鼓励的政策中国企业走出去。

  张宇燕:这上面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三中全会的决定里面谈到资源配置中市场要发挥决定性作用,这里面主要的,走出去在我看来政府在金融方面的支持是一方面,恐怕主要是企业要寻找它的商业机会。考虑到投资条件,特别是盈利性,恐怕这还是主导的方向。当然我们谈的贸易安排等等方面,我觉得政府可以做很多工作,通过各种各样的贸易协定、贸易安排,扫清投资壁垒,各种各样的壁垒,包括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这样为中国企业走出去铺平道路,我觉得这方面政府的作用更大一些。很多中国企业走出去经验不足,对海外市场环境不太了解,我倒是更希望我们的侨资企业能够在这方面有所作为。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合资企业都是在大陆,能不能合资企业到第三国去投资,在这个过程中把中国的过剩产能给慢慢的带出去。这是我做的一个简单回答。谢谢!

  提问:查先生,关于我们就世界当前天气变化和我们环境的污染,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发挥我们侨商的作用,特别是我们能够在节能环保、新能源发展、新技术上,让我们华商能够有区域的合作和何平的发展和互利,发挥更大的作用?

  查道炯:从商业的角度来说,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是两回事,气候变化讲外空的事,环境污染的来源是硫、氨、氮,是平流层以下。气候变化所谓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自己分解了,你做不了什么事,对中国来说或者对东盟国家最直接的,北京的雾霾和二氧化碳没有关系,雾霾主要来源主要是硫和氮,也不是什么新话题,更不是什么国际责任,中国的酸雨问题很多,包括海南也有酸雨问题。您刚才讲节能环保和新能源都是非常时尚的话题,而且从投资的规模角度看,中国不缺,中国、德国、美国谁都是领先了。我想能做四件事:一是了解海外在怎么做,特别是分布式能源怎么做,中国为什么我们生产了光伏,把污染留在国内,把光伏产品卖到国外?核心原因是我们的发电模式卖到电网,卖的电比煤电贵,这不见得要技术;二是帮助咱们做一些社会上的工作,比如说我来自北京,我在北京生活了10年,北京国内国外所谓的NGO环保组织,北京就不能燃烧垃圾,有二恶英,到其他城市勘,生活垃圾只有燃烧,而且给这个地方带来的污染远远比北京的掩埋的办法有效。这些方面的知识我们需要华商这两方面的社会环境,包括政府官员,不光是公益,同时把国外垃圾焚烧技术借鉴过来。

  查道炯:回到刚才讲的,华商在能源行业恐怕和大陆企业一起或者中资企业一起,更重要的是做稳而不是做大,刚才李院长提到的缅甸铜矿项目、我们在印尼的铜矿项目还是别的矿石项目,为什么这些项目加拿大人在这里采就没事,我们买二手中资去了有事?这条结合王赓武教授讲的,我设计一个模式和能源相关,那就是说华商帮着中资企业,我们不了解他们的情况,不光是搭桥把项目拿下来,而是搭桥怎么和当地社会和平相处,而避免出现西方人这么干没事,我们去了有尴尬。最后就是您刚才讲的节能环保,我想华商也好或者中资企业或者其他企业,还是要把品牌做出去,品牌不能是低价,而是真正的环保优质,这个里面就说在华商和中资企业联合的基础上走国际化道路,也就是说不能只是一批在中国的中国人和一批在海外的中国人做产品推向国外,而是咱们今天这个会的平台,包括世界华商大会平台把它国际化,通过这个创造我们的品牌、我们的竞争力。

  提问:中国潮汕地区在中国与东南亚经济贸易往来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国经济以迅猛的势头融入世界,国家致力于和东盟地区一起打造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潮汕三个城市应该如何形成合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李光辉:从历史看,潮汕地区在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当中起很大作用,同时潮汕地区也是我国华商走出去最多的,新开放的形势下,特别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认为应该发挥潮汕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来加强和建设21世纪的海上丝绸直路,我认为第一方面要做好与东盟国家的对接,特别是港口之间的合作和建设。因为从历史的发展进程看,和现有的港口基础条件和监管模式来看,对于潮汕地区在港口合作和管理模式上,我认为第一个是最重要的。

  李光辉:临港工业的错位发展,潮汕地区在现在,就说在广东设计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当中没有把它划进广东的自由贸易区里面,因为广东正在研究的,有可能批的一种就是建立广东自由贸易区,包括南沙的803平方公里,前海的15平方公里,横琴的1.4,再加上白云空港,这样形成新的自由贸易区。这样的情况下,潮汕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虽然没有划进去,但是很多合作的方式和模式我认为应该考虑。第二个合作要重视创新合作模式和先行先试的问题,我们可不可以像刚才我发言中讲的,我们可不可以用两元,也就是说潮汕三地选择特殊的功能区和东盟的哪个国家之间实行先行先试,特别是下一步谈的东盟中国升级版怎么做,能不能在潮汕地区先进行先行先试,以华商为主体和东南亚的某个国家之间的合作,我们这种先行先试是有可能的。

  

  李光辉:在潮汕地区和东南亚国家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人员往来这方面,也就是说我们通过构建自然人流动和旅游,以旅游为主导的绿色产业,也就是说以旅游为主体,然后构建健康医疗机构等等这样的产业链,这样的产业链跟潮汕来说,包括东南亚国家来说,我认为潮汕也是具备优势的。再就是和东南亚国家构建交易平台,特别是在潮汕地区有优势的,聚集电子商务人才方面和构建电子商务平台来和东南亚国家,实际上现在很多的服务贸易的发展,包括金融业的发展,现在我们缺少的是在国内,特别是和国外这种开放的平台之间的合作,我认为现有形势下,这四方面是和潮汕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应该考虑的问题。

  王缉思:谢谢大家!今天下午的讨论到此结束,因为我们下面这个会场要腾出来给下一个会议,所以我们不能再延长。我们今天下午在2个小时的时间里讨论了很重要的海上丝绸之路与华商经济的问题,六位专家发表了他们的高见,何亚非副主任做了点评,特别是裘援平主任代表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也做了重要的致辞。感谢主办单位,也感谢各位的参与。谢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东院 邮政编码:100007 E-mail:niis@cass.org.cn
京ICP备05039652号